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石墨薄膜     
<正>英国的科研人员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薄膜。这种薄膜的厚度只有0.35纳米,20万张薄膜叠加在一起,其厚度相当于一根头发的直径。这种新材料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2.
美国北卡罗纳大学的 Jagdish Narayan 和他的合作者,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成本比较低的制造金刚石单晶薄膜的新方法.这种薄膜可以用来大量生产,其性能大大超过硅片的新一代微电子器件.过去,研究人员是采用化学蒸气沉积的方法来培养金刚石单晶的,但这种方法必须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推广应用地膜面积较多的国家,都在积极研制生物可降解薄膜,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制造纤维素——脱乙酰壳聚糖混合薄膜,这种薄膜在自行溶解后,经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使其转化为有机质溶合于土壤中,既能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又可防止“白色污染”。 美国Madison林产品实验室和日本Tokyo大学农学系等单位研制出纤维素——脱乙酰壳聚糖混合薄膜,通过采用三氟乙酸作共溶剂,对于两种多糖即纤维素  相似文献   

4.
透明电热玻璃技术,是在玻璃上淀积一层既透明又导电的半导体薄膜,再以特殊的工艺在薄膜上制备出金属电极,从而使玻璃具有电热功能的高新技术。早在60年代,国际上就有科学家提出利用这种透明的半导体薄膜制造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防霜挡风玻璃的设想。但是由于电极的制备技术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所以至今没有获得应用。1985年,我校李谟介副教授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首先研制成功了可供使用的电热玻璃板,随后又在生活和医学、化学、生物、物理等科学领域里开发出了若干系列的透明玻璃电热器。在国际上开拓了透明导电膜电热玻璃技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探讨了多孔聚氨酯(PU)薄膜的制备条件,如成形温度、致孔剂含量等对薄膜透气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了这种 PU 薄膜在动物试验和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发现这种 PU 薄膜在浅二度烧伤创面上能起到减少创面水份蒸发,防止细菌感染的作用,起到皮肤代用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第3代基因测序的需求,提出一种大规模的氮化硅薄膜纳米孔芯片制造技术.通过测量不同膜厚氮化硅薄膜的应力,选择适用于纳米孔制造的最佳厚度为100 nm.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离子刻蚀和释放工艺制备出高成品率的氮化硅纳米薄膜芯片.在此基础上,使用聚焦离子束和高能电子束实现氮化硅薄膜纳米孔的制造.研究聚焦离子束刻蚀时间、电流与纳米孔直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焦离子束将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减薄至40 nm以下时,制作纳米孔的效果更好.采用聚焦离子束制造的氮化硅薄膜纳米孔最小直径为26 nm,而采用电子束制备的最小直径可达3.5 nm.该方法为基于固体纳米孔的DNA测序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详细叙述了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工艺制造技术,a-Si沉积设备,并针对薄膜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薄膜电池引起波动和变化的原因,展望了BIPV薄膜电池在未来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有的红外热电探测器的一维扩散理论作一些补充,给出一套响应率?,噪声等效功率NEP,和D的计算公式。然后应用这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估计了薄膜型热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结果: (i)如在厚度超过热扩散长度的底板上制造薄膜器件,其低频性能将远不如悬空薄器件。这种底板不但会使薄膜器件的响应率显著下降,同时也使温度噪声大为上升,有时甚至成为器件主要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ii)如在薄膜底板上制成薄膜器件,其低频NEP有可能比悬空薄器件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日本工业技术院最近开发了利用锯末和咖啡豆壳以及纸浆等制造聚氨酯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只要是含纤维素的物质,包括植物系的废弃物,都可以被利用制成廉价的聚氨酯,用以作建筑材料和包装材料。有纤维素成分的聚氨酯,与过去的树脂聚氨酯相比,它的机械性能和遇热性能更佳,还可以加工成薄膜。只要是可溶于溶剂  相似文献   

10.
