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血压变化,寻找变化原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09—2011期问经常来诊的48名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其血压变化规律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老年高血压特点是脉压差大,血压波动大占64.6%;应用药物加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效率52.1%,对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有较大的作用。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的变化特点,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各种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提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4例初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的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生活方式改善、血压控制效果、饮食结构改善等指标,综合评价门诊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三个月的门诊治疗后,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健康知识了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血压控制情况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门诊健康宣教干预,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增强血压控制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61例给予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稳定,并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理解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以及满意人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将10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0例)和对照组(540例),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对照组给予日常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并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另给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血压控制水平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及遵医用药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膳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膳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中医膳食干预与常规治疗,监测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膳食组SBP、DBP显著低于常规组,且SBP控制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膳食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有效的控制血压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服药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但任何一种降压药只有在患者具备良好的自我保健基础上科学地服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更有效的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11月-2003年3月收治的36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后反弹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禁食疗法的安全性,分析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禁食期间每日早上由专人负责测量并记录受试者血压,部位固定。结果:对血压正常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影响不大(P0.05);可以使临界高血压降至正常;对初诊高血压患者,单纯中医禁食可以使其血压得到较好控制;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的受试者,通过中医禁食可以达到撤减药物的目的。结论:中医禁食疗法不会影响正常血压,安全性良好;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及用药依从性情况,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20例,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家庭自测血压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对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率较高,占94%,血压计使用、维护及操作符合要求率低;用药依从性不高。结论: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率高,符合要求率低,用药依从性差。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提供自测血压的相关理论指导,对血压计操作及维护知识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互联网+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询中文、超星期刊、中国期刊网中文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选取符合标准、关于互联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文献,通过RevMan 5.3统计软件对“互联网+护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成果,涉及高血压患者19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护理”干预后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加权均数差(WMD)=–11.48,95%CI为[–14.43,–8.54],P <0.00001;舒张压WMD=–6.38,效应量95%CI为[–8.95,–3.82],P <0.00001;可认为基于互联网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基于“互联网+护理”的高血压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因此“互联网+护理”的高血压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正>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治疗,控制高血压达标,发现如血压稳定性差的患者也易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研究降压治疗前后对于达标及稳定性的观察,对我院近2年来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ABPM)监测治疗情况比较,通过其详细、有效反映高血压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其血压波动性,对于高血压控制情况分析,从而表明长效降压对于24小时平稳、有效降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桂林市弟二人民医院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上升提高46.6%。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健康行为,对控制血压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提高慢性疾病的质量管理。方法以现场血压测量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等)的方式进行,6个月后再次进行复查,随访期间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定期测量血压的患者数增加了47.3%,高血压知晓率上升了64.7%、接受药物的治疗率上升了51.6%、血压控制率上升了48.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规范治疗和血压达标的有效保障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的自然疗法(四)——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比较长,因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及交替使用,以期减少副反应,防止或延缓产生耐药性。高血压一经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增高,血压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文章对2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了观察,探讨了家庭自测血压对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菲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92-92
高血压患者单纯靠药物来控制其血压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并且治疗率、控制率相对较低,血压长期增高会造成心、脑、肾的损害。因此,我们要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使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的状态下保持健康水平。我科通过以下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70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及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的血压均得到了相应的降低及有效的控制。结论:通过合理的药物及护理干预,高血压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已确诊的疾病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护理工作计划。2005年10月-2007年10月笔者对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生活方式、用药指导、情绪稳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观察,高血压控制得到了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江涛 《家庭中医药》2006,13(1):56-57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所以降压药要服得“恰到好处”,既能理想地控制血压,又不要服得过多。人的血压常会波动,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更大,这时,就需要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服药时间,以尽可能维持24小时血压正常。而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能总跑医院看医生。当治疗方案确定以后,高血压病人可以在家中按照医生的建议,再根据自己的血压日间波动规律和血压水平,对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和服用剂量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为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因为病程漫长,需要长时间服药控制病情,甚至很多患者因此导致情志失调,从而引起抑郁症[1]。特别是血压变异性大的患者,更容易陷入频繁调整药物的痛苦中,而且近年来随着对血压变异性的深入了解,已经发现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2]。中医药治疗此病大多从调肝补肾、调和气血入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血压变异性大的患者中医药防治,尚缺乏大规模研究。笔者临床多年以调和脾胃法治疗血压变动不拘的患者,收效尚可。现将临证思路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