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3)。观察组给予光疗+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照组给予光疗+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72 h后收集患儿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24、48、72 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需要再次给予光疗的新生儿比例(12例,20%)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75%)(P < 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P < 0.05),大肠埃希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丰度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光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预防黄疸退而复现有较好的疗效。布拉氏酵母菌可能通过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改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及正常孕妇的持续母乳喂养的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分布特点,以探索GDM对12周龄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2月入组的母亲及其随访至12周龄的母乳喂养的婴儿,依据母亲孕期血糖检测结果将母乳喂养婴儿分为GDM组(n=13)和对照组(n=27)。采集婴儿12周龄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孕期血糖、婴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0对研究对象,GDM组13对,对照组27对。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GDM组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P <0.05)。在属水平上,GDM组中肠道菌群优势菌属来自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对照组中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来自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GDM组中疣微菌门/目/科、阿克曼氏菌、劳森氏菌、哈利真杆菌的丰度明显升高(LDA>2),而在对照组中芽孢杆菌目、孪生球菌属、丹毒梭菌属的丰度明显升高(LD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与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组,选取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两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差异。通过酚酞-葡萄糖醛酸底物法测定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肠道内的β-GD活性。结果 对治疗前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5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治疗后第3天高胆红素血症组和对照组入组3 d后肠道菌群分布属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42种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后,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在肠道内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粪便中β-G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粪便β-GD活性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均呈正相关(rs=0.5948~0.7245,均P < 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菌群存在差异。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与差异菌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丰度呈正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β-GD活性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通过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和β-GD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可能对早期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常健康婴儿31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粪便样本提取DNA并通过PCR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的16S rDNA V3~V4片段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示FPIP组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丰富度Chao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两组菌群组成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4个菌门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放线菌门构成比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FPIP组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组成;健康对照组主要由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双歧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 结论 FPI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升高;在菌群组成结构上某些细菌菌属存在差异。提示在FP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上的构成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在发育期大鼠惊厥发病中对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唑(PTZ)组、低剂量MS275组(3?mg/kg)及高剂量MS275组(6?mg/kg)(n=8)。通过腹腔注射PTZ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MS275在PTZ诱导惊厥前2?h腹腔注射给药。造模成功后24?h,每组取6只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K2、CREB和IL-6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p38、MK2、CREB和IL-6 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K2、CREB和IL-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而MS275能抑制上述指标mRNA及其蛋白在发育期惊厥大鼠中的表达水平(P < 0.05);6?mg/kg MS275对CREB mRNA及其蛋白、IL-6 mRNA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HE染色结果可见PTZ组海马组织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伴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而MS275干预组能减轻发育期惊厥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同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TZ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多,而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P < 0.05);且6?mg/kg MS275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p38 MAPK信号通路、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及惊厥性脑损伤;且MS275的作用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IL-18、IL-1B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0日龄健康SD大鼠1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对照组除外)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其中川芎嗪组大鼠在每次惊厥后予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每12h注射1次,连用6d;惊厥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用6d。RT-PCR方法检测各组反复惊厥后6h,1、3、7d海马IL-18、IL-113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IL-18和IL-113蛋白表达,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各时间点海马IL-18、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0.01),脑含水量(7d除外)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较惊厥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IL-18、IL-1β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仑司特(Pran)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PVL组和Pran组。通过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及术后缺氧建立PVL模型,Sham组大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也不进行缺氧处理。