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应用卡尔、费休方法对我国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和电容器等电力设备中的固体绝缘介质的微量水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对电力变压器两个真空干燥工艺(即蒸汽加热真空干燥和挪威国民工业公司的低频电热真空干燥工艺)的干燥终点含水量作了实测和对比分析。介绍了实验方法,给出了大量的测试数据,提出了改进变压器缘绝处理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库仑法测定绝缘油中微量水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此法对运行中和新安装的变压器及互感器油中的含水量以及对受潮变压器带电真空滤油干燥处理过程中油中含水量进行了监测。文中认为,这是鉴别充油电气设备是否受潮、予防事故于未然的一种方法。但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和经验。 (一)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应开展对变压器,互感器等充油电气设备的油中含水量测定。通过测定,充油前可判断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测定电池材料中微量水分的新方法 ,它是基于在适当条件下 ,测定蒸馏水及材料中水分的蒸发热 ,从而间接测定材料的含水量。用该方法测出的 4种材料的含水量 ,其标准偏差范围为 0 .0 2 %~0 .0 8% ,实验证明 ,材料的DSC曲线上的热峰是由水蒸发引起。该方法与常规的卡尔费休法和质量法等相比 ,具有准确、快速和样品量少等特点 ,更加适用于易吸潮材料中水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绝缘油中微量水份的测定工作,在电力系统中已有不少单位着手开展,以便更有效地对充油电力设备进行监督。而油浸纤维绝缘材料的含水量测定工作则尚未开始。但是无论从直接了介纤维绝缘材料本身的受潮情况,完整地掌握纤维绝缘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或是为了考察水在油、纸绝缘材料中的平衡关系等目的,都需要建立起测定纤维绝缘材料中含水量的分析方法。今根据若干国外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以及有关的实验,摘要介绍几种测定方法。一、溶剂萃取法室温下以溶剂萃取纤维绝缘材料中的水份,用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得其含水量。此法适用于新、旧油浸电力绝缘材料。含水量为0.1-7.0%范围的准确度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在煤质工业分析过程中,发现标煤灰分和挥发分测定结果准确度较低。进行原因分析,初步判断是由实验当天空气湿度大,测定灰分和挥发分时所用空白坩埚和测样坩埚储存条件不一致所造成的。通过对比实验对此结论进行验证,又从理论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发现空白坩埚和测样坩埚含水量不一致,对浮力效应校正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其影响趋势与实验测定值误差趋势相一致。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保证煤质工业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六氟化硫设备中的含水量检测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对六氟化硫气体中含水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不同含水量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实验测量,获得了不同含水量六氟化硫气体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研究了六氟化硫气体中的水分对太赫兹波的吸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六氟化硫气体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都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根据不同水分含量六氟化硫气体的吸收系数反向推测出含水量,实现对六氟化硫气体的含水量检测.研究六氟化硫气体中含水量的太赫兹吸收光谱特性,对于快速、准确检测高压电器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的含水量及排除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聚合物微量水分的方法,即解吸—色谱法,对XLPE、PP和PET中的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测量结果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校正温度及含水量对变压器固体绝缘频域介电谱(FDS)数据的影响,基于空间曲面拟合技术,提出了一种考虑温度及含水量协同效应的FDS数据温度校正模型。通过对4种不同含水量的油浸绝缘纸板进行变温实验,基于主曲线技术提取其平移因子,建立了含水量、测试温度以及平移因子数值的函数模型,最终得到实验室条件下用于变压器固体绝缘频域介电谱温度校正的通用模型。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FDS曲线温度校正方法的准确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水分能降低充油高压电器的绝缘性能,严重的能影响设备制造质量和运行安全。因此测定绝缘材料中含水量的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绝缘材料中含水量的测定,到目前为止曾研究过的有重量法和萃取-微库仑法。重量法虽不需要什么昂贵的仪器,但方法灵敏度低,对测定浸油的绝缘材料含水量来说,不能  相似文献   

10.
