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康  吕圣艾 《光明中医》2007,22(11):17-19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及胸大肌的浅面,由乳腺脂肪及结缔组织组成.心、肝之经脉与之相联,其它脏腑之脉络也与之旁系.  相似文献   

2.
"痹证"之名在<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提出,但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均有多处描述.虽然仅有十余条,且星布于各篇中,然究其理、法、方、药之完备,实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对于临床辨证治疗"痹证"不无指导意义.现结合<伤寒论>原文将"痹证"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之特点规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栋 《西部中医药》2009,22(12):4-5
代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一种间歇脉,而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根据<内经>之旨义及历代医家有关脉象观点,对代脉及景岳之代脉给予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之病因为湿毒之邪,病机演变由卫气而及营血.系湿毒为患,由于湿毒之邪性质多端,毒力强弱亦有转变,临床应根据卫气营血理论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依病变部位及湿毒偏重程度之不同辨证、立法、选方.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分型,能够反映病变的浅深层次及其传变规律.治疗以祛湿解毒为主,根据人体正气之强弱、患病脏腑之不同、病变部位之浅深而配合应用疏利透达、芳化醒脾、清泄肝胆、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养肝、健脾、补肾等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尝试利用科学性之方法探讨耳穴磁疗对老人失眠症之效果.方法:120位60岁或以上之老年患者,随机分配入三组.第一组及第二组为对照组,分别贴有灯芯或王不留行籽(不加压);第三组为实验组,贴有每粒含66高斯之磁珠(不加压).为针对老年患者常见之脏腑功能衰弱而致失眠,各人均选取相同之穴位:神门、心、肾、肝、脾、皮质下及枕,疗程共3周.结果:疗程完毕后,使用磁珠作耳疗之实验组于治疗前后的睡眠效果指数有明显之改进(P<0.05),显效17%,有效为65%,总有效率为82%.此外,利用多元回归之反向淘汱法分析女性参加者之数据,发现利用磁珠作耳疗及参加者年龄对预测睡眠效果指数达显著水准(F3,106=9.04,P<0.001,R2=0.20).结论:耳穴磁疗能有效地改善老人失眠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之相关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出现并发症之糖尿病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并发症发生之年龄分为8组,并对各年龄段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最多,占27.1%;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最少,仅占6.0%.55~59岁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最多,占21.7%;80岁以上最少,仅占1.8%.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之患者以阴虚质和气虚质居多,分别为92例及91例;平和质最少,仅有10例.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与体质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发生并发症之年龄主要分布在55~59岁;以阴虚质及气虚质多见,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等3种体质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上述结论可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理论支持及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耳穴磁疗及特定穴位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临床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桂萍 《中国针灸》2005,25(4):257-258
目的:探讨耳穴磁疗及特定穴位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之有效性.方法:研究共邀请了60位60岁或以上之失眠老年人,接受3星期之耳穴磁疗疗程.均选取相同之穴位:神门、心、肾、肝、脾、皮质下及枕.贴上每粒含66 Gs之磁珠(不加压).结果:参加者疗程后的睡眠效果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P<0.01);而各失眠证型之总有效率为66.7%~90.9%(平均为81.7%).本研究亦显示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接受相同之特定穴位,在效果上没有分别(P>0.05).结论:耳穴磁疗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失眠症,而本研究选取之特定穴位,均适合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井穴为五输穴之首穴,为十二经脉之气所出始发之源,又为阴阳经史会之所.从五输穴的排列顺序、井穴配属五行、井穴配属天干、“根结”理论及临床治疗作用等方面可以很好地理解井穴为五输穴之始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将"六微"注释为"六腑"不符合张伸景命名"六微"本义.提出"六微"的本义就是"六经微病"."六微"系微邪导致六经气血失调而出现的六经轻微之病.其病因为"非其时"之风、寒、湿、雾、馨饪、热6种微邪及"我克"行传来的病理产物之微邪.病位在六经之手、足三阳经.基本病理变化为六经之手三阳经、足三阳经气血失调.临床症状为六经之手、足三阳经的证候.治疗原则当以调理六经之手、足三阳经气血.  相似文献   

