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康高速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小康高速公路隧道62个隧道洞口为依托,从地形、地质两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得出,不良的洞口地质条件要提前治理;不同地形条件下进洞从正交进洞、斜交进洞、侧向进洞和单向进洞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正交进洞主要采用了"护拱法",斜交进洞主要采用了"半护拱法"和"棚洞法"。单向进洞适用于隧道长度不大、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出洞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导洞出洞再进行扩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程俊武 《公路交通科技》2013,(3):465-467,475
隧道洞口偏压段洞门开挖,应遵循早进洞,减少植被破坏,保证边坡稳定,快速、有效的形成洞门的原则。为保障隧道安全、顺利进洞,永宁高速公路高增隧道左洞出口进洞施工,采用了斜交套拱联合大管棚预支护施工技术,该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隧道洞口零开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工程实际,在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洞口的情况,与等高线正交的洞门零仰坡开挖进洞,与等高线斜交和存在偏压的洞门采用"明洞暗进"法,通过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多因素比选,在基于零开挖的基础上选择更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砒霜坳隧道右线出口软弱围岩段及洞口施工情况:从开挖进洞、长管棚施工、明洞反压回填到双侧壁导坑法成功地穿过软弱地层,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方案的形成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以及监控量测在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洞门形式主要有喇叭口倒斜切式洞门、帽檐斜切式洞门及墙式洞门。设计中优先采用斜切式洞门,以满足安全、环保及乘客舒适性要求。局部地形较陡洞口采用喇叭口倒斜切式洞门,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可采用明做、明洞暗做等工法,充分考虑隧道洞门的稳定因素,优化洞门设计。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隧道进洞施工与后期运营的安全性。蒋峪隧道麻城端隧道结构属于连拱型向超小净距隧道结构过渡段落,原设计采用明挖方式、设置明洞结构,中夹岩柱采用C25混凝土中墙换填处理,后经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将原设计明洞结构变更为暗洞连拱结构、三导洞施工方法,保障了隧道进洞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以及环保性。  相似文献   

9.
老山隧道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建成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单洞总长6805m,最大开挖宽度19.2m。其中软弱围岩占50%以上,隧道洞口段埋深较浅,以软弱泥岩为主,开挖跨度大,围岩白稳能力差。施工过程中在洞口采取了明洞暗做,用套拱、护拱和超前管棚提前进洞;在软弱围岩较多的洞身使用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导坑法和正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等多种开挖方法以及超前管棚,超前导管、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形式。最终安全保质完成了对这一断面大、软弱围岩较多、不良地质现象较多,且长度大的隧道洞身开挖的施工。目前此工程已完工,施工质量在多次检测中受到专家和检测人员的一致好评,工程被评定为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0.
马烨 《隧道建设》2009,(Z2):199-201
福建永武高速公路龙井隧道左线进口因线路与山体斜交,边仰坡开挖较高、较长,洞口为强风化炭质粉砂岩,遇水易坍塌。为了安全、快速进洞施工,采取了半明半暗进洞施工方法,先做明作部分套拱,土体反压套拱,二衬施作完后再作反压挡墙,洞顶填土绿化。此方法遵循了早进洞原则,减少了植被的破坏,保证了边坡的稳定,作者将此施工技术稍作整理,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隧道穿越复杂地层塌方处理的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穿越复杂地层,施工中的塌方发生,针对吉茶高速公路麻栗场隧道塌方情况,进行了塌方原因的分析。文章通过麻栗场隧道塌方处理实例,浅述塌方处理的对策与采用"护拱法"、"护拱法"+"拱上拱"及"护拱法"+"密排工字钢拱架"等方法,进行塌方处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步骤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荣辉  姚占虎  刘康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10-317
新疆G575线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穿越较大超浅埋崩坡积体。为保证隧道在超浅层崩坡积体中安全、快速通过,控制隧道变形、坍塌、滑移等风险,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方式,在发挥盖挖法形成的初期支护钢架 “拱”保护作用下,确保“拱下”洞内自进式管棚施工的安全; 并采用超前自进式管棚注浆预加固松散崩坡积体围岩的施工方式,实现暗洞中安全快速地掘进,确保施工工期。通过对不同进洞方案比选研究与现场实践,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洞内水平收敛进行监测,回归分析量测数据后充分证明: “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对崩坡积体的整体稳定性没有产生影响,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法,在崩坡积体中既可确保安全进洞,还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3.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V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一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临离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工程为例,对吕梁地区公路隧道洞门景观的营造进行分析,针对临离高速公路隧道多的情况,采取统一风格、优化端墙造型、合理选择饰面材质、提炼点缀文化等措施,营造出既便于实施,又特色鲜明的隧道洞门景观,总结出以表现人文景观为主的吕梁地区隧道洞门景观营造要素。  相似文献   

15.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通定高速公路某浅埋黄土隧道工程,采取三维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浅埋段渗流黄土隧道的加固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对黄土隧道浅埋段施行超前管棚加固支护的可行性。针对不同的加固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超前管棚支护下拱顶沉降量减小16.2%,初期支护的轴力最大值减小19.8%。监测结果表明:超前管棚支护与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支护两种工法并用所能减小的竖向位移的百分比(27.8%、28.1%)非常接近,但超前管棚支护能大大节省额外施作超前小导管的费用和时间,有效地控制了拱顶范围内的围岩变形,验证了超前管棚加固支护工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吴敏  黄智 《隧道建设》2020,40(Z1):278-287
为有效解决和控制仰拱厚度不够、强度不足、施工缝翻浆冒泥及上拱等施工质量问题,保障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依托渝昆高铁昭通隧道工程,采用隧道扫描系统检测仰拱开挖断面,确保仰拱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液压自行式整体仰拱栈桥,优化仰拱弧形模板,实现分段分层浇筑和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分离式仰拱端头钢模板,预铺仰拱端头弧形带并安装橡胶背贴和中埋止水带,提高了施工缝质量,减少了施工缝翻浆冒泥现象;设置隧底纵向排水管及逆向导水管等优化隧底排水设计措施,解决了水害造成的仰拱上拱问题;制定并落实隧道仰拱施工质量管理措施。通过在渝昆高铁昭通隧道施工中采取以上措施,实现了仰拱零欠厚,仰拱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缝质量零缺陷。  相似文献   

18.
陈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2):270-276
针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洞口高边坡防护、快速掘进、下穿建(构)筑物措施、洞内变形控制、地表陷穴回填以及地表裂缝处理等技术要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对于黄土隧道的进洞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果“早进洞”存在风险时,也可选择高刷方进洞方案; 三台阶七步法快速掘进不宜一味追求进尺,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工序衔接,实现短进尺、快循环才是关键; 黄土隧道的沉降可以通过采取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减小开挖进尺和及时封闭仰拱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黄土陷穴采用三七灰土、沙泥浆回填措施是可靠的; 隧道浅埋段地表裂缝不易避免,但可通过洞内控制措施来减小其规模,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郭继林 《路基工程》2018,(2):160-164
厦蓉高速公路龙门隧道左洞洞口浅埋严重偏压段,地质条件差,若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开挖进洞,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安全风险极高。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出一种浅埋偏压软岩地层隧道半明拱进洞施工技术,该施工方法在减少或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将隧道衬砌结构外露部分所“缺”围岩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弥补”,同时,该施工方法开挖量小,不会对隧道周边围岩产生明显影响。目前,该隧道洞口按照此方法已经施工完毕,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