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滴虫、霉菌、淋菌性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细菌学检查对这三种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采用较简易的检验方法,检查366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感染滴虫、霉菌、淋菌三种病原体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祁瑞娟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03-104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法在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湿涂片直接镜检和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油镜镜检的方法,对2014年5-7月份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455例阴道分泌物,运用湿涂片和革兰染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体检测。同时,和我院近年来不染色标本298例进行对比。结果:湿片法和革兰染色结合法,总检测人数455人,霉菌检出79人,检出率17.4%,滴虫检出48人、检出率10.5%,线索细胞检出49人、检出率10.8%,滴虫+线索细胞检出3人、检出率0.7%,线索细胞+霉菌检出6人率检出率,1.3%,清洁度在Ⅲ-Ⅳ度者129人,检出率28.4%.湿片法总检测人数298人最对照,霉菌检出31人,检出率10.4%,滴虫检出32人、检出率10.7%,线索细胞检出14人、检出率4.7%。结论:运用湿涂片和革兰染色法相结合的方法较直接湿涂片霉菌和线索细胞的检出率较高,滴虫的检出率不受影响,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方法简便,对生殖系统炎症诊断的价值优于湿涂片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铜陵市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霉菌及滴虫检出率,探讨该地区霉菌性及滴虫性阴道炎发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妇科门诊4187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湿片法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阴道分泌物霉菌及滴虫检出率。结果 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霉菌检出率依次为15.2%、13.6%、12.1%、6.5%、3.4%,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霉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组、≥60岁组(P0.01);滴虫检出率依次为2.0%、6.8%、18.2%、5.9%、1.4%,40~49岁组滴虫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铜陵市霉菌性阴道炎好发于20~49岁女性,滴虫性阴道炎好发于40~49岁女性。  相似文献   

4.
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CTB)技术,简称CTB技术(法),即在一张自带涂片上同时进行滴虫、霉菌、纤毛菌、淋球菌、加特纳球杆菌及癌细胞等多项检查。妇女白带检查可对许多妇科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往检查有多种方法,如白带常规查清洁度、滴虫、霉菌,革兰氏染色查某些细菌,H—E染色查癌细胞、核异质细胞等。CTB法能在一张片上进行多种检查,减少了日常工作中多项样本处理的不便,适合于大规模普查妇科疾病及早期发现疾病。  相似文献   

5.
梁雪岩  王兰珍 《甘肃科技》2013,(23):155-156
探讨了阴道五联检试剂和传统湿片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检测和临床运用。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妇产科就诊的288例(年龄22~60岁)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阴道五联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结果与湿片检测及革兰氏染色检查呈显著相关。阴道五联检测剂作为一种干化学酶法,可反应阴道致病菌的寄生状况,正常菌群的生态状况、阴道清洁度的疗效评价,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淋病奈瑟氏菌是淋病的病原菌,它是一种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存在于急慢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及其新生儿眼结膜分泌物中,是淋病的致病菌。自1993—1995年,对我院门诊科,妇产科的住院患者300名疑为性病患者中查出180例淋病双球菌感染阳性,不同职业、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检测分析。一、检查对象与方法(1)检查对象:门诊科、妇产科和住院疑为淋病奈瑟氏感染者。表1性别、年龄分析表(2)标本取材;男性患者,以无菌棉签直接取尿道脓性分泌物;女性患者,以无菌棉签直接取阴道分泌物。(3)方法:将上述所取标本,直接涂于洁净的玻片…  相似文献   

7.
李敏  叶红 《黑河科技》1998,(4):50-50
阴道分泌物涂片镇检(重点检查清洁度、寄生虫、细菌),是妇女病普查工作中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检查项目。我院对168例检查对象进行了该项检查,初步了解了正常人群中阴道分泌物情况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已婚育龄妇女168人,其中有工人、教师和其它职业者,年龄23-54岁之间。2、标本收集:在一涮洗干净的空安瓶中,置入适量的温生理盐水,用清洁的棉签取被检者的阴道分泌物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安瓶中,镜检时以棉签涂于清洁玻片上。3、收集标本要求:阴道窥器不徐润滑剂,检查前不…  相似文献   

