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手外科手术中围手术期的麻醉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852例小儿手外科手术麻醉护理配合。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的重视,根据小儿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确保小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不同焦虑水平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手术应激反应与围手术期病人的紧张与焦虑有关。本文分析了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不同焦虑水平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发现该法能通过调整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内稳态,改善心境,维持正常应激能力,消除过度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身并发症,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对住院手术的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对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到最低限度,使病人顺利渡过了围手术期。结论: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正> 围手术期是指确定手术治疗起至术后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的一段时间。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可以产生各种情绪活动。护理人员只有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才能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疝手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疝手术患儿实施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82 min,平均住院时间3.62 d,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生阴囊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家属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对小儿疝手术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手术进行和疾病的恢复.方法:将5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只给予乳腺手术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特殊心理护理与干预.通过临床观察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试验组图手术期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配合治疗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张潇潇;李享佳卉;何颖;韩如泉;华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2):1332-1335
疲劳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主观感觉,是过度且持续的精神和(或)身体虚弱或疲乏。围手术期疲劳十分常见,但其病因不明、机制不清,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文章对疲劳的诊断、发生机制、相关危险因素、预后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对围手术期疲劳的认识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围手术期康复方案,减轻疲劳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围手术期疲劳的发生可能与合并躯体与精神疾病、手术类型与手术方式、麻醉管理与药物等相关。其发生机制和有效防治方法有待更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12.
鲁晋方;陆叶;袁红斌;蒋鑫;祁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05):524-529
患儿在围手术期面临着比成年患者更大的焦虑风险,这是医患双方共同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系统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焦虑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认识到VR系统的独特优势。文章以VR系统缓解患儿围手术期焦虑为主题,对VR系统,患儿围手术期焦虑,VR系统的干预时机、方法、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讨论VR系统在患儿围手术期缓解焦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VR系统在医疗领域内的应用方兴未艾,在围手术期缓解焦虑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能给医患双方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周琰玉;朱玲;殷苏晴;杨立群;祁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12):1311-1315
肝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麻醉对围手术期肝功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发现麻醉药物对肝保护起重要作用,但不同麻醉药物的肝保护作用表现不同,且相关具体机制目前仍无定论。文章从新型吸入型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麻醉相关药物对围手术期肝保护的现象和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药物在肝脏相关手术中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侯宇;李娟;华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03):272-276
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方法。由于尸体供肾受到诸多限制,活体供肾得到广泛开展,活体肾移植(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KT)术后受体的生存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对活体肾移植供者(living kidney donors, LKDs)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其生理方面而忽视了围手术期的精神健康。文章主要阐述了LKDs围手术期焦虑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危害性,并介绍了围手术期焦虑的评估方法及缓解围手术期焦虑方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改善LKDs围手术期精神健康,确保将LKDs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伤害降至最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满羽飞;佟鑫;王长明;张静;杨雨霖;赵平;孙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05):510-513
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刺激。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及提高术后康复质量。音乐疗法的疗效和治愈特性早已被广泛认知,值得推广应用。文章通过回顾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综述音乐疗法的发展史、可能原理学说及不同时间、不同麻醉方式下应用音乐疗法对围手术期麻醉的影响。目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发展,多模式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音乐疗法因其廉价、无创、方便实施等诸多优势,将会成为提高围手术期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晓素;孙瑛;孙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04):419-422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临床上此类患儿常需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MPS患儿全身状况的改变尤其是困难气道和心脏的受累,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挑战。文章概述了MPS的分型、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围绕术前评估、麻醉诱导与维持、临床麻醉管理要点等方面对相关文献作了回顾和总结。麻醉医师需全面了解和掌握此类患儿的病理生理特征,加强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管理,以确保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临床上此类患儿常需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MPS患儿全身状况的改变尤其是困难气道和心脏的受累,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挑战。文章概述了MPS的分型、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围绕术前评估、麻醉诱导与维持、临床麻醉管理要点等方面对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君宝;杨满平;石力文;张敏娟;刘婷婷;路志红;孙立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43(04):396-400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综合了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的优点,目前已被开发用于诊疗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文章对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瑞马唑仑静脉给药适合持续输注,尤其是靶控输注;在持续输注模式下,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较咪达唑仑迅速,虽在短效诊疗中起效速度不及丙泊酚,但长时间持续输注停药后血药浓度的衰减速度较丙泊酚可能更快。瑞马唑仑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极低,难以产生镇静效果;经鼻和吸入给药受药物剂型限制目前尚无法应用。瑞马唑仑导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对有循环、呼吸障碍以及高风险重症患者可能更具优势。患者基因多态性、ASA分级和性别可能影响瑞马唑仑的代谢。瑞马唑仑的作用可被氟马西尼特异性逆转。瑞马唑仑在特殊人群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宜的镇静监测指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对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等问题目前证据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震;黄春霞;李锐;华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06):634-637
艾司氯胺酮是消旋氯胺酮中更强效和安全的右旋体,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通路,能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具有代谢快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在围手术期应用广泛。文章重点阐述艾司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对围手术期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在去阿片化麻醉、多模式镇痛、抗抑郁和改善睡眠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为其更合理和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艾司氯胺酮可能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综合了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的优点,目前已被开发用于诊疗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文章对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瑞马唑仑静脉给药适合持续输注,尤其是靶控输注;在持续输注模式下,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较咪达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