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男性不育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精液质量较前下降,男性不育呈上升趋势,近十年开始重视治疗男性不育症。经验表明,药物疗效不理想,手术受到适应症等因素限制,尚因特发性生精障碍占男性不育病因半数以上,应用药物和手术难以奏效。为满足不育症病人的生育厚望,近年男性不育症在治疗原则上完成了巨大变革-体外受精、显微授精和睾丸内精子回收等辅助生殖技术异军突起,成为男性不育症治疗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社会男性不育症患者有增加的倾向,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日本男性不育症的发病年龄、主要病因及激素、中医药、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应用现状,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社会男性不育症患者有增加的倾向,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日本男性不育症的发病年龄,主要病因及激素,中医药,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应用现状,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枸橼酸氯米芬曾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不育症的常用药物,而目前在欧洲男性不育治疗中首推他莫西芬治疗少弱精子症。2008年1月~2012年6月,笔者分别采用他莫昔芬和枸橼酸氯米芬治疗男性少弱精子不育症,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生育意愿的增强,男性不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手段。本文对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和不良习惯等进行分析总结,为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男性生育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男方生殖方面原因造成女性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与生殖器官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症研究中心认为,大约有20%男性不育症是由于生殖器官感染所致。 附睾炎 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可通过输精管侵入附睾,引起急性和慢性附睾炎,附睾发生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寒战等。经磺胺类  相似文献   

7.
《婚育与健康》2006,(1):43-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男性不育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医院挂起了治疗不孕不育的招牌,对男性育症的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俗话说:“有病乱投医”,不规则的物理治疗和抗生素滥用已经给男性不育症患者带来了“灾难”,笔者就是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及治疗概括的提醒读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男性不育是影响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由于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针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等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症往往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随着生殖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希望利用无精子症患者源性的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出自身具有功能性的精子,从而治疗男性不育症。体外培养生殖细胞的策略,通常是先将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167例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和65例健康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检查手册》,采用CASA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行精液质量分析。检测232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11. 10μmol/L、13. 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在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中,Hcy水平与前向精子运动率和精子形态之间存在相关性(P 0. 05)。弱精子症和弱畸精子症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经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Hcy水平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94(P 0. 001),Hcy水平为13. 27μmol/L时,Hcy水平诊断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相对最佳(分别为0. 477、0. 569、0. 908、0. 941、0. 450)。结论 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Hcy水平增高。Hcy水平可能与弱精子症和弱畸精子症的发病相关。Hcy水平为13. 27μmol/L时对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男子不育症的治疗大致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技术指导及咨询、心理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为主,还要依靠对精液分析及内分泌功能的正确估计,并可随着病人对治疗的反应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一、无精子症的治疗据仁济医院统计409例男性不育者中,无精子症占8.3%。这类病人治疗比较复杂,治疗前必须作各项有关检查,若血浆FSH、LH、睾丸酮水平正常者目前无有效方法,只能采用异体精液人工授精,FSH和LH正常、睾丸酮下降,常见于(47xxy核型)klinefeleteis综合征,可采用睾丸酮治疗或异体精液人工授精:FSH、LH和睾丸酮均下降者表明为性激素减退或高血  相似文献   

11.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其中无法明确病因的男性不育症, 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症, 且发病率逐渐上升, 因其病因不详, 成为生殖内分泌科的一大难题。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 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新的方向, 特别是DNA甲基化在精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基因片段及位点被广大学者研究发现, 为实现精准识别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回顾总结近年来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相关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旨在进一步阐述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元锋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77-177,17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258例,分析男性不育的症侯学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率,以及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效果。结果 258例男性不育的中医证候中,单一证型的出现频率是肾阳虚证(40.7%),肾阴虚证(29.1%),痰郁气滞证(18.6%),肝郁血瘀证(11.6%)。在多证相兼证型中,以肾阳虚证合并肾阴虚证基本证型最多见。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5%。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西宁地区660例不育症患者睾丸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方法:对660例不育症患者的睾丸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少精症发病率为63.79%,无精症发病率为12.42%,原发性不育症发病率为89.39%,继发性不育症发病率为10.61%。结论: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应寻找发病原因,避免不利因素,改善生存环境,降低不育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防治男性不育症:许多男性不育症患者存在精液异常,如精子密度过低,成活率低下,活动力不强,精液不能完全液化,畸形精子过多,以及精液中无精子等。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药物治疗方法也很多。众所周知,蜂花粉是蜜蜂从蜜粉源植物雄性蕊上采集的植物精细胞,可以调节阴阳,补髓填精,因而能有效地用于男性性器官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男性不育患者抱怨治疗效果差,这正是男性不育症的诊疗特点之一。所以,患了男性不育,首先应彻底查清病因,才会得到好的治疗结果。部分男性不育患者只凭几次精液检查结果,就盲目进行治疗是不可取的。因为男性不育有好多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就是同一种疾病有时也会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无精子症,在医学上可分为  相似文献   

16.
王荣兰  程海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70-5971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高原地区不育症的患病情况、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585例不育症的精液作细胞学分析。结果:畸形精子有214例,占36.58%,精子发育不良有116例,占19.83%,无精症有60例,占10.26%;原发不育症患者有441例,占75.38%,继发不育症患者有144例,占24.62%。结论: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应寻找发病原因,避免不利因素,改善生存环境,降低不育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在已婚的夫妇中,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约为75%,而其中由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占到其中的50%。无精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中国的统计数字,还是从世界其它国家的统计数字来看,男性不育症都有上升的趋势。据国外的文献报道,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不育症的发病率从60年代早期的7%—8%上升到了20%—30%,而且男子的精液量和精子密度也比过去下降了不少。在我们国家,不育症的发病率也在15%左右。据测算,全世界现有男性不育症患者约1.5亿人,中国约有35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精子质量及形态学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CASA系统对354例男性不育症精液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男性不育症患者职业以厂矿工人为主(67.2%),就诊年龄20~39岁占90.9%,精子活力低下率(弱精症、少弱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51.4%. [结论]精子质量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精子形态学异常是影响男性生育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男性不育症是影响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稳定的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有将近15%的育龄夫妇存在不孕不育问题,男女双方原因各占50%[1],而引起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男性不育症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的动物模型建立发展迅速。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有关男性不育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