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消法消法是以具有消化散导作用的方药消除积聚于人体的有形之邪的治法。《素问》所谓“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坚者削之”等,都是消法的理论依据。程钟龄说:“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相似文献   

2.
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消法是通过具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对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从消法的广义来说,凡祛痰、  相似文献   

3.
李依良  车永琦 《陕西中医》2004,25(8):754-754
保和丸为朱丹溪所创,该方药味精简、组方严谨,能消积和胃,清热利湿,升清降浊,调理脾胃,宣通气机,为消食导滞之轻剂,属中医消法范围。前人多用本方治疗饮食积滞之证,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保和丸改为汤剂,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喘、胃脘痛、皮肤病等,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消法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内经》有关“结者散之”、“坚者削之”、“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等论述,是其理论基础和立法原则。根据各种病证形成的原因不同,消法具有行滞、散结、消积、除痰、逐饮、决淤等不同作用。《伤寒论》中,就消法的运用说理详明,辨治极确,其所创众多方剂,法度井然,每多切中肯綮。在此,笔者略陈管见,冀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均以上腹部疼痛或胀满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泛酸、嗳气、干呕、嘈杂,口气秽臭等消化道症状,均属于中医胃脘痛之范畴。中医认为胃脘之发病机理与脾胃之运化,肝木之疏泄关系甚密。脾主运化,以升为宜,胃主容纳,以降为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协助脾胃升降出入。如若升者不升,降者不降,疏泄者失其责,则气机不畅,纳化无权,而胃脘痛作矣。诱发胃脘痛的因素众多,然以饮食,情志等因素居首。 (1)饮食因素,过饥过饱,或饮食不  相似文献   

6.
陈启显 《新中医》2005,37(9):5-5
笔者在潮汕地区农村工作多年,由于当地农民常食自家腌制的酸菜,易出现虚寒型胃脘痛,服用中药或西药均不效者,吾以田鸡胡椒散治之即效。现介绍与同道验之。  相似文献   

7.
牛玉凤 《河北中医》2004,26(4):269-27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多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饱胀、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消法为程钟龄的“八法”之一,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1]。笔者临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消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善于从络病理论辨治胃脘痛。他认为胃脘痛的络病辨证总以区分虚实为要,通络治法亦根据脏腑辨证结果、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灵活变通:病邪入络浅,络病轻者,以辛香通络为常法;入络深,瘀阻明显者,以化瘀通络为主;若胃脘痛病久、病重,络中痰凝、瘀浊不去,常药难以奏效,则以虫蚁搜络之法治之。络脉虚损者以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此外,顾护胃气贯穿通络治法之始终。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璇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122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医案中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胃脘痛的用药特点。叶天士对胃脘痛的治疗注重温通胃阳,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用药多为辛温之品;治胃不忘疏肝是叶氏治疗胃痛又一特点,常投金铃子散或伍用郁金、香附、柴胡;对久痛入络者,法当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10.
虚寒性胃脘痛是临床较多见的一种类型。笔者根据“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审因论治原则。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谢旭善老师认为,根据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理论,提出了肝气犯胃为胃脘痛的常见病因,胃脘痛之偏于肝者,用药当辨肝气肝郁之分,虽皆是气分实证,但因其病机不同,治法迥异。认为脾胃病与肝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胃脘痛的时候应注意治肝,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消法临床运用体会株洲市财贸职工医院(412000)孙星主题词消散,中医治法消法乃中医治法的八法之一。为临床医生所习用,如用之得当,收效甚佳。笔者兹举以消法为主治疗验案三则,并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1病案举例1.1慢性结肠炎魏某,男,52岁。供销员。...  相似文献   

13.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针对其发病原因,《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曾提出“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的治疗方法。元·李东垣则认为“脘痛者,太阴也,理中、建中、草豆蔻丸之类主之”。朱震亨却另有见解,凡“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台芎开之”。明·张介宾又体会到胃脘痛的成因虽多,但“无不关乎气”,故治疗“皆当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医案分析,总结出叶氏论治胃脘痛的特点有:病因多端,斟酌虚实论治;实者通之,当究气血阴阳;虚者荣之,通补运化相合。其论治法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寒热虚实之分。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十二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所引起的胃脘疼痛。中医治疗胃脘痛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伤寒论》所载不少方药治疗胃脘痛仍不失其临床效果。本人以伤寒论方治疗胃脘痛效果满意,现论述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7.
寒潮对胃脘痛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淫之中,寒邪对慢性胃病症状影响显著,本文分析了两年中寒潮对132例329例次胃脘痛患者之影响,症状加重率为48.94%。另以两年中间隔规则之24个节令日做为对照,此132例381例次的胃脘痛加重率为25.72%,差异非常显著,统计资料说明,寒潮降临床,气温大幅度骤降,将促使病情加重,但人工防护可使寒潮影响减少,寒潮对不同辨证分型之影响也有区别,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虚弱者症状加重率最高;虚实相兼之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者次之,而以夹热型最低。  相似文献   

18.
消法是中医内治"八法"之一,是通过服用具有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作用的方药,使积滞的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笔者临证采用消法治疗疑难杂症每能取效,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方治疗胃脘痛具有处方精,药味少,处方较统一固定,便于临床疗效观察与疗效评定,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纵观国内各地中医期刊,自建国以来,应用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报道甚多,而旦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经验,展示了经方治疗胃脘痛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将笔者搜集到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以期探索经方治疗胃院痛的规律,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胃脘痛的疗效.何宏邦[1]以枝枝汤为基本方治疗胃脘痛,实热者的减桂枝,寒甚者生姜易干姜,再增温中之品,疗效显著.熊永厚[2]治1例胃脘胀闷,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相似文献   

20.
侯梅荣 《四川中医》2002,20(7):45-45
对50例胃脘痛病人采用六味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50例中,治愈2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认为胃脘痛在病因上虽有不同,但在发病原理上却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以和胃理气止前为主体法,对肝气儿子胃之脘痛,以肝郁化热者最为相宜,对其它不同证型,为本方为基础灵活加减,亦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