Pran组缺氧后经腹腔注射Pran(0.1 mg/kg),每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Sham组和PVL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n=8),免疫印迹法测定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MBP和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表达(n=8)。造模后21 d,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n=8)。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PVL组与Sham组比较脑白质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Pran组病理变化较PVL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VL组MBP平均荧光强度低于Sham组,Pran组MBP平均荧光强度高于PVL组(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VL组MBP和CNPase蛋白相对表达均低于Sham组,GPR17蛋白相对表达高于Sham组(P < 0.05);Pran组MBP和CNPase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PVL组,GPR17蛋白相对表达低于PVL组(P < 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PVL组与Sham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ran组与PVL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 < 0.05)。结论 Pran可减轻PVL新生大鼠的脑损伤,促进髓鞘形成,改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PR1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修饰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将18只早产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n=9),建立高氧暴露早产大鼠BPD模型。分别在4 d、7 d及14 d,每组各取3只大鼠采集肺组织,糖原染色观察肺组织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MO1及C/EBPα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SUMO化C/EBPα表达。结果 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大鼠肺组织糖原染色强度4 d时减弱,7 d及14 d时明显增强;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Ki67表达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同时间点空气组;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C/EBPα蛋白4 d时表达增加,7 d及14 d时表达降低(P < 0.05);高氧组SUMO1及SUMO化C/EBPα蛋白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空气组(P < 0.05)。高氧组SUMO化C/EBPα表达与糖原染色强度及核增殖抗原Ki67均呈正相关(r=0.529、0.671,P < 0.05)。结论 高氧暴露所致早产大鼠BPD模型中,肺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与分化障碍可能与SUMO化C/EBPα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SD患儿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ABA干预,对照组仅给予ABA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分别依据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对两组患儿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分别留取患儿的粪便标本,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差异。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ATE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ATEC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情况无明显差异;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瘤胃菌属、普雷沃菌属、布劳特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志贺氏菌属、梭状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进一步改善传统ABA治疗儿童ASD的疗效。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工作记忆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方法 纳入原发性遗尿症(遗尿症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各14例,采用学习-再认任务测试,对两组儿童识别旧图(学习过的)及新图(未学习过的)时Fz导联ERP成分P2、N2、P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遗尿症组识别旧图时P2、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识别旧图时P2、N2、P3潜伏期及P3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遗尿症组识别新图时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N2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识别新图时P2、P3波幅及N2、P3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遗尿症儿童比正常儿童记忆分类信息提取能力下降及反应时延长,记忆容量负荷减少、记忆巩固减弱及冲突监测能力下降,导致工作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交叉式团体与个体沙盘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80例4~6岁ASD儿童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儿与正常儿童以1:3配比交叉式加入团体沙盘,对照组患儿采用一对一个体沙盘干预。以异常行为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治疗3个月后的整体疗效。结果 实际入选试验组33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ABC量表情绪不稳、社交退缩、刻板行为因子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对照组干预后刻板行为、言语失当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P < 0.05)。试验组社交退缩和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ATEC量表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对照组语言、社交、行为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P < 0.05)。试验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和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试验组目光交流和沙具刻板排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个体沙盘和交叉式团体沙盘干预均可改善学龄前ASD患儿的症状。交叉式团体沙盘对ASD患儿的干预效能优于个体沙盘,以社交、情绪及刻板行为改善为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新生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谷氨酰-L-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受孕21 d大鼠行剖宫产取出早产鼠80只,喂养1 d后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早产鼠放置在室内常压空气中饲养,高氧组早产鼠放置在同一室内常压氧箱中(氧浓度85%~95%)饲养,分别于第1、4、7、10、14天,每组取8只大鼠,采集两组早产鼠肺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两组早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RT-qPCR检测两组早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HO-1和GCLC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早产鼠体重下降显著(P < 0.05)。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间隔增宽、肺泡数目减少和肺泡简单化。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HO-1 mRNA相对表达量在第7天时低于空气组,在第10、14天时高于空气组(P < 0.05)。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GCLC mRNA表达量在第1、4、7天时低于空气组,在第10天时高于空气组(P < 0.05)。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早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除第1天外,GCLC蛋白表达水平在其他各时间点均升高(P < 0.05)。结论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生长发育迟缓、肺发育阻滞。早产鼠肺组织HO-1和GCLC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肺损伤发病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低出生体重(LBW)新生大鼠缺氧后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IGF-1受体(IGF-1R)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分别置于吸烟和非吸烟环境中饲养, 非吸烟条件下饲养孕鼠所分娩的新生大鼠设为A组; 将吸烟条件下饲养孕鼠所分娩的正常体重新生大鼠设为B组, LBW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D组)和Ala-Gln组(E组); 每组24只。