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治疗对炎症性肠病(IBD)病人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87例IBD病人随机分为限制输液组(n=44)和标准输液组(n=43).限制输液组病人术后连续3d输注液体,20 ml/( kg·d),依据体重、碱缺失、血清乳酸水平、血氧合指标及其额外丢失量;标准输液组术后连续3d输注液体,按照生理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及AK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中心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排除术前AKI患者,共入组469例,对该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影响AKI的危险因素及术后4周时的转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46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KI者274例(AKI组),无AKI者195例(非AKI组),发病率为58.4%。受体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前肌酐水平、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术后乳酸峰值、术后AST峰值等均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术后4周AKI组20.4%患者肾功能仍然异常,病死率为3.6%,较非AKI组明显升高(P=0.027)。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较多,受体BMI、术前肌酐水平、阻断下腔静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乳酸峰值、术后AST峰值均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4周AKI组患者肾功能异常及病死率较非AKI组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营养支持在小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组共22例,均为小肠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距瘘诊断间隔时间为6~97 h,其中15例在瘘发生后48 h内手术.2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行肠瘘楔形切除修补术;术后给予生长抑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 营养支持.术后3天内给予生长抑素,3天后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共5~7天.结果:22例病人均获成功,术后未再发生肠瘘.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9.6±5.9)天;完全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平均为(13.1±6.2)天.结论:对小肠外瘘病人进行早期确定性手术后,采用生长抑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 营养支持方案,能确保肠吻合口的愈合,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32例老年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非蛋白热量总量104.5~146.4kJ/(kg·d),热氮比为418~627kJ∶1q,糖脂比为4∶6~5∶5。普遍输液组接受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2天和术后8天观察体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等。结果:肠外营养组前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前白蛋白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可使老年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5例消化道肿瘤病人术中肿瘤切除,利用行胃肠吻合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粗细2.5mm塑料管插入空肠输出袢约30~40cm处进行术后肠道营养支持(En)。并同时选15例同期非肠道营养(静脉营养)作对照,并从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进全流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术后休重、体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病人输血量,消化道瘘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等方面加以对照分析,从中对En作出评价。讨论了En与输血输液,术后病人化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并为广大基层医院开展En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胃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 方法:37例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胃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普通输液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和术后1周观察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血浆蛋白、氮平衡和体重等的变化。 结果:胃肠外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的肠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羟胺靶控输注对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观察组给予间羟胺输注,监测和比较术后72 h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改变,同时应用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2 h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5)min和(8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1±18) mL和(309±17) mL,尿量分别为(282±19)mL和(175±16)mL,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输液量对照组为(1655±74)mL,观察组为(985±7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显著低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时血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09%(6/23),4.35%(1/23);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起积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野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3~14天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颈部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营养指标、肝功能的变化。结果52例瘘口愈合,2例继发纵隔感染死亡。两组平均愈合时间相似,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转铁蛋白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增加(P〈0.05)。肠外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较瘘发生第1天和肠内营养组瘘愈合后第1天均显著升高(P〈0.05)。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无波动。结论肠内营养作为吻合口瘘治疗基础,能够提高机体蛋白合成,保护肝脏功能,同时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继发肠扭转的原因及对应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03月至2018年03月期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肠扭转的20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未发生肠扭转的2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详细病历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胃癌术后发生肠扭转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人既往腹部手术史、餐后剧烈运动、营养不良、胃功能紊乱、胃癌手术时间过长、术中系膜裂孔关闭不佳及腹腔冲洗量过少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术中Roux-en-Y式吻合、术后肠内营养差、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是继发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Roux-en-Y式吻合、术后肠内营养、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的病人易发生胃癌术后肠扭转。医护人员应在术中及术后注意预防,并通过充分的术后肠内营养尽可能降低病人术后发生肠扭转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手术治疗2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除程度不同分为两组,胃全切除98例,部分切除158例(其中包括胃成型术44例)。结果: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相对肠内营养比较,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住院费用降低,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1.
张雪平 《现代保健》2008,(30):68-69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意义,以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方法对42例胃肠术后病人术中留置复尔凯(flocare)螺旋型鼻肠管,术后早期给肠内营养(EN),对照组39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结果两组病人前白蛋白、术后第7d、第12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刀口均早期愈合。结论胃肠术后早期营养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3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每组17例。围手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 ̄10天的营养支持,术后3 ̄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术后10天PN组  相似文献   

13.
将经历腹部大手术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36例,随机分成普通输液组(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各12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连续7d,每天监测24h尿尿素氮(UUN)并计算氮平衡(NB);营养支持前、后体重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AKI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选取62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他们的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AKI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ARB)使用史、手术总时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心肌阻断时问、术中输血量、术后中心静脉压、大剂量升压药、多瓣膜置换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PB时间与大剂量升压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论CPB时间与大剂量升压药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正确静脉补液的方法和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例肝移植患者分为限制性静脉补液组(A组)和常规静脉补液组(B组)。监测手术当日至术后第5天的人液量、尿量、胸腹水量,并记录与心、肺、脑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A组的人液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天A组尿量多于B组(P〈0.05);术后第1—4天,A组的胸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腹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限制性静脉补液有利于减轻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腹水的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改变输注模式对全肠外营养(TPN)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42例胃肠道癌肿根治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间断胃肠外营养和持续胃肠外营养两组,病人接受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结果:间断组显著提高正氮平衡,输注后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持续组,休息h后,胰岛素含量降至输注前水平,同时氨基酸的含量也增高,血浆蛋白与免疫指标亦均比持续组增高明显。 结论:间断输注组模式符合人体的自身节律,使激素分泌和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分为PN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支持或常规输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等营养指标和IgG,IgA,IgM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⑴PN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术后常见并发症PN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营养状态、血糖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将60例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氮热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开胸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术。术后前5 d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按热量20 kCal/(kg·d),氮0.1 g/(kg·d)给予,对照组按热量35 kCal/(kg·d),氮0.2 g/(kg·d)给予。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1d、术后第3、6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和术后第1、3、6天查动脉血气测PaO2、PaCO2、乳酸浓度等指标,并在输注肠外营养开始后3 h测末梢血糖。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6天两组各蛋白指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6天的PaO2显著高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aCO2、乳酸和末梢血糖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刀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相比营养状态相似,但能更好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有利于降低肺损伤及降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81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方式及常见血管问题的处理。结果手术一期成功率达97.53%(79/81)。2周内内瘘栓塞者2例,1例再次手术后成功,1例改为腹膜透析。术后2~8周用于血液透析,血流量为180~260ml/min。结论良好的血管条件、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及严格术后管理是保证内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术后的使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高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营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外营养组(PN 组)和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及住院时间的长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EN 组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低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EEN 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24h 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均高于 P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 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高龄患者术后代谢及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