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地位非对称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提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风险分担比例的确定方法,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比例与双方地位的非对称性以及谈判损耗系数有关,谈判过程中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研究成果为公平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推进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养老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的博弈过程,探讨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措施和有效监管的方式。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积极努力行为下的投机收益大小是影响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强监管不能有效遏止机会主义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养老PPP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了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私人企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寻租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政府公益性项目中寻租与监管的博弈模型,探讨寻租与监管的关系。通过分析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对各个利益主体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进而寻求寻租问题相关的治理对策。研究发现:中介机构及企业间寻租行为的发生受政府部门成功监督的能力系数、成本、惩罚因子等因素影响,有效的惩罚及监督措施能有效遏制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PPP项目风险分担及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互惠偏好以及项目参与方的风险偏好加入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两阶段和三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如何实现期权价值分配,并对比两种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只有当政府的互惠偏好程度高于一定值时才能实现有效的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5.
PPP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它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部门投资资金不足、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其组织结构复杂、涉及主体多,其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首先采用AHP法对PPP项目的融资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其次运用熵权法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赋权,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PPP项目中政府部门、私营部门、贷款机构和保险公司四个主要参与者进行科学的风险综合评价,为四者进行PPP项目融资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外治理机制的双重视角,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中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者的进化稳定策略,并分析稳定解的区间范围和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运营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单纯外部监管机制下,通过强化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可以使系统朝着私人投资者机会主义行为概率尽可能小(y1*=0)的方向演化,完善政府监管治理机制;在引入显性实物期权的契约治理机制下,通过强化约束条件的惩罚力度可以使系统朝着y1*=0的方向演化,且相对于单纯外部治理,契约治理机制扩大了y1* =0的稳定解空间,节约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7.
分析PPP项目监管网络链上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情况,探讨PPP项目监管激励约束失效的主因,运用博弈论构建激励相容视角下的PPP项目监管博弈模型;从监管力度、监管能力、监管绩效以及监管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约束PPP项目监管网络链上各利益主体间的行为,确保PPP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 PPP 项目整体绩效水平,实现物有所值,针对 PPP 项目运营过程中政府对社会资本投机行为监管不足的问题,引入新媒体环境下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构建社会资本、公众和政府部门三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新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影响力对博弈三方策略的影响关系,并对演化博弈系统中不同条件下的稳定点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媒体真实报道概率越高或报道影响力越大,对社会资本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政府部门加大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费用扣留额、社会资本对公众的补偿额,能够抑制社会资本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9.
巨鹏  强茂山 《建造师》2009,(11):46-48
引言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对于项目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而言,有必要详尽评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PPP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公共和私营部门必须对于这个过程给予特别的重视,以确保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风险对于项目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而言,有必要详尽评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PPP项目合同谈判阶段,公共和私营部门必须对于这个过程给予特别的重视,以确保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PPP模式内涵对项目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定位与收益诉求界定,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博弈Shapley值模型,构建PPP项目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收益分配方案。最后结合北京地铁4号线案例,检验收益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方案有效地适用于PPP项目,保障合作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已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解决方案,而再谈判是目前 PPP 项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梳理总结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原因,通过分析 PPP 项目再谈判过程,分别构建私营部门发起再谈判和公共部门发起再谈判的 PPP 项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下双方的风险再分担比例,并据此提出深入了解再谈判发起者的动机,加大 PPP 项目建设运营期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第三方仲裁,加强再谈判组织等建议,为 PPP 项目事后风险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 PPP 项目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PPP项目中政府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因为不同的利益驱使所导致的风险分担不合理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分别构建了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的双方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相应地给出双方风险分担比例,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发现:政府部门与私人投资者在遵循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担偏好,界定出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从而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合理分担。在理论上,本文的研究对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不足给出了一定的见解,对后续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实践上,为后续PPP项目合同的签订,以及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 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间的博弈问题,引入 Fehr-Schmidt 行为模型刻画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构建了 Stackelberg 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到纳什均衡下公共部门的最优股权分配比例和社会资本对项目最优特许价格;以广州市某 PPP 项目为例采用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相关参数变化对均衡解的影响,并得到管理学启示。结果表明:股权比例越高社会资本越倾向于提高特许价格,同时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越高,政府部门应提高社会资本的股权比例。本研究可为解决现实 PPP 项目股权分配比例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公共物品提供为视角,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PPP模式"在调峰储气设施建设领域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前景,为加快调峰储气设施建设提供对策建议,可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双赢。  相似文献   

16.
针对PPP项目运营阶段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运用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分析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博弈互动机理,探讨双方策略选择对PPP项目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得出关于贴现因子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然后提出提高合同完备程度,制定外部规制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和植入关系治理等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收益分配再谈判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PPP 项目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达成协议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项目,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资本,PPP 项目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提高了项目营运效率,使得它成为各级政府青睐的对象。公共部门在招标过程中对私营部门的选择成为项目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在 PPP 项目中私营部门的建设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利用熵值法和 FAHP 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将两种方法得出的权重进行组合,利用 TOPSIS 方法对私营部门进行最终的评价,建立了基于 FAHP-熵值法-TOPSIS 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PPP项目私营部门选择相关研究的现状,指出了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PPP项目,从公共部门角度识别了其选择私营部门的17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财务、技术、管理和合作能力4个方面的私营部门选择评价模型,并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ANP)方法计算各个指标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对公共部门科学选择PPP项目私营部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和私人合作(PPP)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PPP项目作为多个利益相关者行为相互影响、互为决策的结果,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结合高速公路PPP项目,首先分析了PPP项目博弈结构,运用经济学的市场供需原理,系统阐述了PPP项目的博弈问题,并定义了参与人、行动顺序、支付函数和信息等博弈基本要素,详细分析了不同参与人的支付函数;其次结合PPP项目博弈行动顺序具有主从递阶结构的特点,引入Stackleberg博弈分析了PPP项目的博弈策略,提出了PPP项目的双层目标规划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资源开发项目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单纯依靠开发者自我约束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要求第三方的监督管理。首先,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通过海洋资源开发者之间的"智猪博弈"得出:政府部门是海洋资源开发项目必不可少的一个补偿主体;其次,运用演化稳定策略,预测开发者在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下的行为选择;最后,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