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大鼠(IR)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β-淀粉样(Aβ42)、P-Tau(ser396)、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及早老素(PS1)的表达,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25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以普通标准饲料+自来水喂养;余15只为模型组以普通标准饲料+10%果糖水连续喂养12周后筛选出IR大鼠13只;12周末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认知功能行为学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ChAT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APP、Aβ42,蛋白印迹法检测BACE1,PS1及P-Tau(ser39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P0.01);IR组血浆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运用HOMA-IR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C组(P0.01);IR组ChAT的活性较NC组明显降低(P0.01);与NC组相比,IR组APP、Aβ42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大鼠脑组织中BACE1,PS1及P-tau(ser396)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其程度与ChAT的活性相关;胰岛素抵抗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同时P-Tau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可能参与类AD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途径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影响。方法 40只新生大鼠分为4组:HIBD模型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组、经鼻腔滴入组和假手术组:给药组于缺氧后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和经鼻腔滴入IGF-1 2.5μg(溶于生理盐水0.1ml中);对照组于HIBD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24h后处死取脑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组织学方法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caspase-3表达减少(均P〈0.01),神经细胞总数增加(均P〈0.01),变性/坏死神经细胞数减少(均P〈0.01),结论 静脉注射和鼻腔滴入IGF-1均可能通过降低HIBD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从而对HIBD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P-选择素(P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模前7d起,分别予以大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20 mg/(kg·d)、小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10 mg/(kg·d)吡格列酮灌胃,对照组大鼠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给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及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AF和P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吡格列酮组和小剂量吡格列酮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 <0.05 ~0.01);病理改变明显较轻.大剂量吡格列酮组的脑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脑水肿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和小剂量吡格列酮组脑组织PAF阳性细胞数、Ps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大剂量吡格列酮组的PAF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小剂量吡格列酮组(P <0.05~0.01).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害,降低脑组织PAF和Ps的表达,其可能是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2次注血/退针法制备脑出血模型; 持续吡格列酮组:造模前6 h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造模后维持原剂量; 术前吡格列酮组:造模前6 h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造模后停用; 术后吡格列酮组:造模前不给药,造模后给予胃灌注吡格列酮; 模型组:造模前后均不给药; 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不给予吡格列酮灌注; 吡格列酮胃灌注15 mg·kg-1·d-1,1次·d-1。另选取12只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不用药。各组取6只大鼠于术后72 h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组织中TNF-α蛋白、NF-κB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6组大鼠行为学评分、NF-κB蛋白、TNF-α蛋白、TNF-α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和正常组(P<0.05); 术前吡格列酮组和术后吡格列酮组行为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假手术、正常组行为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 持续吡格列酮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正常组(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TNF-α、NF-κB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 假手术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持续吡格列酮组血浆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P<0.05),术前吡格列酮组、术后吡格列酮组血浆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抑制血浆以及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是否加重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胆碱能神经元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均n=6):①对照组(正常饮食+假手术);②DM组[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STZ)];③CCH组[正常饮食+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④DM-CCH组(高脂饮食+STZ+2-VO)。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学法检测海马区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表达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hAT相对表达量。结果DM+CCH组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第2-4天(P〈0.001)、第5天(P〈0.01);目标象限时『目】百分比明显低干对照组(P〈0.01)、DM组(P〈0.05)和CCH组(尸〈O.05)。DM+CCH组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ChAT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DM组(P〈0.05)和CCH组(P〈0.05)显著减少。结论DM可加重CCH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海马区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6组,干预组1造模前6 h给药(吡格列酮15 mg.kg-1.d-1,灌胃),造模后维持原剂量;干预组2造模前6 h给药,造模后停用;干预组3造模前不给药,造模后给药;干预组4造模前后均不给药;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大鼠组。各组大鼠术后72 h处死,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浓度,Western blot测定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及半胱氨酸蛋白-3(caspase-3)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脑水肿及细胞凋亡。结果: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脑出血大鼠72 h后的脑组织水肿程度,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SOD活性和PPARγ蛋白表达,抑制MDA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且脑出血前预防性给药的效果较出血后治疗的效果好。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大鼠脑出血性脑损伤,可能作用机制是增加脑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及SOD活性,抑制自由基水平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表达及其对A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替普瑞酮组、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替普瑞酮组给予替普瑞酮800mg·kg^-1·d^-1灌胃,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d、7d、14d、21d并于Y迷宫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的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术后14d、21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退(P〈0.05),替普瑞酮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d、14d、21d模型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较生理盐水组逐渐减少(P〈0.05),替普瑞酮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术后21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紊乱,细胞减少,凋亡细胞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1),替普瑞酮组凋亡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结论替普瑞酮能够诱导AD模型大鼠海马HSP70表达,减少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正常T细胞活化后表达和分泌的调节蛋白(RANTE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 方法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TBI模型组(12只)及吡格列酮治疗组(12只).