土石坝的渗流场是由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区组成的统一体,由于受测定非饱和土渗流参数的试验设备限制,考虑非饱和区的土石坝渗流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不多.本文根据国外实验室测定的体积含水量曲线,结合国外研究者提出的体积含水量曲线、渗透性函数的估算方法,在考虑非饱和区的情况下,对均质土坝的稳态渗流、瞬态渗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D-STATCOM的控制方法直接影响其补偿精度、开关频率和功率损耗。为保证D-STATCOM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并降低开关频率,提出了结合空间矢量法的滞环电流控制新方法。通过滞环电流控制法与空间矢量法结合,将D-STATCOM跟踪误差进行分区域处理,针对不同大小的跟踪误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降低开关频率。同时,考虑到采用不同控制方法时D-STATCOM具有不同的补偿延时,对电流误差限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仿真和试验样机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D-STATCOM开关频率且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直流电动机无传感器测速的实验方法,并选取了三台不同结构的直流电动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中,有两例与现有的测速公式相同,一例与现有的测速公式稍有出入。若在公式中去除磁极对数这一因子,三例均能与此吻合。实验结果提示,传统的无传感器测速公式有修正必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轴转台搭载2D激光雷达进行场景扫描的系统中的激光雷达动态位姿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利用V形棋盘格标定板进行位姿估计的方法。通过相机拍摄标定板上的两条光条直线的图像,提取光条直线特征,计算光平面及两条光条在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再结合雷达提供的扫描数据,计算出雷达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变换关系;通过控制转台做3次以上的旋转运动,解算出转台轴在相机坐标系下的直线方程,拟合出雷达光心、雷达坐标系的坐标轴关于转台旋转角度的函数关系。位姿估计实验中计算得到的雷达光心位置与样本的平均误差在1.2 mm以内,计算得到的雷达坐标轴方向与样本的平均误差在0.7°以内;目标测量实验中通过单轴转台搭载2D激光雷达对目标尺寸测量的平均误差在3 mm以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GIS三相同壳母线VFT相电压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GIS三相同壳母线VFT相电压测量系统的组成,以及三相同壳母线模型和电容传感器的结构。为了测量GIS三相同壳母线的VFT相电压,需要3个电容传感器。3个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A、B、C三相VFT电压有线性关系;对线性关系因子矩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它的实测和校验方法。最后,给出了三相VFT电压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微波法在三种不同反应体系:蒸馏水、异丙醇、乙二醇中,制备三种Pt-Co/C催化剂,运用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的方法,测试了不同反应体系中制备的Pt-Co/C催化剂在H_2SO_4和HClO_4溶液中,有、无CH_3OH时,对O_2的电催化还原情况,并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制备的三种催化剂抗甲醇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三种不同反应体系制备的Pt-Co/C催化剂中,在乙二醇反应体系中制备的Pt-Co/C(3)催化剂对O_2电催化还原性能最好,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甲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软锰矿MnO_2含量的准确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软锰矿中杂质含量较多,影响MnO_2含量准确分析的问题,比较了三种常用的MnO_2含量化学分析方法,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分析软锰矿中MnO_2含量的准确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矢量控制异步电机静止时的参数离线辨识方法。该方法采用直流实验辨识电机的定子电阻,采用逆Γ等效电路模型进行转子电阻、定转子漏感以及互感辨识,通过两次不同频率的单相实验辨识电机的等效转子电阻、总漏感以及等效互感,再由一次单相实验的电抗值,采用迭代法提高等效互感的精度,根据逆Γ等效电路参数解出异步电机的转子电阻、定转子漏感及互感。使用该方法可以在静止状态下准确辨识出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所需要的电机初始参数,而且辨识原理相对简单、辨识精度高,能够满足高性能矢量控制系统的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8.
差热分析法检测MnO_2电气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4种天然锰粉的差热分析(DTA),测定锰粉中γ-MnO_2,转变为Mn_2O_3的相变峰温度,计算其峰面积其结果与做成试验电池放电结果进行比较,得出DTA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该法用于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检测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93年局属电厂垢及腐蚀产物模拟试样统检中氧化钙、氧化钙和氧化镁测定结果偏低问题的分析、试验,查明了影响氧化钙和氧化镁测定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即氢氧化铁胶体的干扰影响。通过试验,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加掩蔽剂三乙醇胺的掩蔽方法,从而消除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干扰,扩大了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串联谐振逆变器最佳死区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理论上分析了串联谐振逆变器中死区处于不同位置时的工作过程;论述了不同死区宽度对逆变器换流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最佳死区的选择方法,并经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