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2种静脉给予蔗糖铁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静脉补铁的最佳方式。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进行静脉端泵后静脉推注蔗糖铁和动脉端泵前透析机自带肝素泵泵入蔗糖铁,均为1次/周,100mg/次,总剂量1000mg。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促红素治疗,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0周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补铁总剂量1000mg,治疗结束后10周检查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端泵后静脉推注蔗糖铁、动脉端泵前透析机自带肝素泵泵入蔗糖铁都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效果相当,透析机自带肝素泵静脉泵入蔗糖铁方法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在透析中使用蔗糖铁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给予相关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在透析过程中静脉输注蔗糖铁,未发生变态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病人治疗后血液学及铁指标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静脉补充蔗糖铁治疗贫血,效果明显;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自愿的方法组圈,圈员9人,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权重评价法选定主题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品管圈活动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阶段,10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来进行。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18日—9月14日。结果通过应用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的77.8%提高到干预后的97.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及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同时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降低因护理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黄鸿芳 《全科护理》2011,(7):591-592
[目的]总结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在透析中使用蔗糖铁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给予相关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在透析过程中静脉输注蔗糖铁,未发生变态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病人治疗后血液学及铁指标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病人静脉补充蔗糖铁治疗贫血,效果明显;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心电监护仪错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应用品管圈干预监护报警,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为主题,分析报警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仪器报警次数,减少错误报警。[结果]监护仪的错误报警率降低,圈员各方面能力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减少监护仪的错误报警,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2种静脉给予蔗糖铁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静脉补铁的最佳方式。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进行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蔗糖铁和静脉端微量泵静脉注射蔗糖铁,均为2次,周,100mg/次,总剂量1000mg。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周剂量为120~200U/k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剂量不变。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检查两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补铁总剂量1000mg治疗结束后2周,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各指标升高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静脉端微泵静脉注射蔗糖铁都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静脉补铁,效果相当,但动脉端泵前静脉滴注方法只需使用静脉输液器,与使用微量泵比较,更适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多例患者同时静脉补铁的应用,更能节省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口服铁剂在接受EPO治疗的透析贫血患者中常常不能维持充分的铁储备。静脉铁剂因其有效增加铁储备,提高EPO疗效而被推荐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补铁方案。目前国内应用的静脉铁剂主要有右旋糖酐铁(科莫菲,全称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和蔗糖铁(维乐福,全称氢氧化蔗糖铁复合物),两者在腹膜透析(PD)患者的相关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施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28例股静脉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3.3%下降到活动后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意外拔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机使用中人为因素致机器报警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56例血液透析(滤过)患者透析机人为因素报警例次数进行统计、分类、用百分率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 089例次的透析机声光报警中,人为因素所致的报警301例次,占27.64%,其中人为因素致压力报警119例次占39.53%,空气报警69例次占22.93%,电导度报警59例次占19.60%,其他54例次占17.94%。结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主动巡视,减少因操作疏忽或不当造成的透析机报警甚至故障,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序进行的有力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结果: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59.32%,降至活动后23.64%。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圈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4‰降低至活动后的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给药护理质量,降低给药差错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用于防止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通过品管圈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对手术室清点物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将改进措施在普外科手术物品清点中进行试行.结果:影响物品清点误差的因素得到改善(P<0.05),物品清点准确率达到100%.在这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积极.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防止物品清点误差的发生,保证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护理质量指标面临着传统与改革的更迭阶段,由于护理管理具有服从与跟随的特点,面对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没有独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很多护理管理者对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些茫然,是否还延用各种达标率,如何应用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病人安全统计指标,成为很多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理解的管理问题。本文针对大家的实际需要,交流关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配药质量的影响,解决密封瓶药物残余量过大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密封瓶药物残余的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然后开展活动。结果配药残余率由活动前的40.5%降低到活动后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配药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配药质量,减少密封瓶中的药物残余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口服药服药到口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导致不能服药到口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士亲视病人服药到口率提高(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管理服药可以提高服药到口率,有效控制服药中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手术病理标本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标本总缺陷次数由1.2%降至0.2%,送检人员从核对标本到送达病理科平均时间由(2.25±0.59)min降至(1.42±0.31)min,标本平均处理费用由18.16元降至14.3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QCC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病理标本管理质量,而且节约成本,为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2~5月,我科运用品管圈及PDCA方法对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和整改措施,对病历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施护理文书书写的持续改进。结果: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