后两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伤后18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20mg/(kg·d)吡格列酮治疗:假手术组不进行自由落体致伤,其余步骤同上,术后给与生理盐水治疗;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7 d后收集各组大鼠脑组织,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PAR-γ、RANTES及MIF的mRNA、蛋白表达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TBI损伤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且PPAR-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RANTES、MIF mRNA及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而吡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脑组织PPAR-γ的表达进一步增加,RANTES及MIF表达则有所下降. 结论吡格列酮对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及脑水肿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RANTES及MIF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下丘脑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表达的影响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吡格列酮治疗组(DP组),每组10只.8周后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处11β-HSD1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中,D组大鼠穿越原平台区次数较C组减少,DP组大鼠较D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马和下丘脑处,11β-HSD1表达D组较C组增加,DP组较D组减少,较C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局部11β-HSD1表达水平,并且可能是吡格列酮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每组各10只大鼠,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Rosenberg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电针组于制备模型后24h给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21d后采用NSS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出血周边区GAP-4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而出血周边区GAP-43表达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大鼠出血周边区GAP-43表达而促进神经元重塑,进而改善其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慢性低O2高CO2处理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1mRNA(N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4周(HH)组,处理组:低O2高CO2+咖啡因0.1mg·mL^-14周(HCl组),低O2高CO2+咖啡因0.3mg·mL^-14周(HC2组)。处理组以咖啡因水溶液干预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海马及皮质区NRImRNA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HH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距离增加(P〈0.05),HC2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②原位杂交显示NR1 mRNA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海马和皮质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NR1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而咖啡因处理组平均吸光度值升高。结论:咖啡因可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增加海马和皮质区NR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NF-κBp65,TNF-α因子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从炎症角度探讨糖耐量损害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养法建立糖耐量损害大鼠模型;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TNF-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学习记忆能力在第5周较对照组高(P〈0.05),第10、15、20周逐次下降,且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F-κBp65,TNF-α阳性表达水平与大鼠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0.972,r=0.975,P〈0.05)。结论糖耐量损害与大鼠认知障碍有关,炎症机制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使用TPM后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的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癫痫(EP)组、癫痫+托吡酯治疗1周(TPM1周)组和癫痫+托吡酯治疗4周(TPM4周)组,建立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大鼠模型和TPM干预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Real—Time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CAM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E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NS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NS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NS组(P〈0.01);TPM1周组和TPM4周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EP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EP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EP组(P〈0.01);TPM4周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TPM1周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TPM1周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TPMI周组(P〈0.05)。结论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海马NCAM的mRNA表达上调;使用大剂量TPM短期治疗后其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海马NCAM的mRNA表达受抑,且下降与受抑程度与TPM的持续使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癫癎发作后海马结构和海马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锂-匹罗卡品复制大鼠癫癎模型,观察大鼠癫癎发作后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海马组织中5-HT水平的变化,并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 (1)大鼠癫癎发作后海马Timms染色显示苔藓纤维发芽(MFS)明显,半定量评分显示评分明显增高;(2)癫癎发作后海马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海马组织中5-HT神经元数量以及5-HT水平均明显减少;(3)癫癎发作后大鼠认知功能明显受到影响,大鼠寻找目标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游泳轨迹发生明显变化,以及规定时间内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结论大鼠癫癎发作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海马5-HT神经元数量以及5-HT水平的减少有关;癫癎的发作可能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痴呆组、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采用切断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痴呆模型制备1 d后开始侧脑室给药,小剂量IGF-1组给予IGF-1 10μL(0.2μg.μL-1),大剂量IGF-1组给予IGF-1 10μL(0.5μg.μL-1),均连续21 d;痴呆组和假手术组则在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10μL;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利用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与痴呆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③IGF-1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分别P〈0.01、P〈0.05)。透射电镜观察:痴呆组海马CA1区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神经毡呈空化改变;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小泡减少。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海马CA1区均可见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脂褐素;神经毡内轴突内神经丝较痴呆组增多;突触小泡较多。结论:①穹隆-海马伞切断术后可导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②穹隆海马伞切断术后引起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③IGF-1可以改善痴呆模型大鼠超微结构,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硫丙咪胺(Thi)对戊四氮(PTZ)致痫幼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fos表达及学习认知的影响。方法:发育期SD幼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致瘸组、TM 30mg·kg^-1干预组和Thi15mg·kg^-1干预组(均n=10)。观察各组大鼠瘸样行为,水迷宫实验观察学习认知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GFAP和c-fo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阿z致痫组有重度发作,Thi30mg·kg^-1干预组有轻度发作(P〈0.05);水迷宫实验中,PTZ致痫组寻找平台潜伏时间延长和通过平台次数减少,Thi30和15mg·kg^-1干预组寻找平台潜伏时间明显缩短,通过平台次数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致痫组GFAP和c-fos表达明显强于Thi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iff30与15mg·kg^-1干预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GFAP和c—fos免疫组化表达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Thi可能通过抑制PTZ致瘸幼大鼠海马GFAP、c—fos表达,减轻癫痫发作程度,提高其学习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