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静茹 《河北中医》2012,34(12):1795-1796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是一种发生最早、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神经—肌肉接头处出现传递障碍,其症状集中于眼外肌,其他部位不受累及。患者多因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和眼球活动障碍等原因就诊。2008-09—2009-06,笔者采用升阳举托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60例,并与补中益气汤治疗60例对照观  相似文献   

2.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指仅眼外肌受累,出现眼睑下垂,可伴斜视或复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痿证"、"睑废""视歧"等范畴.王新志教授以升陷汤加味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指仅眼外肌受累,出现眼睑下垂,可伴斜视或复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痿证"、"睑废""视歧"等范畴.王新志教授以升陷汤加味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指仅眼外肌受累,出现眼睑下垂,可伴斜视或复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痿证"、"睑废"视歧"等范畴.王新志教授以升陷汤加味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孙某,女,60岁,2003年12月8日就诊。因左上眼睑下垂半年,复视20d,曾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给予溴吡斯的明30mg,1日2次,因服后腹痛、腹泻频繁而停药。就诊于我科。症见左眼上睑下垂掩及瞳仁,上抬无力,复视,纳食较前量少,舌淡苔白,脉虚沉。据“下者举之”之原则,  相似文献   

6.
温针合梅花针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临床表现为上眼睑下垂 ,属中医的目不开、睑废等范畴。 1997- 0 7~ 2 0 0 0 - 0 5,我们采用温针合梅花针治疗 36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2岁 ,平均 4 2 .6岁 ;病程最短 14日 ,最长 6个月 ,平均 52日 ;左眼 13例 ,右眼 16例 ,双眼 7例 ;其中上睑下垂遮盖整个瞳孔 ,如睡眠状者 11例 ,其余下垂程度为部分或不全遮盖瞳孔 ;伴有复视或视力不正常者 13例。全部病例经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后均症状减轻 ,符合重症肌无力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2 .1 温针…  相似文献   

7.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 ,需长期服用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 ,西医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并且长期服用强的松副作用大。笔者运用补气健脾法对 38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进行治疗 ,并对其持续 2年随访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有单眼或双眼睑下垂 ,或合并有复视、眼肌疲劳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其诊断标准符合 7年制神经病学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其中 ,男性 16例 ,女性 2 2例 ,首诊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年龄 4 5岁 ,平均年龄为 2 8.6岁 ;首诊病程 3月~ 10年 ,平均病程为 3.5年…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应用毫针针刺治疗复视15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5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病人。其中脑梗塞7例,重证肌无力(眼肌型)3例,眼肌麻痹5例;病程最短者6天,最长3个月;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38岁;男性9例,女性6例。上述7例脑梗塞病人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且有住院治疗史;5例眼肌麻痹病人中,2例有住院史。2治疗方法取穴:攒竹、阳白、四白、瞳子髎、风池;脑梗塞半身不遂者,配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重症肌无力者,配合谷、足三里;眼肌麻痹者,配合谷、太冲。刺法:患者平卧体位,术者用1寸毫针斜刺攒竹、阳白、四白、瞳子髎、风池穴,适度得气后,留针30 m in;隔日1次。3疗效观察15例复视病人,最少针刺治疗20天,最多的70天,临床效果见表1。表1针刺治疗复视疗效结果(例)病名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脑梗塞5 1 1 0 100重症肌无力2 1 0 0 100眼肌麻痹3 2 0 0 100合计10 4 1 0 1004典型病例李某,女,45岁,医生。主诉视物双影2月余。2个月前患者感冒,无发热,后视物时双影,曾在外院诊断为眼肌麻痹,应用激素等治疗,住院2次,近2月余...  相似文献   

9.
苏卫东  陈金亮 《新中医》2010,(4):112-113
<正>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眼外肌对乙酰胆碱数目缺乏最为敏感,故当乙酰胆碱合成障碍致神经末梢突触处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时,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最容易受累,而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症状。若仅累及眼外肌,称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此型临床多见,笔者对其早期的治疗,略有所悟,略陈管见如下,愿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65.4%(P0.05)。结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横纹肌稍行收缩即易疲劳和经休息后可有恢复。临床上以20~35岁的患者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眼外肌受累后表现为眼睑下垂,闭目无力,晨轻晚重,劳累后加剧,复视、斜视等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肉痿”范畴。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疗效可靠的药物,笔者近20年来,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治疗本病20例,进行了远期随访,获得了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1976年6月至1983年6月,我们单用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4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20岁以下4例,21~30岁5例,31~40岁10例,41~50岁3例,60岁以上2例;工人7例,农民4例,干部7例,职员2例,儿童1例,学生1例,教师1例,医生1例。 (二)诊断本组病例均经西医神经科、眼科检查明确诊断。 (三)体征多数患者眼外肌最先受累,表现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复视等。 24例中,双侧上眼睑下垂者13例,单侧上眼睑下垂者11例(左侧5例,右侧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益气托邪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复发率,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益气托邪汤并用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补中益气汤并用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2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97%,对照组为83.33%;复发率治疗组26.67%,对照组为40%。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益气托邪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49-5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或眼球转动不灵等眼部症状,中医古籍中均有与之相应的记载与论述。上睑下垂,在古籍中称为"睢目""侵风""眼睑垂缓""目睑垂重""睑废"等;视力模糊,古籍中称为"目暗不明""目茫茫""瞻视茫茫""目昏""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蝇翅黑花""目暗生花"等;复视,在古籍中称为"视歧";斜视,古籍中称为"偏视"或"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古籍中称为"目直"。上述病证病机近似,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两虚,而且多伴有风邪侵袭,或外风、或内风,以外风居多,往往夹杂湿热之邪。古籍中所涉及的方药,至今仍用于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上睑下垂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特有症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名对应"睑废"。对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从中医古籍中挖掘与之相近的文献记载,提炼具有中医学特色的症状术语及古籍论述,可为中医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来华 《光明中医》2013,28(9):1841-1842
目的观察中药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患者42例按中医眼科辨证施治方法进行治疗,2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提上睑肌肌力恢复情况和复视恢复情况。结果一疗程后即改善症状者85.71%;连续治疗三疗程痊愈者80.95%;无效14.28%。结论采取中医眼科辨证施治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是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单纯眼睑下垂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眼睑下垂属重症肌无力中单纯眼肌型的病症。其特点为自始至终仅受累于眼外肌而不累及全身其他部位的骨骼肌。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中 ,男性 32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大的 65岁 ,最小的 2 1岁 ,病程最长的 3年 ,最短者 5个月。 38例均为重症肌无力中单纯眼肌型的眼睑下垂。2 治疗方法  取穴 :四白 ,目正视 ,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中。阳白 ,目正视 ,瞳孔直上 ,眉上 1寸。丝竹空 ,眉稍处凹陷中 ,太阳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寸处凹陷中 ,足三里 ,犊鼻穴下三寸 ,…  相似文献   

17.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min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患者轻则仅有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或者眼球转动不灵活等眼肌受损病症;重症者则有四肢无力、全身疲倦、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咀嚼无力,甚至语言障碍不清、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患者伴随有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肌无力危象,症状突然加重而危及生命。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孙申田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临床经验,针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清阳不升、气虚下陷的基本病机,提出了“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针法,强调了补益中气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中药并用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骨骼肌的极易疲劳和休息后一定程度的恢复。经服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暂时改善和恢复。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眼肌型、延髓型和全身型3种类型,其中眼肌型以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斜视和复视,严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类型,属于中医"睢目"、"睑废"、"视歧"、"痿证"等范畴。张运克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肝肾不足,临床治疗本病时,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原则,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