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研究的目的试分析传统新闻媒体如何转换原有传播渠道到新媒体传播渠道,以澎湃新闻新媒体平台为例,它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其中包括使用多渠道宣传,将原创内容品牌化,施行多媒体融合战略,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分析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的渠道,从渠道融合发展角度入手,选择在融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生产内容、生产频率、生产平台、用户等方面分析讨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中国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新闻媒介渠道融合。  相似文献   

2.
"澎湃新闻"自其诞生,便赢得业界与受众关注,成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本文从内容分析入手,对澎湃新闻在新闻报道的角度、深度、广度、新闻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结合传统媒体的资金人才制度管理诸优势,形成自身传播特点,应是传统媒体应对当前复杂媒介竞争态势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鲍丹禾 《传媒》2018,(8):40-43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进行的第一个新媒体项目尝试,它的定位是"专注于时政与思想",一经推出,就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一次大踏步迈进,澎湃新闻的确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为了适应新时代媒介传播的特点和受众需求,澎湃新闻从组织架构、新闻业务、运行流程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澎湃新闻     
正澎湃新闻,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同时,澎湃新闻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致力于新闻追问功能与新闻跟踪功能的实践。澎湃新闻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已经做出的  相似文献   

5.
张翰宁 《青年记者》2017,(26):76-77
澎湃新闻的手机客户端2014年上线,至今已有三年,从最初的专业主义好评,到后来的盈利模式质疑,再到现在的差异化生存,可以说,内容的扎实是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当中保持强大传播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于内容与传播力关系的研究并不常见,范以锦教授曾将“传播力”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内容传播力、平台传播力、“声誉”传播力,并认为内容传播的社会价值不仅未下滑反而上升了,而且用户对优质的内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对于移动客户端媒体,研究者们也从技术层面、传播理论和生产机制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澎湃新闻客户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托《东方早报》的采编团队,打造的媒介融合典范之作。本文以澎湃新闻客户端社评栏目为例,分析新闻评论弱化的原因。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探究新闻评论边缘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主流媒体的品牌价值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直观体现。澎湃新闻借媒体融合之势,在推出精品内容的同时,不断建立更加紧密的用户关系,进行有效传播,形成聚合效应,从内容创作、技术更新、品牌运营、公众联结四个方面,为品牌塑造注入新的动能。“澎湃模式”充分体现了新型主流媒体把品牌塑造作为“媒介化”载体,联结社会资源、激活关系、组织圈层,重新构建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困局,纷纷进行媒体融合尝试寻找出路,上海报业集团在原有品牌和团队的基础上打造了新媒体产品——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在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主要从内容、渠道、受众三方面研究澎湃新闻媒体融合的表现与成效,并提出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博 《传媒》2018,(6):56-57
自2014年上线以来,澎湃新闻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市场知名度和媒体影响力不断提高.2016年10月,由澎湃新闻生产的《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这一新闻产品,阅读量突破了2000万次,成为现象级的新媒体新闻产品.2017年,中国新闻网站移动端传播力排名中,澎湃新闻占据了6月、7月、8月的首位,并荣获了"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的殊荣.截至2017年8月,澎湃新闻APP下载总量高达8600万,用户日活跃量近900万.作为中国首个主打时政新闻的APP,澎湃新闻在理念定位、内容生产、报道方式和价值诉求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其他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介入传统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媒介接近权"和"传播参与权",新闻话语体系和传播模式发生改变。本文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做内容分析,发现议程设置功能减弱,新闻专业化程度降低,但舆论引导功能并未丧失,网络社交媒体新闻传播趋势是个性化而非娱乐化,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使得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方式、形态和对象上,这种改变对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现状,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我国新闻传播的特征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20-21
"澎湃"正式上线的第一天,微信公众账号"刺猬公社"采访了澎湃新闻的新闻发言人、产品总监孙翔。这是澎湃新闻对外最早、也较全面的"自我介绍"。或可让同行更多地感悟其探求的彼岸、澎湃的涛声。经"刺猬公社"授权,本刊择要刊发采访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曼琼 《新闻通讯》2014,(11):11-13
澎湃新闻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先列,其发展的动因是对新媒体大局的顺势,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其在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创新和探索,发现澎湃新闻从环境监测、自我确认和人际交往三方面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基于以上发现,对澎湃新闻的发展进行思考,认为其作为发布长篇、深度报道的"重媒介"与受众的"轻阅读"存在着矛盾,同时在内容与技术两个维度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8):9-17
<正>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客户端全面上线。据媒体报道,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的一个重大战略项目,"澎湃新闻"被打造为国内聚合新闻与思想内容的最大平台之一,其历经半年筹备,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将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实现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据悉,"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至4亿元,项目团队将会达到近400人。  相似文献   

15.
尽管澎湃新闻客户端存在很多亮点,但其在内容策略、盈利模式、运作思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隐忧.内容策略上,原创新闻策略的价值在降低,并不能成为澎湃新闻制胜的关键;盈利模式上,遵循流量商业化路线的澎湃新闻面临迅速扩大用户基数与活跃度的难题;关系经营上,澎湃新闻缺乏用户参与的动力机制,难以把初期人气转化为用户黏性;最后,在运作思维上,服务理念的缺失使澎湃新闻在实现传统媒体思维向新媒体思维转换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发布微博"澎湃新闻今天正式上线"。从那时起,这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客户端,让当今中国人对政治信息的渴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它摒弃网络新闻"信息污染严重"、"快餐化"等诸多网络传播不规范的现象,又通过紧跟时代政策步伐的鲜活板块,让一向枯燥无味的时政新闻变得鲜活解渴。经过紧张的筹备,2015年8月1日,黑龙江手机党报正式上线,运行近一年来,有突破也有局限。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澎湃新闻的成功,给打造"内容为王"的黑龙江日报手机APP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危机传播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了澎湃新闻网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1月是如何呈现希拉里"邮件门"事件的。研究发现,"邮件门"事件中澎湃新闻的立场前后有所改变;它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多样化,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诸多方面;消息来源主要有专家学者、官方媒体报道和网络消息来源及国外消息来源,各类文章体裁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买方市场是基于买方议价能力为主导的市场模式,中国新闻业已然是买方市场。在新闻业双重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中国新闻业出现经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动和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总结其如何在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下缓解危机,求得发展并受到消费者和广告商的信任。同时,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对中国新闻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周边传播这一理论视野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8,(3):24
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来看,"融合新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人都是信源,人人都是记者——新闻信源和传播者的变化。在传统大众媒介时代,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传播专业要求和成本很高,新闻信源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  相似文献   

20.
黄芳 《青年记者》2017,(22):18-19
澎湃新闻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内容为王”,做专业的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同时追求速度和深度.在信息碎片化、浅阅读的舆论传播环境下,澎湃新闻的深度报道仍能获得影响力,这背后是改造生产流程、把握时度效、创新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报道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