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RCA1对辐射诱发乳腺癌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抑癌基因BRCA1的突变几乎存在于所有遗传性乳腺癌与卵巢肿瘤的家属,大约一半家属仅发生乳腺癌,而且其遗传能增加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也已被确认,但这种特殊肿瘤的易感性机制还尚未明确。抑癌基因BRCA1产物至少可以通过参与DNA损伤和修复反应途径发挥其肿瘤抑制功能。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缺陷会诱发肿瘤,电离辐射可引起DNA簇损伤和双链断裂,成为细胞修复过程的问题。ATM、BRCA1和BRCA2三个基因的编码产物是正常细胞对DNA双链断裂反应所必不可少的,它们突变时就会诱发乳腺癌。其中BRCA1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的生物学功能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乳腺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是与乳腺癌相关的重要抑癌基因,包括BRCA1、BRCA2和BRCA3,其生物学功能广泛,对细胞周期、基因转录表达、DNA损伤修复等均有影响,BRCA基因的突变、启动子甲基化、基因杂合性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BRCA对于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筛查、监测以及治疗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发生紧密相关。此外,BRCA1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所诱发的细胞应激反应,如DNA损伤导致的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激活、DNA损伤修复、染色体重塑及细胞凋亡等。本文对BRCA1在DNA损伤应激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它在DNA双链断裂修复的两种模式(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同源重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BRCA1的DNA损伤修复与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以BRCA1、基因、乳腺癌和甲基化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07-08相关BRCA1的文献.资料选择:初选与BRCA1的结构特点、DNA损伤修复功能、BRCA1失活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1)BRCA1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产物;2)BRCA1的结构特点与蛋白质组学研究;3)BRCAl的DNA损伤修复功能;4)BRCA1表达缺失的研究;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资料提炼:粗选125篇关于乳腺癌BRCA1方面的文章摘要,根据纳入标准,精选48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21篇文献.结果:BRCA1是迄今为止发现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基因结构特点已被清楚认识,但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多个研究表明,BRCA1是一种主要与DNA双链损伤修复相关的抑癌基因,甲基化往往会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导致抑癌基因的转录失活或沉默.结论:BRCA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达缺失和表达产物失活,丧失了DNA损伤修复等一系列功能是导致乳腺癌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具体状态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代谢中产生的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其在相关代谢酶及叶酸、维生素B6、B12等辅酶的作用下维持体内正常水平。编码Hcy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缺陷及其辅酶缺乏可导致血浆Hcy浓度升高,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风险因素。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年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A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Hcy可通过诱发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磷酸化、DNA损伤、氧化应激和自噬异常等诱发神经细胞损伤,增加AD风险。本文就高Hcy对AD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静  曾晓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1):586-588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使乳腺癌细胞的单链DNA损伤修复受阻,而BRCA突变可造成乳腺癌细胞的双链DNA损伤修复功能缺失,因此PARP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突变乳腺癌是通过同时阻断单链DNA和双链DNA损伤修复,导致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失败,使癌细胞死亡。目前已研发出多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PARP抑制剂,该类药物主要抑制PARP1和PARP2两种亚型。本文总结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突变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并对多种PARP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1号(BRCA1)基因是DNA受损的重要指示信号,研究人员可以据此预知卵巢癌和乳腺癌,但该基因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索尔克生物研究所遗传学兼分子生物学家Inder Verma等的研究发现,体内不含有BRCA1基因的老鼠在出生后不久便会死去,因此可以确定,BRCA1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因。数年前,Verma的一名学生发现,BRCA1在神经外胚层区域特别活跃,该区域蕴含大量神经干细胞。Verma和同事想要弄清BRCA1基因在该区域特别活跃的原因以及如果去除BRCA1  相似文献   

8.
