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力开拓,取得了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各海区和岸带的特点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去构筑符合国情的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  相似文献   

2.
鲆鲽鱼类育种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鲆鲽鱼类俗称比目鱼,在我国北方海域自然分布的有20多种,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中国沿海由南到北掀起了开发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热潮,即被誉为中国海水养殖的"第四次浪潮"。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以牙鲆和大菱鲆为代表的鲆鲽类工厂化养鱼产业,使我国原本十分落后的海水鱼类养殖业获得空前发展。近几年,我国又相继从国外引进了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经过三次浪潮的推动,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海带、对虾和扇贝为支柱的海水养殖业。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正蓬勃兴起。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倾向,海水养殖业中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发展海水养殖清洁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环境友好海水健康养殖体系是推进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当前,全球海水养殖业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海水养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海水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发展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转变养殖观念、确立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养殖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条路径的大产业架构,实施"四化养殖"技术的研究、集成、配套、组装,以及覆盖全国沿海各类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宏观管理,将可使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一个工业化的海水养殖大产业不久将出现在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7.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水海域的沿岸,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陛鱼类,并有互相残食现象,食物以虾、蟹、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惠东沿海一带主要养殖青斑、泥斑等,且基本上是海水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8.
开展集约式水池养殖及网箱养殖海水中、高档优质鱼类,是当今世界各国渔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东南亚各国、港澳、台湾地区和我国东南沿海均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几年,广东、广西、福建沿海一带网箱养殖发展迅速。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属鲈形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是印度洋、太平洋及地中海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系我国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黄斑蓝子鱼在我国东南沿海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量逐渐增多,价格比较稳定,商品鱼主要销往广东、海南、香港和厦门等省市。为研究杂食性鱼类黄斑蓝子鱼养殖技术,笔者于2005~2006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分别开展了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刺参人工养殖主要采取近海围港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的方式进行,由于沿海刺参养殖企业大面积联片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刺参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养殖风险不断升高。许多养殖业主开始采用降低养殖密度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却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刺参集约化养殖新途径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化池塘、开放式流水养殖工厂、深水网箱和循环水养殖则是我国当前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生产模式,其中陆基工厂化循化水养殖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等特点,是世界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在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对我国沿海工厂化养殖产业营运情况调研结果;围绕我国海水鱼类陆基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循环水养殖产区分布、发展趋势、技术模式、运营效率以及运营成本构成等关键问题,探讨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对产业发展机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鲈鱼在海水网箱中的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鲈鱼Lateolabrax japanics属浅海内湾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也可在纯淡水中生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鲈鱼性凶猛,主要摄食鱼类和甲壳类,生长迅速,为港养的主要品种。然而鲈鱼作为海水网箱养殖品种,国内报道较少。1986~1987年我们在浙江省普陀县六横岛进行了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的试验,以摸索在混水海区网箱养殖的可能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新兴的养殖模式之一,具有养殖面积大、鱼类活动空间大、养殖环境更近自然和养殖鱼类品质明显提升等特点。本文在介绍围网养殖发展概况、深远海养殖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为我国深远海大型围栏智能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国沿海各地的海水养殖生产蓬勃发展,养殖品种日益增多,其中,养殖对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养殖对虾对发展我国水产事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海产品,支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水鱼类养殖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由藻贝虾养殖过渡到鱼类的养殖,而其代表性的养殖方式-浅海网箱养殖又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向养殖技术的先进性、养殖设施的完整性和养殖方式的集约性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海水网箱将是我国扩大养殖区域,增加养殖面积的主要作业方式,也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新的潮流和新的增长点。本文就象山县如何开拓利用象山港浅海资源、发展海水网箱养殖,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海水养殖及其病害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双壳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以鱿类养殖为发展重点的海水养殖业,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否有效地控制病害是关系到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青蛤与虾蟹池塘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蛤为我国南北沿海习见蛤类,在江苏南部沿海的产量仅次于文蛤及四角蛤,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是颇具发展前途的养殖贝类。近年来,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开展了养殖新模式的探索,利用1.67hm2(25 亩)海水池塘进行了以青蛤为主的脊尾白虾、梭子蟹、贝类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近2年生产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18.
正梭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浙南温州,梭鱼俗称"黄眼鲻",消费市场很大,但未有梭鱼人工养殖产业发展。2017年项目组从江苏大丰保活运输淡水养殖的大规格梭鱼至浙南乐清湾的海水网箱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养殖半年后,梭鱼不仅生长增重,尤其是鱼肉的口感明显改善,市场售价大幅提高且销量大。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为开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水蟹类养殖现状与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了我国海水蟹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青蟹工厂化育苗和梭子蟹土池仿生态育苗技术,苗种运输方法和中间培育技术,微卫星分析技术、SSR技术等生物技术在海水蟹类良种选育上的应用,以多品种生态养殖为主的海水蟹类养殖模式等;探讨了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是北方沿海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来,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省份也逐渐开展养殖,并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趋势。目前,牙鲆对蛋白质、脂肪(包括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已有一些研究,但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还在开发试验中。养殖户大多还是使用小杂鱼投喂,残饵对水质污染相当严重,鱼病危害明显上升,牙鲆养殖成活率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牙鲆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迄今,牙鲆养殖还是以开放流水式养殖为主,海水需要量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