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地区儿童实施计划免疫现状,了解各类疫苗及时接种率,分析影响儿童免疫及时接种率的影响因素,为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前瞻性回顾调查某地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采用随机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结果共收集1200名儿童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其HepB(乙肝疫苗)、DPT(百白破疫苗)、OPV(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CG(卡介苗)、MV(麻疹疫苗)等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9.0%、98.9%、98.5%、98.4%、98.8%,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7.5%、87.3%、90.1%、90.0%、86.7%。经统计,常住儿童的及时接种率较流动儿童高,且接种基础疫苗较季节性疫苗接种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对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途径、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长对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相关的态度与及时接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父母的家庭月收入、职业及居住地来源与及时接种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发现应继续加强疫苗接种等各项宣传教育政策,并定期进行及时接种率统计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完善流动人口的疫苗集中管理规定,从而提升父母对适龄儿童免疫状况的掌握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辖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03—31-2010—04—01,采用抽样方法抽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辖区(含13个社区)2001—01—01-2010—11—20之间出生的辖区内户籍登记儿童200名进行三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辖区内接受调查的12月龄以上儿童200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5%、96.5%、99.2%,同时期及时接种率为54.2%、53.8%和6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及时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儿童长期居住地与户籍登记不一致、家长对疫苗知识了解少、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结论: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辖区儿童计划免疫基础疫苗接种情况较好,但疫苗接种及时率仍受到儿童在本地居住时间长短等原因影响,对此类情况应当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 2010年在吉州区随机抽取了315名儿童进行考核,每个接种点入户查阅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记录和询问家长.结果 吉州区建卡率100.00%,建证率100.00%,卡证相符率81.59%.基础免疫卡介苗接种率100.00%;脊髓灰质糖丸接种率100.00%;百白破全程接种率100.0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73%.基础免疫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率96.51%;A群流脑全程接种率95.55%;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率93.02%;加强免疫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率91.11%.基础免疫麻风二联疫苗接种率97.46%;加强免疫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1.11%;麻腮风疫苗接种率91.75%.结论 吉州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原有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高洪财 《北方药学》2014,(5):157+110-157,110
目的:分析6~5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分析影响接种流感疫苗的因素。为流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36月龄为界将6月~50月龄儿童分为两个层次。每个年龄层按照等距抽样原则抽取250例儿童进行调查。采用知识问卷的方式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查看6~5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率。结果:500例儿童家长问卷调查中,接种者98例(19.6%),未接种者402例(80.4%);312例(62.4%)儿童家长表示愿意接种流感疫苗。188例(37.6%)儿童家长表示不愿意接种流感疫苗;197例(39.4%)儿童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知识回答正确。303例(60.6%)儿童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知识回答不正确。质疑疫苗效果、家长对疫苗认知、担心疫苗安全性及暴发流感时再接种为影响儿童接种的主要因素,上述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0月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同时儿童家长对接种流感疫苗的认识度也较低。家长对疫苗认知、质疑疫苗效果、担心疫苗安全性及暴发流感时再接种为影响儿童接种的主要因素。预防工作中应加强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方法对50名儿童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熟悉情况,并根据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以帮助儿童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与重要性。结果在进行教育宣传前,350名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经统计,仅有45%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有87%的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有详细的了解。且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健康宣传,可有效提高其对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及计划免疫接种率,该种宣传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儿童免疫接种率,分析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的因素,以期为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区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不论户籍所在地,将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新出生儿童578名均作为常规免疫调查研究对象。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单苗接种率,五种常规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及扩大免疫规划的3种免疫疫苗接种率。结果 578名研究对象中常住儿童423名,流动儿童155名;经过调查发现所有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均为100%,其中卡证相符者531人(91.87%)。本次共入户调查80名儿童的卡痕,其中无卡痕者4名,阳性率为95.00%。经过调查可见,BCG接种人数551人,接种率为95.33%、OPV接种人数536人,接种率为92.73%、DPT接种人数534人,接种率为92.39%、MV接种人数542人,接种率为93.77%、HBV接种人数551人,接种率为95.33%,五种疫苗全接种人数527人,接种率为91.18%。结论重视接种疫苗的宣讲工作,尤其是针对家长进行疫苗相关知识的宣教,应是提高接种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看护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翔地区的5所流动儿童看护点的5名卫生老师和826名家长作为干预对象进行规划免疫培训和健康宣教.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对象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乙型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百白破、麻疹、乙型脑炎(乙脑)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疫苗的接种率,并与2013年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卫生老师及看护点儿童家长对儿童凭证入园知晓率和规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比宣教前有明显提高(30.95%和40.38%比100%和82.28%,P<0.01);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脑以及流脑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从2013年的95.14%、80.63%、85.31%、75.94%、78.13%、60.63%提高到100%、100%、100%、100%、100%、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借助政府教育部门的力量,在流动儿童看护点展开计划免疫健康宣教,以及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应责任,能提高老师和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同时能提高预防接种率,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赞皇县留守儿童干预前、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状况,为今后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干预前、后对赞皇县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率、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加强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护人问卷调查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预后留守儿童接种率、监护人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大幅度提高,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海市某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社区所辖的三所民营小学的新入学流动儿童286人的免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居住时间超过3年者卡介苗、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风、麻腮风(麻疹、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A群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群流脑、甲型肝炎疫苗等首针及加强接种率远高于居住时间少于1年者,父母是小商贩的儿童接种率高于农民工或其他行业,省内流动儿童略高于省外。