徐龙玉  陈孝丽  张文静 《癌症进展》2023,(11):1167-1170+1199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细胞生长、凋亡与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DNA损伤修复。BRCA1表达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随着对BRCA1基因的深入研究以及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出现,BRCA1突变已成为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研究显示,BRCA1在少数结直肠癌(CRC)患者中也存在异常表达。本文对BRCA1在CRC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RCA1突变CRC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可遗传的改变,并且不引起DNA序列的变化,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组蛋白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基因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与三阴性乳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BRCA1突变及甲基化是引起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EZH2可以与BRCA1相互作用,影响乳腺癌的进展。因此,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EZH2的表达,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基因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研究对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RCA1/BRCA2是乳腺癌重要的易感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BRCA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并对其相关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EMSY位于染色体11q13,编码约1 322个氨基酸,其N末端有保守的ENT结构域,此结构域可与BRCA2的第3外显子结合并抑制BRCA2的转录活性,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基础,EMSY的功能研究不断展开,研究发现EMSY与BRCA2的相互作用可能可以弥补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作用机制的空白,同时EMSY可能与DNA的损伤修复及基因组的稳定性相关,其次,EMSY可能是染色体11q13扩增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此外,临床研究显示13%的散发性乳腺癌伴有EMSY扩增,并且在某些亚组中,EMSY扩增患者无病生存较差,提示其可能成为临床预后的一个预测指标.尽管关于EMSY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不过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EMSY对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EMSY与BRCA2相互作用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EMSY的研究结果,对EMSY的结构功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在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修复、损伤细胞的凋亡以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重要的作用。BRCA1基因在初治白血病表达下降,这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文章就BRCA1基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三阴乳腺痛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以及Her-2阴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组织分化差,术后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且脏器比骨骼更容易发生转移.因对内分泌治疗和以Her-2为靶向分子的治疗无效,化疗成为治疗方案中的主体.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患者与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和乳癌基因1(BRCA1)相关性乳腺癌在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方面具有很多共性.不同个体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和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BRCA1以及相关的DNA修复通路中的不同基因,如BRCA2、ATM、RAD51和CHEK2对维护基因组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三阴乳腺痛患者BRCA1相关的DNA修复通路异常而导致DNA修复能力异常,影响了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可能促进了高转移特性的形成.导致三阴乳腺癌重要脏器转移高发的原因,是肿瘤本身的转移相关基因异常的内因所致,还是对所接受的治疗耐药而使肿瘤细胞处于逃逸状态而引起,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BRCA1相关的DNA修复通路异常与三阴乳腺癌高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等许多癌症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在化疗疗效、放疗敏感性及手术效果等方面,BRCA1突变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癌相比有显著差异.BRCA1的研究为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痛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 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 Z  Wu J  Lu JS  Luo JM  Han QX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57-659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 4 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应用PCR 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 ,对BRCA1基因全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  4 1例乳腺癌患者中 ,3例发生BRCA1疾病相关性突变 ,其中年龄 <35岁的患者 2例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1例。结论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 ,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8.
摘 要:合成致死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方式,基于该理论开发的第一款DNA损伤药物PARP抑制剂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deficiency,HRD)形成合成致死作用,在卵巢癌、前列腺癌中显示出突破性疗效。HRD形成除了与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BRCA1/2突变有关外,还与其他同源重组修复蛋白功能的缺失有关。目前主要通过基因组瘢痕分析来评估肿瘤HRD状态。在乳腺癌中,HRD是重要的分子标志,然而相关研究进展缓慢,限制了其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全文介绍HRD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困境,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与研究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BRCA1和BRCA2基因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CA1和BRCA2基因是与乳腺癌尤其是遗传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部分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1和BRCA2基凶突变,而且出现这两个基因突变的乳腺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学特点.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有助于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20.
原伟光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4):317-319,331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主要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性发育缺陷,易患各种肿瘤。非FA人群的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肿瘤中均存在FA/BRCA通路的损伤缺失。FA/BRCA通路参与细胞染色体双链断裂的同源重组修复。在已经确定的13个FA基因中,包括人们熟知的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凶FANCD1/BRCA2。对FA/BRCA通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寻找有效的药物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