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明清建筑艺术体现在其主要成就的宫式建筑,学宫就是宫式建筑之一,孔庙(文庙)和旁边宫学合一的设施才被称之为学宫,因此其兼有祭祀先圣孔子和教育培养人才的功能。现存孔庙多是明代和清雍正时的遗物。庙里所有建筑的修建都由朝廷主持,通行明清官式做法。学宫是古代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学堂,学宫里的状元桥也是学子们梦想通往仕途的桥梁,、每一座学宫的大成殿内,都可以看到封建帝皇为孔子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作为一朝天子都对孔子有如此的赞美,证明了孔子及学宫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及价值。历代学宫担负弘扬孔儒之学、承传中华民族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张辞 《现代装饰》2015,(1):181-182
顾家大屋是广东省内现存的清代石板建筑群,本文对顾家大屋建筑装饰中的壁画艺术从装饰内容到图案寓意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保护建议。位于广东省新兴县新城镇枫洞村的顾家大屋,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清朝大型青砖石板古建筑群。顾家大屋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青砖瓦木结构,石板为基础。现存完好的建筑22座,其中同时兼备苏式结构建筑风格和岭南广府建筑特色的大屋12座。顾思贤兄弟、父子在苏州为官,清代同治年间顾氏仿照苏州房屋兴建,距今  相似文献   

3.
对梅州灵光寺大殿、兴宁学宫大成殿、长乐学宫大成殿等三栋殿式建筑的平面形制、构架特征、营造尺度进行分析。通过三者之间及与岭南其它地区殿堂建筑的比较研究,探究其建筑特征与源流。得出灵光寺大殿受客家移民文化影响,具有早期建筑特征,而另外两个学宫大殿,由于清末兴宁盆地与广府地区交融密切,具有岭南殿式建筑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广东著名的三大祠庙之一(另两座为德庆龙母祖庙和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其建筑和装饰艺术,集岭南建筑和装饰艺术之大成,是岭南建筑和装饰艺术之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事件     
《中华民居》2014,(10):123-123
1.长沙:古树压垮千年书院 8月18日14时50分许,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一棵古树突然齐根折断,巨大的树体倒向文庙大成殿,导致大成殿一半左右的建筑垮塌,当场造成3人被压。岳麓书院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年间,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一千佘年来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受损的大成殿并不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抗战时期,岳麓书院被日军轰炸,大成殿等多处古建筑被毁。抗战胜利后,大成殿得到了重修,受制于当时国力艰难,建筑质量并不高,用的材料也很一般。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历史的宝蕴楼是故宫里唯一一栋现存的西洋小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是民国时期在原清朝咸安富旧址之上建造,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即咸安门).它建成于1915年,总建筑面积约1650平方米,长期作为文物库房使用.现在建筑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科学而谨慎的保护修缮.  相似文献   

7.
会馆是同乡人在异乡修筑的聚会联络和办事的馆堂,兴起于唐代。天津会馆的兴起在清朝康熙年间。广东会馆是现存装修最精美,规模最大的一座,后成为全国第一家戏剧博物馆。天津广东会馆采用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体系,融合了北方和南方建筑手法,瓦顶和墙体为北方风格,内檐和兴修又具广东潮州建筑的特色,为我国稀有的会馆建筑。会馆的装修,采用重点装饰的处理方法,以木雕为主,辅以砖、石雕刻,无一不精。广东会馆戏楼的伸出式舞台,符合各国现代剧场舞台设计家所追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曲阜孔庙大成殿现座落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中心城区,曲阜市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家乡。孔庙大成殿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的孔庙古建筑。一、大成殿的前世今生大成殿因北宋而兴,也因北宋末期衰败而毁于一旦。它始建于宋朝的天禧二年,即1018年,后来由于北宋步入了衰败,战火连年不断,最后大成殿变成了一座废墟。到了金代皇统九年,即1149年,大成殿又进行了重建,尔后到了明朝的明昌五年,即  相似文献   

