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恋是一种心理结构或过程,依恋模式的类型会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对人格形成、个体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甚至持续终生。艾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不仅包括生物学因素,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心理、行为因素,如性行为、吸毒行为等。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流行日趋严重,有研究报道,我国AIDS患者中15~29岁青少年约占60%,在全世界范围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15~24岁青少年约占1/3。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际交往的增多,我国吸毒者和性行为混乱者的增加,性病、艾滋病病毒(HIV)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已对人民(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健康构成威胁.形势严峻,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到1994年底止,通过检测400多万人共发现HIV感染者1774例,其中.AIDS病人65例(已死亡45例)。目前发生的HIV感染者中由静脉吸毒感染者占总感染数的72.7%。HIV感染者的年龄构成,20~29岁的青壮年人占一半以上(51.69%),16~19岁占8.62%,小于15岁的占0,62%。我国虽属艾滋病低发病国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5~17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1-2019年确诊时年龄为15~17岁校外青少年HIV感染者。描述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跨省流动等情况,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组...  相似文献   

4.
1981年美国首先报告了艾滋病疫情,20多年来艾滋病疫情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全世界HIV感染者中50%以上是15~24岁的青壮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占80%。2007年我国新发HIV感染者中50%以上是经性途径传播的。在中国,大学生虽不是传播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和主要人群,但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对保护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丁贤彬  韩孟杰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30-931,939
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20余年,目前AIDS的危机已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最为权威的预测显示,除非全球能彻底扩展AIDS防治工作的规模并取得成效,否则至2010年全球将另有4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在这些新感染者中,将有40%以上的人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目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HIV感染者占每年新感染者数量的20%左右。截至2004年12月全球有3940万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其中成年人3720万,妇女1760万,15岁以下的儿童220万。2004年新增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490万,其中成年人430万,15岁以下儿童64万。非洲的AIDS流行最为严重,有7个国家的成人感染率超过了20%。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分析,今后亚洲将是继非洲之后又一严重流行的地区,其流行速度将大大超过全球其他地区,AIDS在全球的流行已直接威胁到我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流行趋势来看,青少年是艾滋病主要的受害群体之一.据统计,全世界25岁以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总感染者的50%.在我国HIV感染者中,有近57%的人是20~29岁的年轻人[1].  相似文献   

7.
2005年新泰市艾滋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泰市今后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月,对新泰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各种影响因素及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截止2005年底,新泰市累积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5例(均为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农民),现存活HIV感染者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例。大众人群、青少年、性服务人员、HIV感染者、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53%、64.15%、72.26%、75.56%、51.33%;性服务人员最近1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率为64.96%,HIV感染者夫妻间最近1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为4/9。目前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5505人中5504人已接受HIV抗体检测。估计有性服务人员600余人,男男同性恋者76人,流动人口51347人,在校学生17万余人。乡村诊所医用高压锅拥有率为67.94%,治疗室紫外线灯拥有率为52.89%,33.61%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结论]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是新泰市今后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性伴)、暗娼、性病病人、流动人口、同性恋、医疗卫生人员、青少年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2005年最新疫情估计我国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7.5万。在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既往统计数据表明,在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居多。流动人群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商业性性行为和吸毒等高危行为的存在、社会支持网络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且经济条件差等因素将促进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结论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降低青少年感染艾滋病脆弱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截至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es,HIV)的感染者共有3320万人,2007年新发HIV感染者总计250万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共计42万人。2007年全球共有210万人死于AIDS。我国自从1985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普洱市1991年~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了解普洱市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哨点监测、常规监测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1991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每年均有HIV阳性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全市累计检测510865例,发现HIV感染者3742例,分布于全市10县(区),阳性率为0.73%,累计报告艾滋病人(AIDS)600例,死亡260例,病死率43.33%。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岁~49岁占89.42%,男性占58.82%,女性占41.18%。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69.56%)和静脉吸毒(26.19%)。[结论]HIV感染范围波及普洱市九县一区,艾滋病疫情范围扩大,HIV感染途径发生明显改变,正处于从高危人群通过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缓艾滋病的流行速度。  相似文献   

