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第3届亚太区国际际帕金森病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3届亚太区国际帕金森病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3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及港台地区约600余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中国内地有近20人与会,其中王新德、陈清棠、张振馨、陈生弟受邀主持了分会发言,孙伯民作了题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中国经验"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查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是否存在α 触核蛋白G88C、G2 0 9A错义突变。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MvaⅠ、Tsp4 5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对来自 10个家族的 2 0名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和 6 7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α 触核蛋白基因 3、4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血标本的扩增产物经MvaⅠ和Tsp4 5Ⅰ酶切后未见小分子片段。结论 α 触核蛋白G88C、G2 0 9A错义突变不是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国散发性帕金森患者嗅觉改变的情况 ,初步探讨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五味嗅觉测试液”检测 5 0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名健康成人、3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 7例非典型帕金森病患者 ,从嗅觉察觉阈值和识别阈值两方面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分别为 1 5± 0 9、2 5± 0 7,明显高于健康人和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 (P <0 0 5 )。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察觉阈值高于非典型性帕金森病患者 (0 9± 0 9) ,但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P =0 0 83) ,嗅觉识别阈值却显著高于非典型帕金森病患者 (1 9± 0 8)。将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可使嗅觉检测诊断帕金森病的敏感度达到 74 0 % ,特异度达到 91 7%。结论 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有明显减退 ,全面客观的嗅觉检测对于帕金森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嗅觉识别阈值对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举办的第二届帕金森病和癫痫治疗进展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 ,拟定于 2 0 0 4年 4月上旬在上海长海医院召开。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及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演示 ,并欢迎来稿作学术交流。参会者可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 10分。联系地址 :中国上海长海路 174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邮编 :2 0 0 4 33联系人 :周晓平、胡小吾联系电话 :0 2 1 2 5 0 70 5 93或 0 2 1 2 5 0 72 10 0传真 :0 2 1 2 5 0 70 5 93E mial:zhouxpk @yahoo .com .cn第二届帕金森病和癫痫治疗进展研讨会通知…  相似文献   

5.
由世界神经病学联盟 (WorldFederationofNurology)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学术委员会发起 ,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帕金森病大会 (The 15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Parkinson’sDisease)将于 2 0 0 3年 5月 30日至 6月 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代表了帕金森病学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将邀请世界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大会主席为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王新德教授。大会官方语言为英文。欢迎各地帕金森病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及其…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神经病学联盟 (WorldFederationofNeurology)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学术委员会发起 ,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帕金森病大会 (The 15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Parkinson’sDisease)将于 2 0 0 3年 5月 30日至 6月 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代表了帕金森病学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将邀请世界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大会主席为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王新德教授。大会官方语言为英文。欢迎各地帕金森病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及…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因素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农业环境因素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 对 16 4 88名农村人口进行了帕金森病筛查和确诊 ,确诊病例及其对照使用问卷表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 77例确诊PD和 15 4名对照组的信息 ,采用 1∶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使用杀虫剂或除草剂等因素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结果 使用杀虫剂 (OR =3 16 )、取暖时使用烟囱 (OR =0 38)、饮用井水 (OR =0 34)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着显著性的联系。结论 在该人群中 ,使用杀虫剂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而饮用井水和取暖时使用烟囱可降低帕金森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30周年 ,由中华医学会、日本医学会和日本齿科学会共同组办的“中日医学大会 2 0 0 2”于 2 0 0 2年 1 1月 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日两国 30多个专科学会就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在精神病学分会上 ,两国精神病学界的代表进行了 3个半天的学术交流。双方共有 1 9名代表就两国精神卫生各领域的发展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其中有 8位日本代表和 9位中国代表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在日本代表的发言中 ,Senba和Nishizono教授在总体上介绍了日本的精神卫生、精神病院及精神病学教育状况。目前 ,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30 0 电位在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 42例帕金森病患者和 35例健康者分别进行P30 0 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试验 (CASI) ,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帕金森患者的P30 0 电位成分中N2 、P3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CASI测定其 9个因子分及总分患病组均低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结论 :P30 0 电位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判定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3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表达水平,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Hoehn—Yahr分期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YKL-40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之关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YKL-40诊断帕金森病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YKL-40表达水平[(3.72±0.10)ng/ml]高于对照组[(2.92±0.1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1,P=0.000)。血清YKL-40表达水平与UPDRS评分(n=0.872,P=0.000)和Hoehn—Yahr分期(n=0.704,P=0.000)均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YKL-40诊断帕金森病之灵敏度为95.26%、特异度73.34%。结论血清YKL-40表达变化与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揭示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30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和 34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参与本研究。成对的刺激 (S1和S2 )依次呈现 ,共有两种类型 :(1)S1和S2颜色匹配 ;(2 )S1和S2颜色冲突。