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春 《解剖与临床》2006,11(2):113-114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18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乳腺纤维瘤3例、乳腺窦道2例及乳腺增生病伴腺瘤样变性1例.采用梭形切口14例,心形切口4例.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a,梭形切口术后乳腺的外形8例为优级,4例良级,2例失访;而心形切口均为优级.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心形切口可使术后乳房的外形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外侧支神经切断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引起的放射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实施单纯乳房区段切除术,B组40例实施乳房区段切除乳腺外侧支神经切断术,平均随访1~2年。结果 A组病人疼痛治愈率为62.5%,B组治愈率为95%。结论 乳房区段切除联合乳腺外侧支神经切断术是一种简单、实用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16例实施单乳切除术(66.7%),4例改良根治术(16.7%),4例行保乳手术(16.7%),对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辅以化学治疗,对保乳患者术后给予全乳放疗,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4例乳腺小叶原位癌。经过单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综合治疗,平均随访5年,1例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行乳房单切治愈,余均健在。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是提高乳腺原位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疾病患者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乳腺疾病行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切除的组织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以及术后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种病理诊断结果判定病灶性质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块切除,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经术后石蜡切片检验结果诊断发现,恶性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肿瘤患者32例,非肿瘤病变患者15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显示,恶性肿瘤患者59例,良性肿瘤患者31例,非肿瘤病变患者1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X2=0.019,P=0.890),误诊0例,漏诊1例,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8.28%、95.74%、97.14%。结论:对于行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能够准确、迅速地判定病变性质,为手术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乳腺难触及肿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41例难触及而超声检查发现的50个乳腺肿块行超声定位手术切除。结果:41例病人均成功行肿块切除术。50个肿块中,乳腺癌10(20%)例;非典型增生13(26%)例;良性27(54%)例。结论:在超声定位下不能触及乳腺肿块手术切除操作简单,而且对乳腺疾病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B19-4。患者女性,30岁。2012年因发现左侧乳头溢血3个月余首次入院。体检: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腺外下象限可扪及一大小1. 0 cm×1. 0 cm肿块,质中,边界不清,活动度可,压之可见乳头溢暗红色液体,右侧乳腺及双侧腋下未扪及肿块。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术前检查。B超示左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病灶,行左侧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左侧乳  相似文献   

7.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文献报道乳腺肿块在成年及青年中有增多和年轻化趋势[1]。作者通过乳腺肿块活检最终明确肿块性质,现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6月1 473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192例患者318个乳腺肿块行麦默通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使用的经验。结果 318个乳腺肿块中316个肿块被安全切除,术后出现血肿17例,皮下瘀斑8例,均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以及术后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应用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乳腺肿物切除术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喉罩吸入全身麻醉,观察组行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K细胞、CD_3~+及CD_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0%、16.83%,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肿物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且能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超声在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肿块进行乳腺微创旋切术,并行病理学检查,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33个肿块中22个为纤维腺瘤,7个为乳腺腺病,4例为乳腺囊性增生.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经随访,未见复发现象.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是一种安全、准确和有效的根治乳腺良性肿块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1.
乳腺骨肉瘤1例张帆患者女,46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肿块5月余,直径约1.0cm,未行任何治疗。近2月发现肿块逐渐增大伴有阵发性刺痛,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无效。无乳头溢液及结核病史。体检:双侧乳腺对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肿块,直径约4cm,质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超声引导下对不可触及乳腺肿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患不可触及乳腺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比较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比较组采用常规普通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短、瘢痕小以及并发症较少,与比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不可触及乳腺肿块乳腺疾病的疗效佳,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病理结构及年龄分布,探讨其微创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4月对534例1115个乳腺肿块施行微创切除术,并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病理结构及年龄分布的关系.结果:良性肿块占99.3%,依次为纤维瘤(52.8%)、腺病(21.8%)、囊性增生(16%)、增生结节(5.1%)、副乳腺(1.7%)、乳头状瘤(0.7%).纤维瘤、腺病、囊肿及增生主要分布于21~40年龄段(P<0.01).乳腺癌共8例,占0.7%,在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中,6例行保乳手术,1例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另1例放弃治疗;手术7例均随访4~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乳腺肿块大部分为良性结构,微创手术既可以起到干预良性肿块癌变,又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手术方法,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43例,采用乳房后间隙手术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对其手术切口设计、手术步骤、手术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一次切除全部肿块,16例患者放置引,术后引流量小于10 m l后48~72 h拔除,所有病例无积液和积血,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切口呈线状且隐蔽,乳房外观形态良好,乳房未扪及硬块和结节,乳头和乳晕感觉良好。结论乳房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手术方法可行,手术效果满意,可供临床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15.
乳腺细粒棘球蚴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4岁,因“左乳隐痛10余年,左乳肿块1月余”以“左乳肿物性质待查”入院。体检:左乳内上象限10-11点距乳晕5cm处可触及一约1.0cm×2.0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欠佳,边界尚清,有压痛。于人院后第3天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胸大肌筋膜近乳腺有一直径1.5cm大小的囊性包块,切除送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胸部乳腺部位肿块1年半于1997年11月24日在外科门诊行手术切除术。查体:左胸部乳晕内下方可触及4cm×3cm×2cm大小的肿块,边界清,可活动,与胸壁皮肤无明显粘连。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组织,界限清,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易...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78例 10 5处乳腺肿块进行了超声引导下旋切术 ,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78例 10 5处乳腺肿块中 ,6 0例 85处乳腺肿块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 ,平均旋切 18次 ,平均时间 2 5min ;10例为乳腺可疑病灶 ,8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 ,均经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确诊。所有操作无一例失败 ,皮肤伤口仅 3mm ,并发症轻微。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旋切术操作方便易学 ,对乳腺小纤维腺瘤切除彻底 ,皮肤疤痕微小 ;对可疑病灶能及时明确诊断 ,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5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1个月入院,7~8次/日,偶有大便带血,大便成形,下腹坠胀感伴消瘦.入院体检:距肛门5~10 cm处可见1溃疡型肿物,大小4 cm×3 cm.血清学检查示:CEA 10.38 ng/ml (0~3.4 ng/ml),CA19-9 143.90 IU/ml(0~27 IU/ml),CA125 62.85 IU/ml (0~35 IU/ml), AFP 1.88 ng/ml(0~35 ng/ml).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4个月,右乳腺发现一肿块.乳腺超声检查:双乳结构清晰,内均探及散在片状低回声,左乳腺内未探及明显异常结节及团块回声,右乳外上象限探及低回声,大小0.9 cm×0.6 cm×1.0 c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双腋窝未探及异常肿大淋巴结,提示:(1) 双侧乳腺组织增生;(2)右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随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联系快速病理,考虑转移性腺癌而行单纯肿块切除.3个月后,因胸闷、憋喘,活动后加重入院.胸透示双肺转移瘤并右胸腔积液;彩超示肝、胆、胰、脾和肾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3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块2年入院。实验室检查:催乳素48.19 ng/ml,孕酮1.0 ng/ml。乳房B超:左侧乳腺区探及一33 mm ×15 mm大小低回声团(图1),肿瘤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内可见少许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团块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弹性图像(主要用于评价病变的质地)显示:病灶范围内绿色和蓝色所占比例相近(弹性评分为3分)。遂于2012年11月13日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11月27日再次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彭茵 《医学信息》2010,23(14):2446-244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70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70例乳腺肿块经高频超声检出65例,检出率为92.9%,检出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29例。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对肿块数目、大小的测定有独到之处。且无放射性、操作简单、无痛、可复性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