D、E组行缺氧-复氧操作连续3 d, 每天2次造模, E组在每日缺氧处理前腹腔注射Ala-Gln(10 mL/kg), C、D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行替代注射。各组于生后第4、7、10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肠组织IGF-1水平;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组织IGF-1R水平。结果 A组与B组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 第7天时均较其他各组升高(P<0.05), 第10天时趋于正常水平, 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时间点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在第4、7天IGF-1及IGF-1R蛋白水平低于C组(P<0.05), 但到第10天上升至接近C组水平, 且显著高于D组水平(P>0.05)。结论 宫内和生后缺氧易使LBW新生大鼠出现肠损伤, 肠道外给予大剂量Ala-Gln可减轻LBW新生大鼠缺氧性肠损伤程度, 对缺氧性肠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BPD及BPD程度将72名早产儿分为3组:非BPD组(n=44)、轻度BPD组(n=15)、中度BPD组(n=13),采用体积描记术测定各组生后7 d、14 d及28 d的肺功能。结果 3组早产儿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功能残气量(FRC)、达峰时间比(% T-PF)、达峰容积比(% V-PF)在生后7 d、14 d及28 d均逐渐升高,而公斤体重气道阻力(Reff/kg)及呼吸频率(RR)则逐渐下降(P < 0.05);轻度及中度BPD组在生后7 d、14 d、28 d的TV/kg、FRC、% T-PF、% V-PF均低于非BPD组,而Reff/kg及RR则高于非BPD组(P < 0.05);中度BPD组在生后7 d的气道阻力(Reff)、Reff/kg、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高于轻度BPD组(P < 0.05)。结论 BP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体积描记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BPD患儿在新生儿期的肺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及焦虑样行为的变化以及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干预对其远期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0 只7 日龄(P7)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 组及HIBD+DA 受体拮抗剂组。Rice 法制作HIBD 模型;假手术组予右侧颈总动脉分离,但不予结扎和低氧处理;HIBD+DA 受体拮抗剂组在造模前后予腹腔注射DA 受体拮抗剂,其余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分别于P14、P21 及P28(n=10)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检测动物的焦虑样行为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大脑黑质TH 的表达。结果 P21 及P28 时HIBD 组开放臂停留时间(OT)及开放臂次数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HIBD+DAR 组增高(P<0.05),且HIBD+DAR 组OT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P14、P21 及P28 时HIBD 组及HIBD+DAR 组TH 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且HIBD 组低于HIBD+DAR 组(P<0.05)。结论 初生时给予DA 受体拮抗剂能改善HIDB 对青春期焦虑样行为的异常作用并能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百日咳样咳嗽患儿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收集95例百日咳样咳嗽住院婴幼儿病原学及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资料,并与67例健康婴幼儿(正常对照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资料比较。百日咳样咳嗽患儿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百日咳组(17例)、病毒感染组(23例)、结核感染组(6例)、支原体感染组(9例)、其他细菌感染组(8例)以及病原体未明组(32例)。结果 95例百日咳样咳嗽患儿中,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16%),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32%),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百日咳样咳嗽患儿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 tE)和达峰容积比(vPF% vE)均显著降低(均P < 0.05)。结核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潮气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除结核感染组外,各病原体感染组tPF% tE和vPF% v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百日咳组tPF% tE和vPF% vE显著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均P < 0.05)。结论 百日咳样咳嗽患儿肺功能多有异常;百日咳杆菌感染的患儿肺功能损害最重;潮气呼吸肺功能测试可为百日咳样咳嗽患儿病原体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及Wn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在高氧暴露早产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80只新生早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空气对照组、空气干预组、高氧对照组及高氧干预组,每组45只。干预组早产鼠每天腹腔注射USP7特异性抑制剂P5091(5 mg/kg),高氧组建立早产大鼠高氧暴露肺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过程第3、5、9天时处死动物收集早产鼠肺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中USP7及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空气各组肺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高氧对照组3 d、5 d时可见肺泡明显压缩、结构紊乱,有明显炎症细胞、红细胞渗出及间质水肿改变;高氧对照组9 d时可见肺泡结构紊乱、肺泡间隔明显增厚;高氧干预组肺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情况均较相应时间点的高氧对照组有所减轻;各时间点高氧各组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均明显低于相应空气各组(P < 0.05),且高氧干预组RAC较高氧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实验第3、5、9天时,高氧各组USP7、β-catenin mRNA及USP7、β-catenin、α-SMA蛋白表达均较相应空气各组增加(P < 0.05);高氧干预组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α-SMA蛋白表达较高氧对照组减少(P < 0.05);高氧干预组USP7 mRNA及蛋白表达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空气干预组USP7、β-catenin mRNA及USP7、β-catenin、α-SMA蛋白表达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高氧暴露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USP7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高氧肺损伤;USP7特异性抑制剂P5091可能通过加强β-catenin的泛素化来加速其降解,减少肺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对高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钙敏感受体(CaSR)在持续肺动脉高压(PPH)新生小鼠模型中对Ⅱ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表达及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56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PH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n=14)。PPH组、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小鼠暴露在12%的氧浓度环境中,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小鼠每天分别给予CaSR激动剂GdCl3(16 mg/kg)及其抑制剂NPS2390(1 mg/kg)腹腔注射1次;对照组小鼠暴露在空气中,并和PPH组每日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注射;共持续14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行心脏和肺组织形态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olt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11β-HSD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脑利钠肽(BNP)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PH组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WT%)、右心室与左心室壁厚度比(RV/LV)、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及BNP浓度明显增加,径向肺泡计数减少(P < 0.05);WT%和BNP浓度在激动剂组较PPH组有所加重,而上述指标在抑制剂组均较PPH组有所减轻(P < 0.05)。与对照组相比,PPH组的11β-HSD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皮质醇浓度增加(P < 0.05);上述指标在激动剂组均较PPH组进一步加重,而在抑制剂组有一定程度的逆转(P < 0.05)。结论 CaSR可能通过调节11β-HSD2的表达及皮质醇浓度来控制新生小鼠PP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