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窦律组(86例)及房颤组(9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RP和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CARP和hs-CRP水平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CARP、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内,不同类型房颤分组下的血清CA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永久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AF患者CARP水平与患者LA、IVSD、hs-CRP、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ARP水平升高,AF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高血压患者AF发生与CARP、hs-CRP之间关系密切,提示CARP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下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18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房颤(122例)和阵发房颤(96例)两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高血压心脏病无房颤组患者(102例)。且按海拔高度每1000米分为3组,比较各组hs-CRP、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左心房内径。结果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阵发房颤组为(9.46±3.0)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的(6.20±1.9)mg/L(P〈0.05);hs-CRP浓度高海拔≥4200m持续房颤组为(12.57±2.4)mg/L,高于较低海拔组2200m持续房颤组的(9.97±3.0)mg/L(P〈0.05);hs-CRP浓度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海拔2200m时3组无明显差异(P〉0.05);海拔3200m时持续性房颤组(43.30±1.8)mg/L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1.12±2.9)m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房内径相同海拔段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且阵发性房颤组高于无房颤组(P〈0.05)。结论高海拔缺氧环境对心脏有损害,hs-CRP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使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房颤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心锚重复蛋白(CARP)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窦律组(86例)及房颤组(92 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RP和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CARP和hs-CRP水平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患者血清CARP、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内,不同类型房颤分组下的血清CA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窦律组(P<0.05),永久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AF患者CARP水平与患者LA、IVSD、hs-CRP、AF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CARP水平升高,AF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AF发生与CARP、hs-CRP之间关系密切,提示CARP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AF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伶俐  刘明  曾国良 《海南医学》2016,(11):1846-1847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 mg/L ,较对照组的(0.89±0.46) 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 mm,较对照组的(28.04±4.03) 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 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 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对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颤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2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测定,采用统计学方法测定其差异.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及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房颤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无合并症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与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与一般房颤患者相比,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胡海东 《海南医学》2012,23(21):26-27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方法将21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为A(持续性房颤患者)、B(阵发性房颤患者)、C(非房颤患者)三组,分析脑卒中患病率与房颤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比较三组患者高血压患病例数、总胆固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老年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概率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P<0.05),各年龄段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房颤组在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方面与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类型的心房颤动均可导致脑内血管的栓塞及梗死,通常病势凶险,临场上应予以重视,应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5例。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心房颤动组(n=202)和窦性心律组(n=203);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将心房颤动组患者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99)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103)。记录各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比例、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24 hSBP、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高于窦性心律组,24 hSBP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低于窦性心律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RHI低于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D-dimer、Fib、HCT高于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 hPP与RHI、D-dimer、Fib、HCT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脉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均相关,其可能为患者血栓前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阵发性房颤、39例持续性房颤、43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及40例窦性心律对照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血浆中OPG、RANK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血浆中OPG、RANK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G、RANKL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抗房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例高血压合并初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治疗,治疗周期1年。观察2组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略低于对照组(14例,31.1%);治疗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4%),略低于对照组(5例,1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及ANP水平、减小LAD,有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24个月,观察2组治疗1年后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33.4%);阿托伐他汀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再发房颤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水平均比未再发房颤患者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提示炎症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敏C-反应蛋白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华兵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1,10(3):176-177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与未合并脑栓塞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hs-CRP对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房颤患者216例,依据有无脑栓塞分为2组,并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结果房颤合并脑栓塞组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房颤未合并脑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5.612 mg/L为阳性标准,房颤合并脑栓塞组与未合并脑栓塞组的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明显升高的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hs-CRP不升高房颤患者的11.32倍。结论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hs-CRP升高是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清亲环素A(Cy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心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对持续性房颤的可能作用。方法观察组为非心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房颤组),选取我科同期住院条件相同的窦性心律非心瓣膜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非房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CyPA浓度,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应用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PA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D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yPA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0,P<0.05);CyPA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64,P<0.05);hs-CRP浓度与LAD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房颤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慢性炎症引起的心房重构有关;CyPA和hs-CRP在非心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房颤的维持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氮(艹卓)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莫雷西嗪组30例,硫氮(艹卓)酮组30例,随访3年,观察房颤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的情况.结果硫氮(艹卓)酮可明显减少房颤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P<0.05).治疗后与莫雷西嗪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硫氮(艹卓)酮可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在阻止其转变为持续性房颤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19.
岑强  杨明  王青 《北京医学》2011,33(1):5-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连续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16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其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59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4pg/mlvs.86.37±66.97pg/ml)与LVMI(127.19±28.05g/m2vs.83.70±17.22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7pg/mlvs.178.95±102.72pg/m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硫氮 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莫雷西嗪组 30例 ,硫氮酮组 30例 ,随访 3年 ,观察房颤年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和转变为持续性房颤的情况。结果 硫氮酮可明显减少房颤年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P <0 0 5 )。治疗后与莫雷西嗪组相比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硫氮酮可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在阻止其转变为持续性房颤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