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训练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大思政"思想和网络技术不断融入教学,传统的工程训练课程亟待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因此根据工程训练课程的特点,将工程训练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并通过运用网络开放式教学方法,探索实践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弥补目前工程训练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优化学生的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针对本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工程训练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以"垃圾分类"为出发点的创新实践教学,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及标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方法,将"垃圾分类"融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石油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应用型教学特色,对本专业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研究,构建了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绘图能力,对课程参观实习、工程案例教学、体验建造教学和学生工作室教学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成效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该体系对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高校土建及环境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训练中心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训基地,主动适应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构建以OBE理念为导向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开放式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师资队伍,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平台,助力学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制造2025"推动下,3D打印迎来高速发展期,技术瓶颈不断突破,市场空间巨大。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尝试将3D打印植入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新实践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创业帮扶与文化引领相结合,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嵌入式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核心,重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紧扣工程教育中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实现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并以学生为中心,从"掌握"知识提升为应用知识,源于实践凝练深入的工程原理。在嵌入式课程群的模块设计、课程作业、综合大作业等环节,主动将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融入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达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教学,从理论教学着手改革,进行课程优化,改革授课形式、创新教学手段、课程范例高度附着于专业特色;从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设计能力,构建新的实验体系,重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提供实践的机会,结果可服务于开展工程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技能的训练与形成都离不开实践,实训基地是实践性课程目标、设计、操作、评价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有必要研究将实践教学各环节上升到“课程”,予以充分重视并开发其生产功能,使实践课程在目标的设定和生成方法上彻底摆脱理论教学体系的束缚。同时,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践课程要求在实训基地管理、教学运行、成本核算、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机械工程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应用型本科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进行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出了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以及有效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途径来解决工程应用能力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学生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学习能力和产品精度设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对选修课"油气井工程岩石力学"的教学改革尝试。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主要从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全面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高校工程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把以CAD/CAM为代表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引入到课程改革建设当中的思想,并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来实现课程的数字化设计改革目标.该项课程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可以在融合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推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例,探索并建立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提出并实施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三定"制度、科研能力训练"三进"制度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三半"制度,为着力打造学校品牌本科应用型特色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着重介绍了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教学等环节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构建"一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从多角度提升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和能力,满足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提出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工程训练为载体,不断拓展工程训练内涵,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完成传统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向全面工程训练的转换,实现“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数控加工综合与创新实践项目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在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对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并获得了一定成效。其中的数控加工综合与创新实践项目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作用突出,是正在研究完善的项目。对此项目的意义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实例进行阐述。该实例是学生自主设计的一个创意作品——"世博徽玺",并运用数控加工技术加工出来。详细介绍了零件的设计与加工方法,研究了其加工工艺和技术难点。通过该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学生主要运用了机械专业相关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的艺术美学知识,运用了三维设计建模、数控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可为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提供案例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的改革与研究。首先介绍了针织服装设计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实践能力。其次,分析以往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常见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践各环节断裂,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场所、时间局限等。再次,提出结合课程进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改革,包括利用层叠式课程设置,优化内容、多元实践教学方法,扩充实践场所、整合时间资源,以"项目式"导入实践课程等。最后,进行改革应用成果初探,希望借此改革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项设计人才和服务行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供配电工程"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设计各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尝试,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分析学生知识体系需要和社会实践需求,确立管理类科技论文具有思想新颖性、方法科学性、手段独特性、理论创新性、形式规范性和内容可读性等基本要求,其写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学生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行为。因此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程考核3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实践设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以物联网专业主干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例,运用CDIO教学理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探讨CDIO模式下的教与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