8.
李依萍 《甘肃科技》2012,28(16):151-153,165
为了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本院手足外科患者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共送检374份标本,232份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62.0%;共检出致病菌2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9株,占69.1%,主要菌株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80株,占15.8%,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8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期妇科病普查妇女对照组。结果妊娠晚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8%,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5%、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如%、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这与孕期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326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并设非感染对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结论 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而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烧伤病人感染菌生态学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4年~1997年烧伤创面分泌物,各种导管插管,血液标本226份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8份(58.8%),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60份,阳性120份(75%),导管插管标本40份,阳性10份(25%),血液标本26份,阳性8份(30.8%);共检出细菌14种153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高居第一位,占23.5%,绿脓杆菌次之,占17.6%。药敏结果提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去甲万古霉素最敏感(100%),其次为环丙沙星(87.7%),其它均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舒普深、复达欣耐药率最低。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取代绿脓杆菌上升为第一位优势菌,且只对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妇科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出状况、菌群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取有自觉阴道症状到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92份标本中念珠菌阳性标本55例,检出率28.6%,汉族和少数民族妇科门诊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5.7%,差异无显著性(P=0.324);56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2株、光滑念珠菌12株、克柔念珠菌5株、热带念珠菌4株、其它2株。56株念珠菌对KETO、FCZ、5-FC和Amb的耐药率最高的是KETO,达73.2%;最低的是Amb,无耐药株。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白色念珠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光滑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本地区妇科患者阴道异常分泌物检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存在普遍耐药现象,对两性霉素B基本无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8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期妇科病普查妇女对照组.结果 妊娠晚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8%,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5%、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0%、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这与孕期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326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并设非感染对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结论 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而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8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期妇科病普查妇女对照组。结果妊娠晚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8%,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5%、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0%、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这与孕期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326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并设非感染对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结论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而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年中妇科门诊绝经后阴道出血486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宫颈刮片、分泌物涂片、阴道镜、B超、组织活检、诊刮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进行分类.结果 阴道炎最多152例(31.28%),慢性宫颈炎108例(22.2%),功能性子宫出血66例(13.58%),宫内节育器64例(13.17%),恶性肿瘤25例(5.14%).结论 炎症是PMB的主要原因,功能性子宫出血次之,随着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异常出血中因恶性肿瘤所致者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5.
对1320例妇女生殖道分泌物涂片进行AO荧光染色体检测,其中检出霉菌309例,占23.4%;滴虫104例,占7.88%;加特纳氏菌171例,占12.95%;衣原体86例,占6.52%;淋菌13例,占0.98%。实验证明,改进的AO荧光染色体具有快速、简单、价廉、准确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需氧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的菌群分布情况,了解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湿片镜检并结合临床特征选取AV和疑似AV患者360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60例标本中有98例为混合感染,阴道分泌...  相似文献   

17.
刘凤 《遵义科技》2005,33(1):42-43
因小儿在妇科门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诊治中医护人员态度必须亲切,才能取得患儿的信任,检查必须轻柔,还应强调对分泌物的检查,但应注意无创。小儿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外阴阴道炎的诊治水平近年有很大提高,以全身治疗为主,对于严重的外阴阴道炎可采用抗生素阴道灌洗,目前主张短期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岩 《杭州科技》2001,(3):45-45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据氟康唑的药理学特性,试用口服氟康唑150mg/d,连续ZD治疗真菌性妇科炎症(外阴阴道炎)46例,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⒈ 病人来源。46名病人均为鲁家峙妇女病专科门诊的非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已婚占87.8%(40/46)。 ⒉ 临床表现。⑴46例中有外阴搔痒40例,分泌物异常41例,干酪样白带38例,阴道粘膜充血33例。另伴有滴虫性阴道炎7例,伴尖锐湿疣4例,伴宫颈糜烂2例。⑵全部病人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均查到大量的、成群的真菌孢子和菌系。 ⒊ 治疗方法。⑴氟康唑胶囊(第二军区大学药学…  相似文献   

19.
对1320例妇女生殖道分泌物涂片进行AO荧光染色体检测,其中检出霉菌309例,占23.4%;滴虫104例,占7.88%;加特纳氏菌171例,占12.95%;衣原体86例,占6.52%;淋菌13例,占0.98%.实验证明,改进的AO荧光染色体具有快速、简单、价廉、准确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年中妇科门诊绝经后阴 道出血486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宫颈刮片、分泌物涂片、阴道镜、B超、组织活检、诊刮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进行分类。结果阴道炎最多152例(31.28%),慢性宫颈炎108例(22.2%),功能性子宫出血66例(13.58%),宫内节育器64例(13.17%),恶性肿瘤25例(5.14%)。结论炎症是PMB的主要原因,功能性子宫出血次之,随着年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异常出血中因恶性肿瘤所致者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