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于大沉陷量地区水闸的加高加固技术,目前研究的较少.本文研究了某煤矿区大沉陷量水闸的加高加固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可用于采煤沉陷区,也可用于沿海地区因地面大面积沉陷引起水闸等建筑物的加高加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沉陷量地区水闸的加高加固技术,目前研究的较少,本文研究了某煤矿区大沉陷量水闸的加高加固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可用于采煤沉陷区,也可用于沿海地区因地面大面积引起水闸等建筑物的加高加固,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淮南潘谢矿区采煤沉陷预测成果,分析采煤沉陷影响水利设施的范围及程度,对采煤沉陷影响水利设施分类提出加固、改建、废弃或重新调整水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瑞青  刘波  陈长华 《山东水利》2009,(7):10-11,14
通过分析济宁市近年来河湖下采煤的基本情况,探讨河湖下采煤审查管理的途径、建议、措施和方法,为依法加强河湖下采煤监管,组织好河湖下采煤方案审查,统筹好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复垦)区沙棘治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生态脆弱带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是世界级的难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煤炭储量丰富、量大质优、开采量大,但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脆弱,采煤沉陷区治理困难。针对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状况,鄂尔多斯探索出基于水量平衡、品种优化、密度调控、持续经营、效益优先的沙棘治理沉陷区的关键系列技术,采取地方政府出政策、煤炭企业出资金、专业公司出技术、当地农民出劳力等联动模式,使治理区沙棘种植成活率从2006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提高60%以上,实现沉陷区治理68.9 km2,区域经济和农民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淮南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煤炭开采造成的大规模地面沉陷和沉陷洼地积水是淮南煤矿开采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淮河中游本段地势低平,气候多变,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而区域内水资源调蓄工程不足,迫切需要改善。将沉陷积水洼地改造建设为具有综合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是一个具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可趋利避害,为提高区域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障的能力服务。本文基于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需求,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研究框架,以期为支撑实际的沉陷区治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淮南潘谢矿区是典型的平原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面积大、积水深、稳沉时间长、治理难度大。通过对潘谢矿区采煤沉陷区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特点分析,提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并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河流域煤炭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长期煤炭开采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采空区塌陷、水质恶化、水生态破坏、流域生态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长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规划是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抓手,深入开展河流水库的生态治理与综合利用,通过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岸线保护与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建设和流域综合管理六大体系建设,提升流域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连锁式生态护坡水工混凝土砌块密度好、强度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很强变形适应能力,施工简单、维修方便,生态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文章以泗河为例说明,连锁式生态护坡在采煤沉陷修复治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超鹏  王贵生 《治淮》2023,(9):104-106
以三门峡槐扒滑坡现场勘探资料、试验数据和变形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采煤巷道密集区煤层开挖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滑坡渡槽毁坏区域在煤层开挖作用下的变性特征,得到了坡表以及采煤巷道各部位模拟监测点总变形以及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层开挖形成的采空区是三门峡槐扒滑坡主要诱因之一,上层M-1煤层采空区及巷道因顶板为软质风化岩,并且埋深浅,深厚比小,很容易沉陷松弛变形,变形范围和变形值较大,而下部的M-2煤层采空区及巷道顶板为厚约6.5m的硬质灰岩,形成有效的支撑顶板,变形相对较小,变形分布规律为槐扒滑坡的治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土坝滑坡处理、土坝沉陷变形处理、土坝裂缝渗漏处理等中小型土坝除险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2.
某电站厂房后边坡产生沉陷、地表拉裂缝等变形迹象,边坡的变形趋势对厂房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后边坡松动卸荷岩体进行工程地质研究,对变形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边坡内部和表面排水、抗滑桩、锚筋桩等综合加固措施,进行了相应的稳定分析计算和评价,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治淮开展两淮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富华 《中国水利》2010,(22):61-63
针对两淮煤炭基地采煤沉陷的有关情况,以及采煤沉陷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和治淮水利工程建设,对两淮煤炭基地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统筹该区域煤炭开采与水利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淮北矿区由于多年的采煤,造成的沉陷土地达110km2,其中地表沉陷积水面积为31km2,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淮北市以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沉降区湖面的治理过程中提出了养殖型、景观型、净化型、水源储备型等四种治理思路.其中的一些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部分项目仍在规划之中.本文分析四种治理思路,总结其经验,可为其他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三大主要任务,河流水域纳污容量的提升、河湖黑臭水体的治理及河道不断流、湖泊不干枯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基础保障。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可恢复和增加水库调蓄能力和蓄水量,为提升河湖水域纳污能力、治理黑臭水体和确保河道不断流、湖泊不干枯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以沋河水库除险加固为例,按照河长制要求,提出结合加固、通过加坝等方式使病险水库在防洪达标、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容,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开发常常造成采煤沉陷区的水源条件恶化、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有容无水是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利用沉陷区构建平原湖泊和湿地,依托过境的水源条件合理挖掘采煤沉陷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创造沉陷区湿地景观,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对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对沉陷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并以安徽省某采煤沉陷区为例,确定沉陷区可供水量,计算供水保证率,并对沉陷区综合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模拟与预测,是当前能源基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本文评述了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分析与原始观测实验、水质评价方法和水质模型模拟预测,并指出研究方法应考虑沉陷水域的特殊性,分析了当前采煤沉陷水域水环境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采煤沉陷区水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彬长矿区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和煤炭开采等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采煤沉陷区是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的关键区域。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区域特性,从"地下控制地表"的新视角,初选出7个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因子。以彬长矿区9个代表性煤矿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甄选出采厚、采深为影响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对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和规律的认识,而且为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的"地下与地表联动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成  顾令宇 《治淮》2011,(12):102-103
水质模型是预测评价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研究水利工程建设的水环境影响时,往往需要二维动态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方法的水质模型,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特征线法及有限体积法等等.笔者建立了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对淮南潘谢矿区采煤沉陷区不同蓄水条件下的水流水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采煤沉陷区在2020年积水面积和治理措施条件下库区水质浓度场分布,对水质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理信息遥感技术,模拟1987-2013年间朱芦沉陷区的蓄滞空间历史演变过程。基于水库调洪演算模型,尝试建立采煤沉陷区蓄滞洪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模拟沉陷区在未来不同沉陷情景下对不同频率洪水过程的调蓄效果,并将蓄洪削峰量程序化展现。结果显示:朱芦采煤沉陷区在2015、2020、2030三种沉陷情景下对5、10、20、50年一遇的洪水洪峰的削减量从0.7%到41.4%不等。结果可为科学制定采煤沉陷区调洪蓄洪政策方案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