10.
岐伯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岐伯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在我国现存史书类及医书类典籍中,有关岐伯的记载量大面宽,门类事实皆具,说明岐伯确有其人.岐为古姓,最早出自于周之始祖姬弃,意为两鬓饱满且聪明睿智.伯为人名,亦作古爵位及官名.岐伯之"岐"当从"山"旁作"岐",<素问><灵枢>二书中凡称"岐伯"者皆然.岐伯之命名亦符合先秦上层人物的命名规范.创建医学、创制军乐、勤于著述、上医医国是岐伯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梁贻俊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她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加开窍醒神之剂治疗嗜睡、幻听;加清热除烦之剂治疗失眠;加平肝潜阳之剂治疗眩晕;加健脾化饮之剂治疗呕吐等.同时论述了温胆汤的作用及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象礼 《山西中医》2007,23(3):42-44
借传播医学著作的形式,兼行弘扬反清复明思想之实.同时又要避开清廷文字狱、禁书之祸,是陈士铎“遇仙传书”案的本质所在.因此,这是一起出于政治原因,人为策划制造的复杂性谜案、奇案.岐伯天师之托名及传书者为《本草新编》作序之“云中逸老岐伯天师”署名,实为明末清初之大儒医兼具道教“真人”身份的反清复明志士傅山(青主)之化名.所传之书,为傅山遗著.  相似文献   

13.
刘文峰教授临床应用全蝎走窜入络、搜剔逐邪之功治疗喉风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咳嗽症状;用其搜剔窜通、通络止痛之功治疗糖尿病伴肢体麻木及疼痛,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另外,全蝎为有毒之品,应严格掌握其炮制方法及用量,服用忌宜.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奉为"医家之宗",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渊薮和方法指导.通过研读《黄帝内经》有关"寒"的论述,分析寒邪致病机理、寒性疾病及治疗方法,结合古代医案、现代报道及本团队研究实践,探讨"寒者热之""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理论在治疗寒性疾病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议四物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四物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方法:通过对古医籍的总结、分析,从四物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四物汤是一首既补又行之剂,为肝血不足之主方,为血病之通剂.  相似文献   

16.
参阅王筠默先生编著之"中药药理学"第三章中药中之强心药一节,关于夹竹桃之种属分类、成份及化学、药理作用及应用等阐述得都较详尽.对于南美夹竹桃之应用作者亦提到,但未见详细报告.偶阅"苏联医学"杂志1954年第11期上报告他们应用夹竹桃之制剂尼利奥林(He-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多因痰饮、瘀血、寒积、气滞及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肾为水火之脏,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肾虚则心失濡养温煦;肝主疏泄,心之运血,靠肝疏泄之助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强调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医道,认为元气是立命活动之本,阳气乃元气之主帅,气机升降是其气化之机.阳气虚损为发病先驱,元气不足是糖尿病的致病基础,人体精微物质如气、血、津、液等升降气化失常,酿成易发病证、易变他证、坏证及难以治愈之病患.辨治应“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立足于元气一元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论治糖尿病,此亦不失为高屋建瓴、执简驭繁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五味角度探讨炙甘草在《伤寒论》中的配伍规律.方法:从《伤寒论》方证出发,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及《伤寒论》注本,加以探析总结.结果:炙甘草甘味之作用不局限于能和能缓,还兼有佐制辛味、苦味、酸味、咸味之功.结论:炙甘草之甘与辛配伍以辛甘化阳,炙甘草之甘与酸配伍以酸甘化阴,炙甘草之甘与苦咸甘配伍以缓下和胃,炙甘草之甘与辛苦配伍以斡旋中焦.  相似文献   

20.
张守琳  衣春光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03-1104
慢性肾炎血尿之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血瘀、肾虚,为本虚标实之证.外感为其诱因及加重的主要原因.治疗上以辨证为主,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结合,同时与辨病相结合,并应用专方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