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琦  李冬娥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92-129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偏瘫(AHS)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2例急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儿中小于3岁者17例(77.3%);多由感染(40.9%)、脑外伤(27.3%)引起。10例(45.5%)行MRI,2例(0.1%)行MRA检查,均有异常。所有病例均使用改善微循环和抗凝药物并辅以康复治疗,治愈12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小儿急性偏瘫以婴幼儿多见,病因主要是感染、脑外伤等;MRI及MRA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早期使用改善微循环和抗凝药物及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AHS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采取针对病因及抗凝和扩血管治疗。结果: 本组AHS婴幼儿发病8例,临床症状以发热伴抽搐多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7例病侧肌力恢复正常(Ⅴ级),5例病侧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 颅内感染是小儿AHS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脑损伤。早期抗凝和扩血管药物的使用是AHS治疗所需。  相似文献   

3.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小儿脑血管病变。我们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对25例AHS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惊厥85例临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惊厥8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生后1天 ̄14天惊厥小儿,按病因归类,总结临床惊厥发作形式与辅助检查的改变。结果:小儿惊厥病因复杂,发病广泛。发病率最高为癫痫,其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高热惊厥,三者发病率占75.3%。新生儿组全部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数婴儿脑CT有较重器质性改变。结论:小儿惊厥临床发病急重,病死率高(2.35%)迅速止惊,积极病因治疗,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101例急性小儿偏瘫病因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感染性疾病43例,其中以钩端螺旋体病居多,脑肿瘤18例,癫痫9例,脑外伤5例,风湿性脑炎等5例,原因不明者25例。此外,对急性小儿偏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岁为242例(84.9%),其中热性惊厥135例(47.4%),颅内感染81例(28.4%),无热惊厥69例(24.2%),其中癫痫28例(9.8%),颅内出血10例(3.5%),中毒10例(3.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6例(2.1%),中毒性脑病7例(2.5%),腹泻、电解质紊乱6例(2.1%),脑积水2例(0.7%).结论:小儿惊厥多见于1~3岁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其次为颅内感染.因此,对于惊厥的小儿应注意查找病因,及时控制惊厥,积极治疗,防止复发,以免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最近6年96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46.87%),其次是颅内出血18例(18.75%),低钙惊厥12例(12.5%),此三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78%以上。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是快速止惊,纠正缺氧,尽早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赵书瑜 《中原医刊》2003,30(12):55-56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AH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较常见的小儿脑血管病变。本文 30例AHS患儿采用尼莫地平辅佐治疗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住院的AHS患儿共 5 9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2 9例。两组病人中 ,男 45例 ,女 14例。发病年龄最小 11个月 ,最大 11岁 ,其中小于 3岁 42例 ,3~ 11岁 17例。属首次发病者 46例 ,二次发病者 11例 ,三次发病者 2例。临床特征 :全部病例均有肢体瘫痪症状 ,其中左侧肢瘫 2 7例 ,右侧肢瘫 30例 ,两侧交替瘫痪 2例 ,多为单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病因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途径。方法 对104例新生儿惊厥进行临床病因分析,研究其发病的特点。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新生儿惊厥主要表现以单一型惊厥为主,占81.7%,其中以微小型、多柱型惊厥为多,分别占28%与26%。7天以内应考虑颅内出血、低钙惊厥,7天以后发病多为感染。有90例(86.5%)母要有异常妊娠与异常分娩造成早产引起颅内出血、感染。104例新生儿厥  相似文献   

10.
杨雄  冉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02-102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惊厥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93例小儿烧伤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对发生惊厥患儿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治疗方法。结果:493例中,12例发生惊厥,惊厥发生率2.43%。结论:小儿烧伤后惊厥与高热、水电解质紊乱、脑缺氧、脑水肿等多种因素有关,如及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正>惊厥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早期明确诊断并有效控制惊厥,对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后遗症甚为重要。现将本院收住的160例小儿惊厥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0~1992年共收治小儿病例2247例,有惊厥症状者160例,占7.13%。男111例,女50例。年龄从生后30分钟到6岁,其中出生~28天50例(32.5%);~1岁88例(55%);~3岁17例(10.6%);~6岁3例(1.87%),来自农村116例(72.5%),城镇44例(27.5%)。 二、惊厥病因 见表1。其中包括以一种病因为主,同时存在其他1~2种病因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对象多为3岁以下儿童,发热、呼吸道不畅是发病的重要诱因,治疗时退热降温、止痉以及改善呼吸道状况是有效治疗该病的关键、在经过治疗后40例患儿都恢复了健康,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儿童常见疾病,降低患儿温度和改善呼吸道状况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护理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AHS)的疗效 ,减少后遗症 ,改善生活质量 ,以保证患儿早日康复。我科对 2 3例AHS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儿科住院的AHS患儿 4 5例 ,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小儿急性偏瘫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 (简称康复组 )和对照组。康复组 2 3例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6 6 5±3 5 3)岁 ;发病至住院时间 6小时~ 6天 ;左侧偏瘫 9例 ,右侧偏瘫 14例 ,合并同侧面瘫 6例。感染性 13例为病…  相似文献   

14.
[背景]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效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病例报告]对172例有惊厥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热惊厥为103例(59.9%),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无热惊厥为69例(40.1%),其病因复杂,以癫痫、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为常见.[讨论]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比较复杂,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第一大病因,年龄多在6个月3岁;其次为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惊厥多见于新生儿;颅内感染、癫痫所致惊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肝硬化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小儿肝硬化进行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和转归的分析,并与同时期成人肝硬化对比。结果:小儿肝硬化23例(60.5%),其中乙型肝炎19例;其次胆汁性肝硬化4例(10.5%)、前瞻性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7.9%)。小儿肝硬化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差、浮肿,体征以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多见,肝掌、蜘蛛痣少见。结论:实验室检查对小儿肝硬化无特异性诊断价值。小儿肝硬化的预后除与病因有关外,还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咳嗽12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有成  汤小园 《浙江实用医学》2003,8(6):373-373,387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 分析120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120例中反复呼吸道感染45例(37.5%),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23.3%),副鼻窦炎17例(14.2%),支原体肺炎12例(10.0%),胃食管反流9例(7.5%),先天性心脏病4例(3.3%),支气管异物3例(2.5%),肺结核2例(1.7%)。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副鼻窦炎、支原体肺炎、胃食管反流是常见的小儿慢性咳嗽病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14例小儿痢痫的病因及发作类型分析,其中继发性癫痫88例,占41.1%,以高热惊厥为首,脑外伤、产伤、宫内感染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发作类型以大发作为主,占58。4%,其次为婴儿痉挛症,占14%,坚持服药者控制发作率大发作为95.5%,婴儿痉挛症为40%,后者均留有不同程度智力及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1990~1995年收治的106例新生儿惊厥进行临床分析,表明新生儿惊厥病因以新生儿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多见,占52.83%;感染次之,占23.59%。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占58.4%。治疗除去除病因外,止惊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有效率为92.16%,提出了用药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发生明显后遗症者占14.71%。笔者对新生儿惊厥的分类、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预后. 方法 对138例急诊惊厥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8例患儿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56例,肌阵挛19例,失神1例,局限性发作41例;一次发作者101例,丛集性发作37例;伴有发热者92例,无热惊厥46例.病因前3位为热性惊厥59例(42.75%),癫痫24例(17.39%),颅内感染15例(10.87%). 结论 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其次为癫痫、颅内感染.积极对因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分析9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所致,但惊厥与感染病情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佝偻病为惊厥的促发因.惊厥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者可继发癫痫和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