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ua Q  Tan J  Liu DX  Wen J  Xing X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088-109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517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72例,女245例,年龄17~82岁,平均(52.0±13.0)岁]和118例健康人[其中男52例,女66例,年龄19~82岁,平均(54.2±13.8)岁]进行PWV检测。结果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PWV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01),而颈-桡动脉PWV无此变化趋势;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P<0.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颈-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舒张压是影响颈-桡动脉PWV的独立因素(各标准化回归系数P<0.001)。结论年龄和血压组分对高血压患者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对大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检测较外周中等动脉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查了76例冠心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内经及血流参数。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冠心病组76例,均按WHO标准确诊,男45例,女3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8±8.8)岁。心律失常型30例,心绞痛型38例,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型7例,隐匿型1例。患者均予以常规扩冠、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处理。另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6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对11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Willis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闭塞组又分为眼动脉侧支组(40例)和无眼动脉侧支组(70例)。另设80例无颅内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变侧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信号搏动指数(评估流入压力和远端血管阻力的指标)眼动脉侧支组和无眼动脉侧支组之间无差异,但是Willis环侧支通路[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对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有明显作用。病变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眼动脉侧支组明显低于无眼动脉侧支组。结论眼动脉侧支对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动脉床的血管阻力作用有限,而Willis环侧支在脑灌注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相似文献   

5.
赵吉明  雷文英 《山东医药》1998,38(11):22-23
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脑动脉血流速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冠心病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40~87岁(平均58岁)。均有3年以上冠心病史,其中心绞痛48例,心肌梗塞20例。健康对照组80例,男...  相似文献   

6.
动脉搏动指数对评价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120例无脑卒中、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检测了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和Gosling搏动指数(PI)。结果 糖尿病组ICA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并发症患者MCA和ICA的PI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和对照组,BA的P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I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r=0.48)。结论 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TCD所见,提示PI可反映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王刚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77-2379
颈总动脉(CCA)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其中右侧CCA起自头臂干,左侧CCA直接起自主动脉弓,CCA的粥样硬化病变会造成动脉血管狭窄甚至破裂,粥样硬化斑块如果脱离会引起血栓,两者均会使脑部血流供应不足,进而诱发脑梗死[1].本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拟探讨CCA病变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60 ~ 75[平均(65.8±2.7)]岁,参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005版)》,并行CT检查均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精神和肢体运动障碍,脑梗死部位:左侧15例,右侧19例,双侧及脑干8例;伴高血压病史31例,伴高血脂病史19例;彩超检查:CCA双侧病变13例,CCA单侧病变29例.另同期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无脑梗死或心血管类疾病史,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 ~77[平均(67.1±1.8)]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侧支循环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33例,行双侧经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Willis环、颅内大动脉和眼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及血流信号,记录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并对健侧或患侧颈总动脉行压迫试验。结果经颅超声造影对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84.6%、56.5%,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74.71±13.07)cm/s vs(100.46±19.15)cm/s,P<0.01]。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N)治疗较为困难,预后不良。大黄庶虫虫丸治疗老年DRN有较好疗效,并对病人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6例(91只眼)DRN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DRN分期标准〔1〕。男24例,女22例,年龄60~74岁(平均63.66岁),单纯型81只眼、增殖型10只眼。治疗均以糖尿病饮食控制为基础,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1~73岁(平均64.23岁),单纯型40只眼、增殖型5只眼;治疗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60~74岁(平均63.33岁),单纯型41只眼、增殖型5只眼。组间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按NCEP ATPⅢ标准,对其中腰围按国内增大切点加以修改,诊断MS患者80例(MS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9±6.2)岁。非MS患者80例(对照组),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6±4.7)岁。两组均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MT,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MS组颈总动脉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01);颈内动脉IMT也明显厚于对照组(P<0.001)。性别对颈动脉IMT无影响。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与年龄、腰围及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颈内动脉IMT增厚率,MS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应常规检测MS患者的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时眼部血流的变化。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于我院脑卒中中心收治的5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住院患者进行详尽的眼部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全脑动脉及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结果:50例患者经DSA证实有20例存在眼动脉血液逆流。在20例眼动脉逆流患者中,出现过急性眼部缺血症状11例,出现过不同的慢性眼部缺血症状15例。患者有明确的眼部缺血体征9例。20例逆流患者的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7.16±1.33)cm/s与另外30例眼动脉正向血流患者的CRA的PSV(7.64±1.28)cm/s相比较,并没有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5,P=0.209)。结论:严重的ICAS时,出现眼动脉血液逆流,并不一定会发生眼部缺血性病变。眼动脉血液逆流是眼部缺血产生的高危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急性血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1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我们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TOBS患者,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临床资料 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58 ~81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既往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7例、脑血管病史5例、房颤病史3例.有长期吸烟及嗜好饮酒者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结果单纯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U形图像8例;TCD显示,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流速代偿性增快。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同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不典型U形图像13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部分可见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7例患者因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无U形图像。结论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可准确识别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年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层次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3 79例中年正常人和 80 7例不同危险层次中年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 ,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 ,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结果 高血压病与正常对照组PSV、EDV、RI、PI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呈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低危与中危者各参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 5 )。危险层次至中危后 ,随着危险层次的提高 ,PSV、EDV逐渐减低 ,RI、PI逐渐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彩色多普勒能反映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层次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 ,有望成为临床评估高血压病病情危重度的一项定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的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病例选择 :心肌梗死患者 5 6例 ,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5 8.0± 4.3(48~ 74)岁 ;对照组 40例 ,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  选用 ATL MARK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薄枕垫肩 ,头偏向对侧 ,将探头沿血管走行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纵切面 ,于二维颈动脉长轴切面及彩色血流显象 ,逐段观测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 -中层厚度 (IMT) ;用脉冲多普勒逐段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 ,测量频谱参数 :…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 77例均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6例 )与对照组 (4 1例 )。治疗组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3 9岁~ 75岁 (5 6.5岁± 7.3岁 )。其中并发高血脂 2 4例 ,高黏血症 2 1例 ,高血压 7例 ,冠心病 7例 ,糖尿病 13例。对照组男 2 4例 ,女 17例 ,年龄 43岁~ 76岁 (5 4.3岁± 6.1岁 )。其中并发高血脂 2 7例 ,高黏血症 2 4例 ,高血压 8例 ,冠心病 9例 ,糖尿病 14例。临床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见表 1)。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相似文献   