9.
孔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曲阜孔庙是中国现存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它是全国各地孔庙的本源 ,地方孔庙形制依循曲阜孔庙 ,它们数量众多 ,遍及全国各地 ,清朝未年时全国共有 15 6 0多座孔庙 ,而且地方孔庙绝大多数因学校而设 ,它们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办学校 (即学宫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6,(20)
正曲阜孔庙大成殿位于山东曲阜市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目前祭祀孔子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之为"圣庙"。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之为"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于是下诏书更名为"大  相似文献   

11.
《中州建设》2011,(21):F0003-F0003
南海禅寺位于驻马店汝南县城东隅,是亚洲十大寺院之一,又名小南海。始建于明嘉靖年问,占地600余亩,已有千年历史,历史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该寺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美,可谓集中国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之大成。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平面呈边长80米的正方形,超过故宫太和殿与山东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规模,号称“亚洲第一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成为发展的新方向,基于此,文章从建筑装饰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重要性、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与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区别、建筑装饰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建筑装饰设计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策略、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原则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内乡文庙始建于元大德 8 年,其主体建筑大成殿保留有较多宋元时期建筑构造特征,是研究早期建筑遗存的重要参考,同时其建筑梁架上保留有中原地区风格的建筑彩画,也是研究地方风土彩画独特性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图结合近期运用 3 维点云扫描技术对其进行的扫描成果和对室内彩画的现场调研进行梳理分析,试探讨南阳市内乡文庙主殿大成殿的建筑及其内部装饰所具有的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韶州府学宫大成殿为例,着重从建筑沿革、建筑型制及尺度分析入手,探讨粤北地区殿堂建筑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大成殿构架中上层檐柱支撑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建筑构造上在檐下采用粤北地区较常见的朵式插栱,总结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不再满足普通的住宅条件,目光转向了房屋的装饰装修。藉此,原来只是小打小闹的建筑装饰装修市场日益红火,几年间已延伸到几乎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富裕乡村。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从事装修施工的企业已近五万家,拥有近300万名职工,全年工作量总值达o对亿元,住宅装饰装修工作量总值在利用亿元以上。随着建筑装饰装修的方兴未艾,建筑装饰队伍的日益扩大,建筑装饰装修上的一些技术问题也逐渐暴迈出来:一、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师出无门,随意性的装饰设计比比皆是。有些装饰队伍根本就…  相似文献   

16.
吴放 《建造师》2009,(2):38-45
山陕甘会馆建筑格局严谨,规模宏大。从其功能上来说其历史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之大成,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感更是登峰造极。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7.
田文高  李嘉华 《四川建筑》2004,24(4):44-45,47
山陕甘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间春秋楼竣工。会馆建筑格局严谨,规模宏大。会馆建有照壁、牌楼、钟鼓楼、正殿等。其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之大成,雕刻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感更是登峰造极,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8.
丁家元 《华中建筑》1990,(1):52-53,47
南平文庙,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原公安县旧县址所在的南平镇。据文献记载,文庙在明代时就有黌墙、棂星门、礼门、义路、大成门、大成殿、启圣殿、东庑、西庑等建筑组成了一个较大的院落。另外,在院落的东、西两侧还各建有一个较小的庭院,分别由照墙、东斋、西斋等组成。也就是说,文庙的总体布局是由一个大院落和两个小庭院,以三条纵向中轴线用对称的形式构成(图1),形成了既主次分明,而又统一的整体。其规模甚大,气势壮观。但文庙的大部分建筑,早年均毁于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0)
文章以关中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分布状况,探寻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手法,总结现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图案题材及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通过梳理与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劳动人民的淳朴民风、特有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关中地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泉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一脉,亦是中华人民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民居中的建筑装饰则是表达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对泉州现存民居的调研,以泉州民居中建筑装饰极具代表性的蒋报企故居为例,将故居类比成叙事文本,通过空间体验的两种方式解读建筑装饰的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粗读搭建民居建筑的语义背景系统,划定叙事情节;精读通过构建虚拟图像,从空间位置、材料技艺、题材内容三个方面解构建筑装饰作为叙事词汇所展现的叙事性质。探究故居主人作为叙事者如何通过建筑装饰向接收者传达其精神内涵,以期为传统建筑装饰提供可参考的解读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