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几乎所有的西方作家和文学巨匠都曾从中汲取过养料,形成了以其为"文化元典"的创作与思维模式,也成为我们今天破解西方文学传统的"密码"。无论是在基督教神威远播、一统天下的时代,还是在人性张扬、神性贬抑的当下,基督教文化的穿透力都无所不在。基督教文化在滋养西方文学外在形式的同时,也构筑了西方文学内在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又是学习英美文学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课程,其中基督教又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时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先说西方文化与基督教的关系,然后提出了西方文化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对文学的影响尤为突出。但丁的《神曲》就是一部深刻阐释基督教文化的文学作品。《神曲》的整体结构充满了神性色彩,象征性、寓言性的手法表现得非常突出。《神曲》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阐释强化了西方文化体系中精神信仰的地位,从而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共通性,这种特性使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充满了渗透性。自由与平等的产生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自由与平等在表达人类价值诉求的同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作家的创作。狄更斯作为一位有着浓厚基督教情结的作家,他的小说蕴含了自由与平等思想,无论其小说中的人身自由、婚姻自由、财产自由,还是人格平等、权利平等、法律平等都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同时也是一部集历史、地理、哲学、民俗、文学于一体的文化百科全书,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是一部凝聚人类创作精华的文学经典。它是西方文学产生的两大源头之一,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圣经》:西方文学的创作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基督教的二元世界观、文化价值观以及《圣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出发来探讨作为基督教圣书的《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它深入到西方人的生活,影响到西方世界政治、文学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对基督教的了解,就很难真正认识、领略西方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西方典律的瓦解与美国华人文学陈旋波一所谓“典律”(Canon)就是具有权威性、垄断性的文化经典,它建立在深远文学传统之上,对文化形成、社会教育以至意识形态产生举足轻重、不易消退的影响力。西方典律实际上是建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9.
自近代基督教第四次入华以来,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文学的在华发展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非难。然而,社会现实需要及知识分子主体意志又使得基督教文学在华的发展几经沉浮。如何缝合西方文化资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裂痕,使前者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环境并推动中国文学发展,一直是民国知识分子思考的问题,茅盾即为此项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驰 《现代语文》2010,(2):113-114
基督教作为公认的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基督教之宝典一圣经是震撼世界、改变世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英语中大量有趣的习语典故的根源,对文学形象与艺术作品影响至深。了解这些习语典故和原型的来源,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赏析西方文学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拓和深化的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过滤就表现出她们的独特性。把她们置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分析她们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文化在她们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这种宗教情愫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她们的创作个性和拓展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1925年后郭沫若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由原先的汲取的姿态逐渐变为批判的态度。20世纪30年代之后,他的文学作品中,基督教文化色彩已鲜有痕迹。透过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这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环境有密切联系。郭沫若作为一个善于把握时代风潮的文学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必然受到两者的影响,而后期他转变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基督教文化只能作为其文学创作素材的源泉,而非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仅是“罪感”文化,更是“爱感”文化,它的“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助于提供一种接近于文学本质的“博家现实主义”;基督教文化是“普世”性文化,它的“普世观”有助于提供一种走出中西对峙模式、实现文化融合的领带和思路;基督教文化对称漫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作出了神学回应,立倡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提供一种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新向度;基督教文化不是律法性的“审判”文化而是恩典性的“赦罪”文化,它的宽恕与宽容有利于提供一种切实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宽容性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国现代小说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触发、推动作用的外来文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与文学转型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一书,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历史坐标中,审视了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尤其是叙事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该著对图文互文法的研究及其实践、对中西文化体用关系的重新定位,也对文化、文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灵魂拯救的文学——论灵性文学小说集《新城路100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性文学是关于灵魂拯救的文学,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督教文学概念的某些缺憾。灵性文学小说集《新城路100号》或在爱人如己中展现爱的意义价值,或在罪孽的忏悔中获得宽恕与平静,或在属灵的过程中摆脱精神的困境,呈现出一种至善至美的追求。灵性小说集的出版承续了中国小说创作与基督教文化关联的脉络,展现出当代作家对于现代人灵魂拯救的关注,拓展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宗教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欧洲中世纪文学“断裂”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之间 ,是否存在着文学断裂现象 ?欧洲古代文化的继承性是否被割断 ?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上述问题 ,认为中世纪文化是古代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综合 ;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综合 ,从而对“断裂”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直接源头。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音乐美学传统具有融合与传承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启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审美意象具有奠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各种体裁建构具有发生学价值。没有基督教,现代西方音乐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6-59,7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