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效应。 方法 构建Lewis肺癌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PBS对照组(A组)、PD-1单克隆抗体组(B组)、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组(D组)。测量小鼠肺内肿瘤体积,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NFγ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和VEGF。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D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均<0.001),C组肿瘤虽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与A组相比,B、C、D组血浆中INFγ的浓度明显升高(P均<0.001),D组升高最为明显;与A组相比,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最低(P<0.001);MVD计数D组降低,与A组相比(P<0.001),D组与B组相比(P=0.019),D组与C组相比(P<0.001)。 结论 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明显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有明显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LR4、MyD88和ERK1/2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336例结直肠癌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制备组织芯片,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ER表达,分析EBER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MyD88和ERK1/2表达,分析三因子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结果 在33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LR4、 MyD88、ERK1/2、EBER阳性均较正常黏膜组(对照组)升高(P<0.05)。EBER阳性与女性、浸润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 Ⅲ、Ⅳ 分期呈正相关(P<0.05)。对336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发现EBER阳性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水平密切相关(P<0.05)。同时,在25例EBER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MyD88、ERK1/2分别在22例(P=0.025)、25例(P=0.028)、19例(P=0.092)中阳性表达。 结论 EB病毒感染阳性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患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LR4、MyD88表达上调可能在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usapl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肝癌标本中Nusapl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sapl表达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usapl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 (33/61),而在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1.3% (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癌组中,Nusapl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硬化、早期复发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包膜、AFP、TNM分期等均无关(P>0.05); 33例Nusapl蛋白高表达者及28例低表达者6个月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3.3% (11/33),17.9% (5/33)及89.3% (25/28),53.6% (15/28)(P<0.005)。结论: Nusapl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的代谢差异。 方法 选取25例CRC患者,分别取癌组织、癌旁黏膜和正常黏膜各1份,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分析平台对组织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3种组织间相互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建模,分析差异代谢物并在KEGG数据库中映射,找出相关代谢通路。 结果 与正常黏膜相比,癌组织中有47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及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代谢明显改变(P<0.05);癌旁黏膜中有3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明显改变(P<0.05)。癌组织与癌旁黏膜相比,有34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及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代谢明显改变(P<0.05)。 结论 CRC癌组织中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85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外周血LMR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n=27)和低LMR组(n=58),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MR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两组性别、功能状态(P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显著长于低LMR组(9个月)(P<0.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期患者中,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低LMR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MR是影响MPM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HR: 0.277; 95% CI: 0.142~0.538; P<0.001)。 结论 外周血LMR可作为反映MPM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是否可作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组织病理消退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我院行术前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46例,通过放化疗前活检石蜡包埋组织获取DNA样本,经PCR扩增后测序,明确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突变情况。根据Dwork’s直肠癌肿瘤消退分级标准评定放化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将TRG2+3+4定义为肿瘤组织消退良好,TRG0+1肿瘤组织无明显消退。结果:46例患者中成功提取DNA 43例,K-ras基因突变15例(34.9%),其中第12密码子突变11例(73.3%),第13密码子突变4例(26.7%)。43例患者中TRG2+3+4者29例 (67.4%),TRG0+1者14例(32.6%)。K-ras基因突变组和野生组肿瘤组织消退良好者分别为66.7%和67.8%,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在K-ras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直肠癌患者中,术前放化疗后直肠肿瘤病理消退程度无差异,K-ras基因突变不能作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肿瘤组织病理消退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液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50 Gy的放射治疗。结果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血清IL-2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放射治疗后,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可判断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IL-23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升高,与放射治疗有相关性,对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直肠肿瘤良恶性鉴别以及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76例直肠肿瘤患者,于术前7~10 d均行ERUS和MRI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其中良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肿瘤患者43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ERUS和MRI在直肠肿瘤良恶性鉴别以及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判断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因4例患者肠腔狭窄或无法探测ERUS只对72例直肠肿瘤进行了ERUS检查分析。76例直肠肿瘤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分析。ERUS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6%、90.9%、90.8%。MR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7%、87.9%、90.2%。二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MRI对43例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进行TN分期判断分析,因4例患者肠腔狭窄或无法探测ERUS只对39例直肠癌进行TN分期判断分析。ERUS判断T1、T2、T3分期的准确度略高于MRI (分别为92.3% vs 88.3%,82.1% vs 74.4%,87.2% vs 86.0%),ERUS判断T4分期的准确度低于MRI (97.4% vs 100%)。ERUS判断T分期的总准确度高于MRI (79.5% vs 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US判断N分期的准确度低于MRI (61.5% vs 7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同的T分期与N分期MRI与ERUS各具优势,MRI和ERUS在直肠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T1、T2、T3分期的直肠癌患者,优先考虑行ERUS检查。对于T4分期的直肠癌患者和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评估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比择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多糖溶液及安慰剂的术后胰岛素抵抗及并发症情况,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80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多糖溶液组40例与对照组(安慰剂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稳态模型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稳态模型2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均未出现误吸。