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艳青 《河北医药》2014,(19):2961-2962
目的:对内固定融合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其中37例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另外37例患者通过实施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2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随访获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其手术耗时更短、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总体临床疗效更好而治疗费用更少,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较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段骨折患者90例,研究组(50例)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手术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改善均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5%;研究组不良情况率为2.0%,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 P<0.05)。结论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04-205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惠者手术成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榷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段骨折患者90例,研究组(50例)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手术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改善均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5%;研究组不良情况率为2.0%,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P0.05)。结论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段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的是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以及手术之后的伤锥和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疗效和不良症状。结果实验组的伤锥和神经功能情况得到改善;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实验组的手术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症状为2.30%,对照组的为11.0%。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更为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手术损伤,且治疗效果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前路手术内固定)和观察组(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状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椎管占位率、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较对照组28.13%低(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减小术中出血量,恢复伤椎生理结构,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3例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47例,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和对照组(36例,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2)试验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4项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患者经手术治疗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其中发生畸形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其中发生畸形4例,偏瘫2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0, 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76.72±3.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6±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均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术后Cobb’s角、椎体高度等方面变化,比较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1个月后患者Cobb’s角都明显小于术前,椎管占位率也显著小于术前。并且术后1d和1个月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畸形以及恢复脊柱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曾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165
目的对脊柱胸腰段的骨折使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把55例胸腰段的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使用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伤椎的内植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的24例患者使用外侧的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Cobb角和VAS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很理想,对后凸成角出现畸形的矫正非常明显。随访16个月后,观察组伤椎的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值、VSA的评分改善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Cobb角的矫正情况经过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的螺钉内固定配合椎弓根的伤椎内植骨能够对伤椎高度进行恢复,减少了后凸矫正的角度丢失,临床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AF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2·3°矫正到术后约2·3°,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赵辉  纳强  柏涛  徐恒旭 《云南医药》2014,(6):651-653
脊柱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创伤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几乎9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胸腰段,其中涉及患者椎体三柱损伤的爆裂骨折占胸腰段损伤的10%~20%[1]。如未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可继发后凸畸形,甚至瘫痪。临床上治疗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手术方式常采用单纯前路手术直接减压、单纯后路减压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三种[2-4]。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AF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230例,随访21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到我院诊断与治疗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4~65岁之间,女性31例,年龄在28~71岁之间,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将6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3.5%。结论对于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疾病,采用前路治疗的效果要更为显著,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小,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患者的Cobb角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组间对比, Cobb角及VAS评分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后路内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评分,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其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平均刚度、强度、高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症改善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患者椎体的平均刚度、强度、高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