12.
傅朝阳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45-1547
目的分析1997-2006年钦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钦州市1997--2006年HIV流行特征。结果1997--2006年该市共确认HIV感染者2319例,艾滋病病人158例,死亡16例。感染者以农民为主(46.36%),男女性别比为6.8:1,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84.22%);2005和2006年传播途径已由静脉吸毒转变为性传播途为主。结论该市HIV疫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阻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在云南吸毒人群中第一次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开始在中国境内传播开来,尤其是近几年呈倍增趋势。我国艾滋病的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临界点,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1]。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全球HIV感染者中,有1/3是15-24岁的年轻人[2],另有研究报道,我国AIDS患者中15~29岁青少年约占60%[3],  相似文献   

14.
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文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87-1388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全州各类别人员血清样本进行抗HIV检测。结果2004年检测各类人员9760人,检出HIV感染者12例,检出率0.12%,人口总发病率0.45/10万,其中吸毒人员,STD门诊就诊者,输血、手术和HIV可疑病人,HIV感染者配偶检出率分别为0.79%、0.39%、0.43%和25%。在检出的HIV感染者中,农民最多,占75%(9/12)。结论 2004年湘西自治州艾滋病疫情显著上升,但仍处于低流行阶段,应加强全州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现状,探讨对策。方法:对1986-2000年广州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和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广州市报告首例国外输入的HIV感染者,1991年报告首例AIDS病人,至2000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06例,在广州死亡29例,其中AIDS病人68例,在广州死亡25例。流行经历了传入期(1986-1989年)、扩散期(1990-1994)和快速增长期(1995-2000年),分别发现HIV感染者4例、24例和378例。流行特征是HIV感染者主要以男性(86.95%)、20-49岁中青年(91.87%)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7.64%,性传播途径占23.15%,尚未发现母婴传播。结论:广州市HIV广泛流行,形势严峻。今后防治对策应加强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加紧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同教育方式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89年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人数快速增长,尽管国家和社会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高度关注,并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目前仍未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现阶段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中,每年报告HIV感染者中有吸毒经历者占68.0%,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成为我国能否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为了解泉州市吸毒人群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探索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作者在泉州戒毒所开展了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监测系统·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认清目前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现状、防治工作中的不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法〕对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监测系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艾滋病流行分3个时期,现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流行日趋严重;国内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吸毒和卖淫嫖娼活动在短期内难以禁绝和我国目前阻止艾滋病流行的能力仍然不足。艾滋病流行特点为HIV感染者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主要是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及个体从业者;青壮年占感染者的大多数(86.7%),感染者年龄为20~50岁;约有2/3HIV感染者是通过注射毒品而感染;职业供浆者约占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数量的11%。〔结论〕目前,中国已建立HIV/AIDS常规监测和中国HIV哨点监测2个监测系统;我国政府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组织科技攻关;进行HIV感染者的研究,这些举措都对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哎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廊坊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1995年以来的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4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52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经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占97.2%),同时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主要以30~4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7.26%(137/157),男女性别比为1:1.1,农民占97.6%。结论河北省廊坊市AIDS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完善综合防治措施,遏止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邢台市外来人口HIV感染现况以及对艾滋病流行趋势产生的影响,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邢台市2002—2009年检测发现的外来人口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截止至2009年底,全市共检出外来人口HIV感染者39例(其中AIDS患者18例),占全市HIV感染者总数的11.8%(39/330)。感染者以农民居多,占76.9%(30/39);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4.4%(29/39),平均年龄33岁,男女性别比为1.29∶1。感染者以血液传播途径感染为主,占56.4%。4例通过性途径感染其配偶,2例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其子女。结论邢台市外来人口HIV感染者已经将HIV传入了本地,且已有HIV二代传播,并首次从外地抱养婴儿中发现HIV感染者。邢台市外来人口HIV感染者已对邢台市的艾滋病流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订相应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8年台山市艾滋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至2008年累计发现HIV感染者17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5例、死亡23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708例分布在全部18个乡镇中的17个,最多的是台城镇(410例)、斗山镇(203例)、端芬镇(151例)、白沙镇(142例)、四九镇(131例)、冲蒌镇(131例);男性1527例,女性181例;3~14岁8例.15~34岁626例,35~54岁1049例,55~75岁25例;无业人员421例,农民408例,家务及待业人员394例,工人67例;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占87.65%,异性性接触传播的占7.96%。[结论]台山市的艾滋病主要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异性性接触传播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