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反复在内、外科之间徘徊, 经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现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早期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胰腺炎相关并发症预防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局部并发症, 如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等, 其中感染性胰腺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现已形成采用创伤递升式策略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共识, 即首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对引流不佳的患者再采取进一步的外科或者内镜的微创治疗, 而开腹手术不再是干预的首选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方面的进展, 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每一次治疗理念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和疗效的突破,均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逐步完善的。长期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逐步阐明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两个死亡高峰"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断提高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水平。深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的认识,划时代改变了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逐步形成了现代综合治疗体系。即在疾病早期,以预防和控制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轴;在后期阶段,探索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为主轴。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模式,努力探索和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目前,我国不少大中心的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已处于世界前沿,通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的巡讲推广及大量的学术交流,我国基层医院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诊疗水平实现再突破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4.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仍为腹部外科急危重症,临床救治难度大。当胰腺坏死组织并发感染时,往往需要外科干预,干预方式包括开腹、微创等多种策略。腹腔镜介导的胰腺坏死清除术是微创清创的重要方式之一,创伤小,临床应用相对安全。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微创技术,对于复杂的胰腺坏死性病变,腹腔镜技术往往不能达到彻底、确定性的清创效果,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形成。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应根据坏死病变的范围、部位选择合适的入路与方式,临床实践中要更加重视手术干预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综合决策相适应的干预策略。本文现就腹腔镜在胰腺炎坏死组织清创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多个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治指南相继颁布,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模式及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两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挑战。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进行ICU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救治,包括脏器功能维持、早期液体复苏、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处理;后期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外科医师对于外科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现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5大特点,临床医生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模式。此外,还应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及后期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后期以感染性胰腺坏死为主的第2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挑战。外科医师对感染性胰腺坏死干预指征、时机、策略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对其早期预测与识别、术后管理与协作也需不断加强。目前,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特点,临床医师不仅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体系,还应重视SAP的非感染性局部并发症,防患于未然。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就目前SAP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SAP患者后期整体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中华外科杂志》2022,(7):660-665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导致急性胰腺炎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其病情错综复杂, 转归预后难以预测。外科手术是治疗IPN的主要方式, 创伤递升式治疗是目前治疗IPN的主流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全程内镜式阶段化治疗IPN已取得良好效果。然而, 外科清创与内镜引流治疗IPN孰优孰劣尚存争议, 具体适用范围及其干预时机亦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探讨外科清创与内镜引流治疗IPN的方式、指征与时机, 并阐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选择策略, 以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实施精准化微创干预,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手术指征。微创清创已成为IPN的主流手术方式。IPN微创手术应针对经充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 优选经消化道或腹膜后入路行引流手术, 并适当清创。目前报道的视频辅助的经消化道、经腹及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手术均能很好地控制IPN。为减少胰瘘等并发症, 外科和内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可能是今后IPN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的急腹症。尽管重症医学综合治疗措施及消化内镜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外科手段在胰腺局部并发症及胆道原发疾病的处理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普及,国内外指南中关于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指征、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有较大改变。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向微创化、阶段化及多学科方向转变。临床医师在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原则,不可拘泥于单一的治疗方式。同时,在兼顾胰腺局部情况与原发胆道疾病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的急腹症。尽管重症医学综合治疗措施及消化内镜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外科手段在胰腺局部并发症及胆道原发疾病的处理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普及,国内外指南中关于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指征、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有较大改变。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向微创化、阶段化及多学科方向转变。临床医师在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宜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原则,不可拘泥于单一的治疗方式。同时,在兼顾胰腺局部情况与原发胆道疾病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期间我科收治的175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7例非手术治疗,18例在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微创手术干预治疗。结果 157例非手术治疗,治愈150例(95.2%),死亡7例(4.8%),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干预18例,治愈13例(72.2%),死亡5例(27.8%),其中3例全身感染合并胰腺坏死,2例十二指肠瘘、胰瘘、腹腔内反复出血。结论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以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综合患者情况适时进行外科微创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损伤控制外科理念的引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根据胰腺炎病理特点和腹膜后解剖特点合理地选择手术时机,应用腹腔镜、后腹腔镜或腹膜后坏死组织阶梯式清创术等手段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胰腺坏死组织进行引流或清创已经成为其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需积极探索其替代方案,外科开放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目前,个体化、多学科化及微创化的IPN治疗仍是发展主流。笔者探讨IPN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纵观SAP的诊治发展史,其治疗观念呈现着曲折式前进的态势。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SAP的外科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治疗晚期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时,传统的开腹清创引流术逐渐被经皮穿刺引流、内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以及创伤递进式(step up approach)治疗策略取代,呈现多元化微创的治疗方式。故倡导微创理念是21世纪SAP外科干预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外科发展至今,微创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推行,微创胰腺外科技术进展迅速。在急性胰腺炎后期并发症的处理方面,以内镜、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相关指南一致推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及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LDP)发展迅速,手术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回顾性研究提示,对胰腺癌行LPD或LDP,其肿瘤学及近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胰腺外科虽复杂,但微创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应用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与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titis,ABP)发病机制现比较公认的是各种胆道原因引起的胰管受阻,胰腺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导致胰腺及其临近组织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等改变,严重者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危及病人生命。在国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胆管结石可以继发于胆囊结石,亦可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以往根据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常以外科手术治疗,达到去除病因的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已备受关注,显现出内镜外科治疗的微创优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包裹性胰腺坏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包裹性胰腺坏死的治疗经过,总结包裹性胰腺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并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包裹性胰腺坏死经保守治疗后自行消退.结论 部分无菌性包裹性胰腺坏死经保守治疗后可自行消退,继发感染时应微创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重症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在 1991年提出来的[1] 。当时的背景情况是 :70年代我国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还处在全部用非手术治疗的阶段。由于临床的治疗失败教训 ,我们被迫采取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由引流、灌洗、坏死清除发展到规则性切除包括胰腺次全切除[2 ] ,手术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中西医结合微创诊疗急性胰腺炎方面,“SELECT”中西医结合微创诊疗理念应运而生,即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病因,选择最优的多镜(胆胰子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超声内镜、胆道镜)组合方式,同时联合传统中医药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20.
胰腺外科是普通外科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专科。由于胰腺外科疾病种类多, 手术难度高, 不同病种间诊疗思路存在差异, 仍有许多争议亟待解决。本文从胰腺炎、胰腺囊性疾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以及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免疫及靶向治疗等方面, 对2023年胰腺外科临床与转化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归纳与梳理, 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外科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