结论影响流动学龄儿童接种的因素主要有儿童在辖区居住时间长短及父母从事职业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山市某区学校学生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状况的影响,为服务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9月中山市某区每个年龄层按照等距抽样原则抽取小学与幼儿园儿童各200名,采用相关知识问卷及核查流感疫苗接种记录的方式对入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接种服务需求等情况做详细调查。结果本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7.5%,其中幼儿园儿童接种率为42.5%;小学1-2年级接种率为41.18%;小学3-6年级接种率为28.03%。幼儿园与小学1~2年级接种率高于高年龄接种率。孩子身体健康而无需接种、不相信疫苗效果、流感流行时再接种、文化程度、家长认知水平、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以上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某区学校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及担心疫苗的安全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宣传与沟通,提高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姜山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实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流动人口中有子女的家长发放1800份进行学历情况调查;对2013年在姜山镇出生的126名流动儿童家长及142名本地儿童的家长发放疫苗相关知识问卷。结果姜山镇本地儿童建证率、单苗和"四苗"全程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均高于外地流动儿童。流动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结论姜山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应从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认知度上入手,加强宣教和社区管理,使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和本地常住儿童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国家政策改变对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的影响,探讨保持高接种率、防止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的措施和方法。方法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对辖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79.8%,HBsAg携带率为1.68%;2007年接种率为98.6%,HBsAg携带率为0.43%;2010年接种率100%,HBsAg携带率0.2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疫苗接种率保持在一个高水平,HBsAg携带率显著下降;要进一步宣传国家政策,提高疫苗接种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袁梅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8-119,129
目的掌握本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制定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应对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随机调查法对300名1~6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问卷的形式对120名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知晓率调查。结果 300名留守儿童5种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低于90%;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低于60%。结论重点关注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提高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0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对计划免疫工作产生的效果,指导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的合格率。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本基层单位接受疫苗接种儿童的家长作为主要对象,利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结果在接受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后,本基层单位儿童计划疫苗接种率提升到97.9%,计划外免疫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3.4%,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各种相应的传染病。讨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计划疫苗接种率,以及计划外疫苗接种率,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传播,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翔  郭娓  汪静  周任兵 《江西医药》2009,44(10):1012-1013
目的了解鹰潭市月湖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接种现状,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0例适龄儿童,查阅接种证和询问儿童监护人调查"5苗"接种率。结果建证率97.22%,建卡率98.34%。BCG、OPV、DTP、MV、HepB接种率分别为98.89%、95.00%、95.56%、98.33%、95.56%,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0.00%;流动儿童的5种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80.88%),显著低于本地儿童(95.54%)。结论本地区儿童基础免疫水平达到国家要求,在今后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50-52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因素,以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免疫策略。方法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儿童的基本情况、HepB接种率、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原因、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乙肝知识的认知等进行调查。结果医院出生儿童与家庭出生儿童、城镇儿童与农村儿童、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的HepB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HepB,及时接种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乙肝知识的认知对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及全程及时接种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探讨合理有效的宣传模式、有效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变免疫服务方式、解决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所致“留守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列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400名带幼儿来我社区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家长的心理需求及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针对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不同的心理需求予以护理干预。结果家长首要的心里需求为安全有效接种疫苗(100.0%),98%以上的家长希望知道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注意事项;家长知晓率最高的为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70.3%),知晓率最低的为如何处理接种反应(58.0%),家长最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为发放疫苗接种知识手册(81.3%)。结论改善接种环境,确保接种的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及普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是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海淀田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海淀田村地区5种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选取田村地区3618例3~4周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本市儿童5种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在22%~78%之间,平均接种率为60.6%,各种疫苗接种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5种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在17%~53%之间,平均接种率为40.4%,各种疫苗接种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市儿童5种第二类疫苗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5种第二类疫苗接种率。结论加大国家免疫规划投入,将更多的第二类疫苗种类纳入第一类疫苗管理,对流动儿童家长加强宣传,能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在免疫接种率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 755例本地儿童,232例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析5种疫苗接种率。结果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01%、85.64%、97.25%;本地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9.68%、90.78%、99.24%。结论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方便、迅速地查询流动儿童及本地儿童的免疫接种信息,为流动儿童提供了及时接种机会,也很好地解决了因儿童流动造成的接种管理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