(2)两组患者术后FPG、FINS、HOMA2-IR均较术前升高,HOMA2-%S降低(P<0.05)。(3)多糖溶液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小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4)多糖溶液组患者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低(P<0.05)。(5)多糖溶液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服多糖溶液不增加误吸风险,而且能显著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是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逆概率加权法(IPTW)评价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和乳房切除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收集2010至2015年诊断为T1-2N0M0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广义提升模型(GBM)估计倾向指数计算逆概率权重,加权均衡组间协变量后分析两种局部治疗方式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IPTW后,组间协变量达到完全均衡,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率(OS)高于乳房切除术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组与乳房切除术组相比预后更好(HR=0.74,95%CI=0.65~0.84, P<0.001)。 结论 对T1-2N0M0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的疗效优于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F=5.793,P=0.018),CD4+t=5.337,P<0.001)、CD8+t=9.874,P<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t=-7.460,P<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t=7.113,P<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对晚期宫颈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axinol plus platinum,T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且均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8+、CD4+/CD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CD8+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直肠刺激反应、皮肤反应及膀胱刺激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应用于晚期宫颈癌化疗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丙戊酸(VPA)对放疗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生存与肿瘤复发影响的分析,旨在从临床角度提供VPA增强放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作用的研究依据。 方法 回顾性研究数据来自2012~201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科接受手术和放疗的134例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记录,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这些神经胶质瘤患者服用VPA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 结果 134例胶质瘤患者OS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PFS中位生存期为5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PA、病理分级、年龄和化疗与胶质瘤患者预后有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年龄、病理分级和化疗的作用后,显示患者术后放疗并服用VPA可以改善胶质瘤患者的OS(HR=0.49,95%CI:0.30~0.80)和PFS(HR=0.56,95%CI:0.33~0.93)。 结论 VPA可以显著提高放疗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并且降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探究RUNX3和EZH2蛋白表达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术前未经抗肿瘤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癌组和癌旁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中RUNX3和EZH2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中RUNX3和EZH2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RUNX3和EZH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将26例术前行3周期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前活检蜡块作为治疗前组,其术后病理蜡块作为治疗后组,病理肿瘤缩退学分级评估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中RUNX3和EZH2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基因蛋白表达模式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相比,癌组RUNX3 mRNA的表达下调,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0.001),EZH2 mRNA的表达上调,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22);癌组中RUNX3和EZH2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99,P=0.000);1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达到TRG0~TRG2级,新辅助化疗总体有效率为46.15%(12/26);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治疗前组RUNX3阳性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5.00%(9/12),EZH2阴性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7.78%(7/9),RUNX3+/EZH2-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100%(7/7),高于其他蛋白表达模式(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是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RUNX3在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EZH2在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能会对直肠癌中RUNX3和EZH2的表达产生影响;RUNX3高表达和EZH2低表达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脊柱侧弯患者临床资料。44例采用机器人联合三维“C”型臂导航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机器人组);52例采用徒手透视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通过X线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治疗前后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参数变化、顶椎旋转角、术后旋转分级以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Cobb角、SVA及顶椎旋转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两组术后顶椎旋转改善率及旋转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96.5%vs 88.6%,P<0.05)。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高于徒手组[(4.85±0.44)μSv vs(15.97±2.35)×10-5μSv;P<0.05)]。机器人组外科医生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2.96±0.7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牙周病基础治疗对行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者术后肺炎(POP)发生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拟接受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行牙周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保持患者原有口腔卫生习惯。两组人群均在术后随访满30 d,分析30 d内的POP发生率及有关因素。 结果 实验组(n=206)和对照组(n=190)基线特征一致。实验组POP发生率为2.91%,低于对照组14.21%(χ2=16.52,P<0.001)。牙周病基础治疗可以预防POP的发生(OR=0.181,95%CI:0.078~0.411)。术前诊断为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实验组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中均有随牙周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OP发生率升高的趋势(P<0.05)。无论行开胸术者(楔形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袖状切除)还是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者,实验组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术前牙周病基础治疗可以降低行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者P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ER+)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方法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201例,其中109例ER+乳腺癌患者,92例ER-乳腺癌患者。ER+组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ER-组也采用同样的处理。结果 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T细胞总数、CD4+、CD8+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T细胞总数、CD4+、CD8+均增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Ⅲ、IV度)骨髓抑制比例降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比例下降,严重恶心呕吐(Ⅲ、IV度)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ER-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相比,治疗后总T细胞、CD4+、CD8+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l-2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化疗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均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