ZnO作为制造高效率短波长发光和激光器件的理想材料,在磁学和电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在掺杂状态对调控ZnO薄膜的发光行为方面至今鲜有报道。介绍了ZnO薄膜材料的基本结构和特性,综述了ZnO基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其优缺点。此外,借助紫外发光和可见发光这两种发光机制,探讨了Co、Sn单掺及Co、Sn共掺ZnO薄膜的可见光发光特性,同时指出掺杂元素和掺杂量对薄膜能带结构的影响。最后,对ZnO基薄膜材料的应用工作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量产型PECVD设备供应商。公司致力于研究和生产世界领先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行业专用薄膜设备,矢志成为纳米级薄膜制造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确立以世界最先进的薄膜技术服务于全球客户的理念,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薄膜制备企业。公司主营2-12英寸全系列PECVD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波导、LED、MEMS、TSV等领域。承担了国家02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应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导薄膜的方法.原则上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制备诸如氧化物铁电薄膜、氧化物介质薄膜、半导体薄膜、金属化合物薄膜等各类薄膜,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中.其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且可在较低温度下成相,是一种制备薄膜的好方法.这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过渡金属氮化物(transition metal nitrides, TMNs)因具有硬度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被作为一种硬质纳米多层薄膜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但TMNs低的韧性限制了其作为纳米多层薄膜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如何在保持高硬度的前提下增加薄膜的韧性,成为超硬薄膜面临的新挑战。综述了TMNs纳米多层薄膜的增韧研究进展,包括TMNs薄膜传统的增韧方法(延性相增韧、相变增韧、压应力增韧、结构优化增韧)以及通过提高价电子浓度来增强硬质陶瓷薄膜韧性的可行途径;并提出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宏观结构(衬底约束)和微观结构(原子有序)的设计,可以获得超硬和超韧的超晶格TMNs薄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过程中的取向和结晶对薄膜机械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际生产中生产工艺应该根据PP的热力学特性相应调整,以制造出双向取向度高,同时结晶微细、均匀的高性能优质BOPP薄膜.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在(Ar+H_2)气氛中溅射制备的a-Si∶H 薄膜已具有与SiH_4辉光放电制备的薄膜相近的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太阳电池等器件.但a-Si∶H 薄膜的性质对制备条件非常敏感.为获得性能优良稳定的薄膜,各实验室已对制备条件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射频电流或功率的影响之报道尚比较少.Jeffrey 等曾报道,增加溅射功率可以减少a-Si∶H薄膜中的SiH_2键密度,而得到几乎只含SiH 键的薄膜.Martin 和Pawlewice 也报道了溅射时靶的功率密度对a-Si∶H 薄膜的氢含量和氢的键合形式有显著的影响.本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事     
《科技潮》2002,(11)
利用月亮尘土来获得太阳能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月亮上的尘土制造一种太阳能电池,并将无数个这样的电池组装到一起变成一个发电装置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科学家们发现制造这种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就蕴藏在月球的风化层里。他们设想用一台遥控装置在月球表面来回移动,将风化层熔化成一层玻璃薄膜,然后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玻璃中实现离子热扩散原理,我们制成了玻璃光波导。本文详细叙述了热扩散光波导形成机理。把一些重金属离子如Ag~ ,Tl~ ,K~ 等扩散到玻璃表面,并替换其中的Na~ ,Li~ 等轻离子,那末在玻璃表面得到一层比衬底折射率高的薄膜。当薄膜厚度和折射率满足一定要求时,就可以做成光波导。我们介绍如何用AgND_3和K9玻璃实现离子热扩散条件,和介绍了实验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介绍了测试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实验证明,具有低损耗和容易制造为特点的这种光波导,对制成平板波导和集成光学的各种器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验研究了ZnO压电薄膜的生长与表征,运用XRD和SEM测试了磁控溅射生长的ZnO压电薄膜的C轴择优取向生长情况和晶粒质量,比较了Si、覆盖在Si基底上的Al薄膜和SixNy薄膜三种材料衬底以及退火处理对ZnO薄膜的结晶质量的影响。还开发了仍然采用Al作为底电极但用一层SixNy薄膜与ZnO层隔离的MEMS压电器件的微制造工艺,以满足生长高质量的ZnO压电薄膜并与CMOS工艺兼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薄膜光伏太阳能大棚是近两年来刚刚兴起的将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薄膜光伏太阳能发电和LED光照结合起来,既能运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也不影响大棚内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一种新型设施农业大棚,它开启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太阳能薄膜电池板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用透明的太阳能光伏薄膜替代传统的大棚薄膜,应用在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医兹堡威斯汀豪研究和发展中心化学家约尔达宣布:现在,任何类型的玻璃可以在大大低于它的熔点进行制造。这种新工艺,对解决固化核燃料废物以利埋葬处理或在太阳能电池上涂薄膜均是一种重要的新技术。由于这种坚固的玻璃成品所包含的各种元素,不会因高温蒸发而造成污染,这是以前的工艺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