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特异性IgM和IgG的检测及其临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反向间接ELISA IgM检测法和IFAT,对39例EHF病人的265份系列血清标本分别作EHF特异性IgM和IgG的检测。结果表明:重型EHF病人的IgM滴度明显高于轻、中两型;而IgG在三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两例IgM阴性的病人IgG亦为阳性;IgM在少尿期下降比IgG明显;在第2、3病日就能分别检测出IgM和IgG。作者认为,IgG不仅同样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而且可能较IgM更为全面;IgM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在疾病过程中检测IgM似可作为病情判断的特征之一,这一结果还间接地支持了免疫复合物致病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蒙地区发热患者中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以SARS冠状病毒感染Vero细胞涂片为冠状病毒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55例发热患者和68例正常人血清中冠状病毒的IgG、IgM抗体。结果发热患者血清中冠状病毒IgG抗体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16/55)和10.9%(6/55),而正常人血清中只检测到2.9%(2/68)的IgG抗体,且未检测到IgM抗体,2组患者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随机选取7例患者的IgG阳性血清进行SRA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封闭实验,结果有6例血清仍为阳性,有1例血清转为阴性,说明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血清中85.7%为普通冠状病毒特异性,14.3%为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结论普通冠状病毒是内蒙地区发热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还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3.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程、病期及病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中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尿中IgM型抗体阳性率为62.7%。尿中IgG型抗体阳性率91.8%与血清IgG型者90.9%相似,而总阳性率(IgG或IgM有一项以上阳性者的总检出率)99.1%则高于血清IgG者。20例其它疾病及10例正常人尿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尿抗体检查法是特异且可靠的,它比血清学方法简便、灵敏、为临床诊断可早期快速得出结果,不用采血有利于病人。IgM型抗体阳性率受病程、病期、病型及尿蛋白量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50名培养证实弯曲杆菌胃肠炎的患者血清中作了嗜肺军团菌抗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有10名患者(20%)出现阳性滴度(≥16)。36份急性期患者血清只有1份检测到抗体,而14份在症状出现10天以上获得的血清中却有10份(71%)有抗体。所有阳性血清均含有特异性IgM抗体而特异性IgG或IgA未能在任何标本中检测到。从42例类似沙门氏菌胃肠炎病人血清中未能检测到军团菌抗体。这些结果显示在嗜肺军团菌和弯曲杆菌之间有血清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病原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核蛋白(NP)IgM和IgG型抗体在SFTS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8例SFTS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清中NP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①28例SFTS患者中,IgM阳性检出率为89.3 %(25/28),IgG阳性检出率为85.7 %(24/28).②IgM和IgG均在发病5天后开始出现,随着病程延长血清中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其峰值出现在发病2周左右.③死亡组患者的抗体检出时间迟于痊愈组患者,且抗体水平低下.结论:①在SFTSV感染早期,SFTS患者血清中NP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的变化趋势一致,NP特异性抗体IgG和IgM一样是SFTS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②因疾病严重而死亡的患者,抗体出现延迟、抗体水平低下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有关,致使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减退或应答无能.③抗体出现延迟且抗体水平低下可能是病情严重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应用IgM-ELISA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gM-ELISA法检测115份不同病日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结果表明,发病5天内可测出EHF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达87.5%,最高滴度达10~(?),本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于ELISA竞争法,不需特殊设备,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更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Vero细胞制备的EV71抗原,用于IgM捕捉ELISA法检测类脊髓灰质炎(类脊灰)患者血清中EV71 IgM抗体,特异性高,敏感性及稳定性良好。154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gM阴性的可疑脊灰患者血清中EV71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9%(23/154)。病后第2天的标本即可测出EV71 IgM,5至12天者抗体滴度较高,病后第40天的标本尚可测出EV71 IgM。本法是EV71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可用于与脊灰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双单克隆抗体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双单克隆抗体(McAb)ELISA同接夹心法,用本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相比较,IFAT检出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高峰在感染后第8天,而ELISA检测感染上清中病毒抗原的高峰在第14天,两方法检测179份人工感染EHF病毒的乳鼠脑和肺组织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和68.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敏感,简便,不仅可用于EHF病原学研究,也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大量鼠肺标本。  相似文献   

9.
应用抗巨细胞病毒(HCMV)蛋白抗原(分子量为20千道尔顿)的单克隆抗体(McAb-20k)和HCMV IgG特异性阳性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28例器官移植病人尿标本接种人胚肺细胞后的HCMV感染情况,结果前法于接种后48小时检测到HCMV阳性病人9例,后者于接种6天检测到阳性病人11例。与病毒分离结果相比较,两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1.8%和90.9%,特异性相应为100%和94.12%,符合率均为92.9%,比病毒分离提前数天至数周作出诊断,重复性良好。因此,抗HCMV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快速而又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操作简便,既使没有单抗,可用HCMV IgG阳性血清代替,也可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一般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急需快速有效的现场诊断试剂。为探讨SARS-CoV-2病毒IgM/IgG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304例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14例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的正常人(138)及其他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64),采用胶体金法对采自上述病例的血浆或血清标本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并选取部分病例进行了全血和血浆或血清标本的检测同源性比较,进一步对304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病毒核酸、IgM/IgG抗体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4临床诊断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为105例,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76.2%(80/105)和86.6%(91/105),IgM/IgG抗体阳性总体符合率为96.1%(101/105);核酸、抗体均为阴性者为73例;其余126例临床诊断病例中,IgM阳性率为69.2%(87/126),IgG阳性率为98.3%(125/126),IgM/IgG总体符合率为100%(126/126)。健康人和其他发热病人中,IgM和IgG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9%(200/202)和98%(198/202)。同源全血与血浆或血清标本抗体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9%,显示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本研究提示,胶体金法检测SARS-CoV-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