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袁宝春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81-168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治疗;Ⅱ组30例,单用苦参素治疗,疗程3~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eAg、抗-HBe、HBV DNA。结果Ⅰ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63.3%、HBV DNA阴转率70%,Ⅱ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13.3%、HBV DNA阴转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对使用干扰素所致WBC降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振民  林卫利 《药品评价》2006,3(5):366-367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与单用苦参素和单用于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叻复常率达94.4%,单用苦参素组达80.6%,单用干扰素组达83.3%,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达58.3%,HBV—DNA阴转率达61%;单用苦参素组HBeAg阴转率达38.9%,HBV—DNA阴转率达41.7%;单用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达41.7%.HBV—DNA阴转率达44%.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应用干扰素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单用好.达到药物协同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以干扰素-α1b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胶囊,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胶囊。疗程均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病毒指标及HBV-DNA阴转率。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干扰素-α1b能较好地改善肝内炎症,保护肝细胞,提高干扰素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α干扰素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3组,1组30例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两组30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3组30例单用苦参素治疗,疗程3~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CHB分为三组:干扰素组应用干扰素α-1b6个月,随访6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多点基因正链检测技术对血清ALT、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均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1);ALT复常率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6.
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照组予干扰素α-2b,疗程12个月。治疗开始后第6、12个月检测血清ALT、HBeAg、HBeAb、HBV DNA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ALT复常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82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观察治疗3、6及12个月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结果治疗3、6及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LT、HBV DNA及HBeAg异常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77.5%(31/40)高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68.8%(22/32)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3.3%(16/30)高于对照组的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在第1次注射干扰素后出现有发热、恶心等症状4例,未经特殊处理,症状2~3d后消失,继续用药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能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史正军  张海涛  张晓艳 《中国药房》2007,18(27):2139-2140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5例,其中对照组皮下注射α-2b干扰素300IU,每日1次,15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m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6g.次-1,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后改为0.2g.次-1,口服,每日3次,疗程6mo。结果:治疗后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90.4%、67.5%、69.2%,对照组为74.5%、38.3%、40.4%;随访1a的ALT复常率、HBeAg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86.5%、65.4%、65.4%,对照组为70.2%、36.2%、3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素α1对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45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65例、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干扰素α-2b 600万单位,肌内注射,隔日1次,胸腺素α1(基泰针)1.6 mg皮下注射,2次/周,疗程6个月,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阴转率为17.5%,而联合胸腺素α1者为24.6%;HBV DNA阴转32.5%,而联合用药组为55.4%。结论胸腺素α1联合干扰素在抗病毒方面起到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于治疗前、治疗12,24,36和48周检测两组的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情况、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等。结果 (1)观察组12周的病毒学应答发生率和24周的充分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V 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3)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较好,此外还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 1b(IFNα 1b)、胸腺因子D(TMD)。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等 3种免疫调节药联合应用与单用干扰素及常规护肝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物HBeAg及HBV DNA的阴转率。方法 :选择 10 8例HBV标志物HBeAg(+) ,HBV DNA(+)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联合治疗组、单用干扰素组及护肝组 ,各 36例 ,疗程 6mo ,随访 6mo。结果 :6mo疗程结束时 ,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组对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护肝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疗程结束后 ,随访 6mo ,联合治疗组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又有提高 ,而单用干扰素组则阴转率下降 ,2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 ,而护肝组无变化。结论 :经 6mo治疗结束时 ,联合治疗组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及HBV DNA阴转率与单用干扰素组相似 ;但治疗结束后 6mo,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3.
徐庆杰  和振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3-284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入选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96周;治疗组58例,用阿德福韦酯l0mg/d口服,α-2b干扰素600万u/次,隔天肌内注射,疗程48周,随后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48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4%和77.78%)(χ2=0.04,P>0.05),但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42%、53.45%,高于对照组的50.00%、22.23%(χ2=5.03,P<0.05;χ2=10.25,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疗效上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HBVDNA降低2—5logL率为B基因型组分别为83.3%、83.3%、16.67%;66.67%、75.00%、25.00%;C基因型组分别为45.83%、47.92%、45.65%;35.42%、39.58%、41.67%。B基因型组与C基因型组比较.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血清转氨酶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随访观察疗效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Interferon,IFN)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500万U,肌肉注射,3次/周;治疗组患者30例,在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同时,加用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前12周3次/周,后10周2次/周。两组患者干扰素使用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2、24周以及治疗停药后24周观察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HBeAg定量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组(P<0.05),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方法 189例病人随机分成 3组 ,研究组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 ,对照组A单用干扰素 ,对照组B单用拉米夫定 ,疗程 9个月。结果 3组病人HBsAg阴转率无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 ,3组中HBeAg和HBV DNA均阴转病例以联合用药组阴转率最高 ,与单用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ALT复常率联合用药组最高。结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抗HBV复制在全面改善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7.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路成吉  秦咏梅 《中国药房》2004,15(7):426-427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与干扰素α -2b联合 ;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 -2b ,疗程均为24周 ,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均较高 ,但HBeAg 、HBV -DNA阴转率及随访ALT复常率A组均优于B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 -2b联合具有较好的抗HBV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α-干扰素(IFN-α)联合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HBVM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 DNA同时阳性,ALT异常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100~150mg/d,疗程48周,IFN-α 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24周;单用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用量、疗程同联合治疗组.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第2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 DNA均阴转;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60%(12/20),对照组15%(3/20);HBeAb阳转率分别为50%(10/20)、10%(2/20);联合治疗组1例HBsAg同时阴转,两组HBeAb阳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治疗第8周血清ALT复常率两组分别为75%(16/20)和45%(9/20).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拉米夫定+IFN-α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干扰素α-1b与多种抗病毒药联用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84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法划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干扰素α-1b进行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或胸腺肽或苦参素者分别为B组、C组和D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治疗期间患者肝功能和HBV DNA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四组患者HBV DNA于18个月时的阴转率分别达到42.9%、47.6%、52.4%和76.3%,HBeAg阴转方面为42.9%、42.9%、61.9%和61.9%,HBeAg/抗-HBe血清转换方面为28.6%、33.3%、42.9%和47.6%。结论干扰素α-1b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与其他多种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时疗效有所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以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干扰素组给予干扰素α-2b 5 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监测3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的ATL变化、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24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6.7%,86.7%,96.7%和93.3%;ALT复常率为分别为53.3%,96.7%,96.7%,90.0%,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0%,46.7%,66.7%,63.3%,HBeAb阳转率分别为0,40.0%,60.0%,53.3%,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0.05)。三组病例均以野毒株为优势株,未发现变异。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及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