受试者比较S1和S2颜色是否相同 ,同时在头皮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无论患者组还是对照组 :颜色匹配时 ,S2诱发出P10 0、N15 0、P180、N2 0 0和P30 0 ;冲突时 ,在N2 0 0后P30 0前又出现了另一个负波———N2 70。两组间N15 0的潜伏期以及振幅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N2 70的峰潜伏期长于对照组 [P3,患者组 (317± 37)ms,对照组 (2 98± 31)ms];振幅低于对照组 [P3,患者组 (- 3 1± 2 5 ) μV ,对照组 (- 4 6± 2 9) μV]。患者组P30 0的峰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仅峰振幅低于对照组。结论 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N2 70在检测这一认知损害时比P30 0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丘脑底核高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凌至培 汪业汉 牛朝诗 凌士营 姜晓峰喻 廉 李光群 孙华明摘要 :见本刊第一页作者单位 :2 3 0 0 0 1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4例报告 )徐 强 徐如祥 张世忠 张旺明摘要 :见本刊 140页作者单位 :5 10 2 82 广州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周晓平 姜秀峰 胡小吾 王来兴 徐波涛摘要 目的 :采用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电极植入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方法 :局麻下安装CRW -FN立体定向头架后 ,以…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脂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帕金森病60例,分为GM-1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GM-1100mg/d静滴,2周1疗程;2组均给予左旋多巴25-50mg,每日2-3次,每隔3-7日增加6.25mg至每日300mg,分3-4次服用,共2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的Webster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周后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M-1组治疗后Webste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3个月仍有效。结论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帕金森病有良好疗效,能缓解震颤,“开-关”现象改善,自主运动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接治 15例青年型帕金森病 (PD)患者 ,早期全部误诊 ,现结合文献将临床诊治体会做一探讨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自 1991~ 1999年期间接诊 15例帕金森病病人 ,男 12例 ,女 3例 ,最小 16岁 ,最大 3 6岁 ,平均 2 6岁。1 2 家族史及相关病史 职业 :学生 5例 ,建筑工人 (农民 ) 7例 ,社会青年 3例。爱好 :有饮酒、嗜酒史 11例 ,每日饮酒约5 0 0g ,烟约 3 0根 ,喜欢过夜生活及摇滚乐 6例 ,无特殊爱好而性格内向、心理素质差 4例。家族史中有 2例脑梗死 ,余均无特殊现病史及遗传病史。1 3 临床表现  15例病人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所显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差异性,以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以波形潜伏期〉x+2.50)s、波幅低于均值的50%或未引出波形作为异常标准,分析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特征和病程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相比,帕金森病组和多系统萎缩组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检测显示四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但帕金森病组与多系统萎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多系统萎缩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总异常率(P=0.018)和双侧异常率(P=0.035)均高于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组病程≤3年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系统萎缩组病程≤3年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率与病程〉3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多系统萎缩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异常出现早,且多呈双侧改变,表明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定单用美多巴 (L dopa) ,L dopa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麦角隐亭碱 (BM)或甲磺酸培高利特 (PM) ]合用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分组 ,单用L dopa组 4 7例 ,L dopa +BM组 4 3例和L dopa +PM组 4 8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量表 (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取血检测肝肾功能 ,血、尿常规 ,测量血压、脉搏和做心电图检查。单用L dopa组平均日用量 (5 2 3 3± 2 35 9)mg;L dopa +BM组平均日用量为L dopa(5 2 6 7± 2 4 1 3)mg ,BM(7 3± 1 5 )mg;L dopa +PM组平均日用量为L dopa(5 5 8 3± 192 9)mg,PM(0 2 35± 0 0 4 5 )mg。结果 Webster量表、MDRSPD量表的临床总有效率 ,单用L dopa组均为74 5 % ,L dopa +BM组分别为 6 9 8%和 79 1% ,L dopa +PM组分别为 77 9%和 81 3%。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用L dopa组为 2 7 7% ,L dopa +BM组为 39 5 % ,L dopa+PM组为 18 8%。结论 单用L dopa ,L dopa+BM和L dopa +PM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 ,对于早期帕金森病可以选用单一L dopa治疗 ;对于晚期帕金森病 ,可以选用L dopa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ssential tremor-Parkinson’s disease,ET-PD)的发病特点,以及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5例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患者(ET-PD组)和3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组),分析两组间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区别。结果 ETPD组潜伏期(9. 10±2. 81) y,73. 3%以单侧起病。在运动症状的方面,轴性症状[(4. 08±2. 36)分vs (3. 76±2. 72)分]、姿势性震颤[(2. 69±1. 84)分vs (1. 59±1. 36)分]及动作性震颤[(2. 62±1. 90)分vs (1. 32±1. 50)分]相对较重。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头晕[(0. 46±0. 65)分vs (0. 26±0. 45)分]较重;而便秘[(0. 92±0. 74)分vs(1. 09±1. 11)分]、发音困难[(0. 77±0. 71)分vs (0. 82±0. 52)分]、呛咳症状[(0. 15±0. 54)分vs (0. 44±0. 61)分]较轻。结论 ET-PD患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头晕、姿势性震颤、运动性震颤以及轴性症状较重;而便秘、发音困难、呛咳症状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 (PD)药物治疗的疗效 ,以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优势互补性。方法 选用我科自 2 0 0 0 0 1~2 0 0 3 10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帕金森病患者 40例 ,采用单一用药 (美多巴或左旋多巴 )及联合用药 (左旋多巴 +溴隐亭 )治疗。结果 联合用药不仅能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 ,对震颤、僵直及运动迟缓的改善均优于单一用药 ,对单一用药所致的并发症有延缓作用。结论 联合用药对PD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于延缓致残时间、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巴胺转运体 (dopaminetransporter ,DAT)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PD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DAT的水平和黑质部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每天口服百草枯 10mg·kg-1的C5 7BL/6小鼠 ,2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区的DAT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减少 42 % (P <0 0 1) ,黑质部DATmRNA的表达降低 3 7 2 % (P <0 0 1)。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黑质纹状体通路DAT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提示DAT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4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对象为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住我院老年康复中心的患者 ,共 14例。年龄均≥ 6 0岁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排除抗帕金森病治疗导致的认知损害和其他原发性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 14例中男 7例 ,女 7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 (74± 7)岁 ;帕金森病病程 4~ 4 6年 ,中位数为 10年 ;出现精神障碍病程 1个月~ 2 1年 ,中位数为 2年 ;均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