17.
梁江久  李荔 《山东医药》1999,39(13):12-12
近年来,我们对28例高血压病(Ⅱ期)和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旨在为临床诊断眼底动脉硬化、预防缺血性眼病及心脑血管事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1资料与方法本文高血压病组男26例,女2例;年龄55~90岁,平均71±1...  相似文献   

18.
104例老年高血压病人颈部动脉CDFI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0~12月,我们采用美国Acuson128型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对104例老年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检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6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4例,男50例,女54例,年龄60~92岁(平均68.5岁)。患高血压病2~20年,收缩期血压21.3~28kPa,舒张期血压12.7~15kPa,从同期体格检查中挑选出100名无心、脑、肾血管疾病及明显颈椎病且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等均正常的健康老人男女各50例作为对照组。每人均检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预…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0~ 12月 ,我们对 12 82例 4 0岁以上查体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其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现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0 4 3例 ,女 2 39例 ,年龄 4 0~ 88岁 ,平均 5 6岁。采用 ACUSON12 8xp/10电脑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7.0 MHz) ,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 (CCA)及颈总动脉分叉部 (BIF)、颈内动脉 (ICA)、颈外动脉 (CEA)进行检测 ,分别测定其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内膜厚度 (IMI) >1.0 mm、BIF>1.2 2 m m为增厚 ,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分布 彩色多普勒频谱测量最…  相似文献   

20.
王晓雪 《山东医药》2007,47(5):70-70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历时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相应供血区供血障碍,常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是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002~2006年,我们收治100例TIA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临床资料:100例TIA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龄37~81岁,平均63.4岁;病程0.5d~8周。既往有高血压病65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7例,风心病4例,高脂血症26例,眼底动脉硬化13例;脑血管病家族史6例;活动中或情绪激动下发病52例,睡眠中发病16例,安静状态下发病23例,发病状态不详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