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层建筑-地下室-桩-土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桩-土系统的实际情况,将桩土区等效成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采用乘子型无限元与等参有限元耦合的方法模拟承台-桩-土系统,并根据分枝模态-二步法原理求得上、下部结构之间的惯性耦合项,得到考虑相互作用的修正地震波,作为现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软件的地震输入。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软土地基上的桩承高层建筑进行实例分析,并对不同土质、不同桩土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桩承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一条理论严谨而又方便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导了高层建筑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其顺风向风振响应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说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在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中,考虑相互作用并不总是安全的,在土中阻尼较小时,考虑相互作用后,结构弹性位移有可能会大于刚性地基的弹性位移,而结构总响应的幅值总是大于刚性基础时响应的幅值,结构越是高柔,该现象越为明显,考虑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后有可能增加结构风振时的不舒适度。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中应当综合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针对地基-基础-支护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支护结构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中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边界,并研究了支护排桩长度和刚度、上部结构刚度以及基础型式等参数对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上海某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结构数据建立软土地基上桩基础高层建筑平面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模拟软土地基,弹性阻尼人工边界模拟地基半无限体,薄膜单元模拟桩-土间接触滑移性能,并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上海地铁某车站地震监测数据作为地震波输入进行动力有限元计算。基于此计算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各种桩基直径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了在该模型条件下桩径选择对上部结构以及桩基础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方案,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计算问题而言,由于桩土系统的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较刚性地基的情形有了很大的不同.考虑到影响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参数往往是综合性的,而非单参数的影响,采用相对刚度这一参数,对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对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平台-群桩-水流-土体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考虑了群桩与水流和地基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由解析法给出了系统对地震响应的分析.文末给出了具体算例并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计算问题而言,由于桩土系统的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较刚性地基的情形有了很大的不同。考虑到影响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参数往往是综合性的,而非单参数的影响,采用相对刚度这一参数,对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时对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工作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目前尚不成熟的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工作的空间问题。从计算应力系数着手,考虑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土变形;运用导得的计算地基应力系数的解析式,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推导了体系共同工作方程,并研制了通用程序,使较大型的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工作空间分析成为现实。本文还分析了上部结构逐层施工、承台刚度变化、土层变化、桩距变化等情况对沉降、承台内力、桩顶反力、上部结构内力的影响,并获得了该体系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郭少林 《山西建筑》2006,32(19):79-80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非常复杂,其承载力、沉降均受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制约,结合太原地区的工程设计,进行了沉降计算、分析,同时取得了现场的沉降观察数据,为桩-筏基础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对现行设计工作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部结构刚度改变对桩-土-杆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Penzien模型 ,利用研制开发的桩 -土 -杆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程序DIPSFSA ,对带支撑和不带支撑的钢框架均按刚性基础和考虑桩土参与作用两种情况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上部结构刚度改变对桩 -土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Ⅲ、Ⅳ类场地土条件下 ,无论上部结构是否加设支撑 ,桩土参与共同工作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均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且上部结构相对于地基的刚度越大 ,桩 -土 -上部结构之间的共同工作效果越明显。从而说明 ,软土地基上结构刚度越大 ,结构不一定越安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叶)居住趋势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汉州 《工业建筑》2002,32(3):9-11
面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居住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分析了人们对住宅需求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朱彦鹏  褚玲 《工业建筑》2001,31(3):18-19,34
通过对压顶圈梁和支护桩的空间协同作用的分析 ,建立了圈梁与支护桩协同工作的简化计算模型 ,通过应用有限单元法将圈梁对支护桩的约束作用进行研究 ,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多高层住宅设计现状的分析 ,指出目前多高层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住宅设计中积极采用新的结构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已非常必要 ,合理的政策支持对多高层住宅设计也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体上浮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时冬 《工业建筑》2003,33(3):78-80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 (PHC)管桩作为一种新桩型 ,近年来在沿海软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初期用于多层建筑 ,逐渐发展到小高层乃至高层建筑。在快速推广的过程中 ,发现了PHC管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是桩体上浮问题。通过对几个工程实例的分析 ,对桩体上浮原因进行了讨论 ,希望减少管桩推广应用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李志荣  王振宇 《工业建筑》2001,31(11):76-78
从某高层地下室梁裂缝入手 ,介绍了裂缝检测方法 ,分析了梁裂缝成因 ,从施工角度采取了处理措施 ,并提出几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固华 《工业建筑》2003,33(7):80-82
高层建筑受力转换层大梁是重要的承重构件 ,施工时一般非常重视 ,但是成都市某建筑的转换层大梁却出现了严重的蜂窝现象 ,对此 ,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并介绍了对该工程病害采取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等效荷载计算表达式的基础上 ,应用力法推导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杆单元固端次弯矩的计算积分表达式 ,并就直线和抛物线预应力筋 ,给出了其代数计算式 ,为进一步编程计算单元任意截面上的次内力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王宝泉  杨敏  熊巨华 《工业建筑》2004,34(7):33-35,39
采用传递矩阵方法对矩形地埋管道 -土共同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刚性矩形管道的共同作用分析与传统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指出了在对刚性管道受力分析时应考虑土的约束作用 ,同时还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土与管道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座 43 7m高的钢塔为研究对象 ,详细分析了钢塔在风载及自重作用下的受力情况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虑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和基础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与地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基础内力计算的关键问题 ,目前尽管各种数值计算程序已相当普及 ,但计算参数的选取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采用现有的三维有限元程序 ,使用常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压缩模量代替变形模量进行分析 ,并且将局部加强、双层地基与规范中沉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沉降及基础内力分布 ,完全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