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67例早产孕妇及32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血IL-6,同时测定血CPR、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早产组血IL-6 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膜早破早产与胎膜完整早产血IL-6、CP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组血清IL-6、CRP均明显高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阴性组(P<0.01),IL-6≥10 pg/ml、CPR>8.20 mg/l对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60%和52.78%、64.18%.结论母血IL-6 CRP均是预测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较有用的指标,但IL-6比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67例早产孕妇及32例相同孕周正常孕妇血IL-6,同时测定血CPR、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早产组血II-6 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膜早破早产与胎膜完整早产血IL-6、CP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组血清II-6、CRP均明显高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阴性组(P<0.01),II6≥10 pg/m1、CPR>8.20 mg/l对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60%和52.78%、64.18%.〖结论〗母血IL-6 CRP均是预测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较有用的指标,但IL-6比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在早产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的变化情况 ,探讨IL - 6对早产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作用和IL - 10在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 9例早产孕妇和 15例正常足月孕妇血清中的IL - 6和IL - 10进行检测 ,分娩时取部分胎盘胎膜组织送病检。结果 :早产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及正常足月孕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早产无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中IL - 10水平高于足月孕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母血IL - 6是预测早产宫内感染的一项有用的指标。IL - 10在维持正常妊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正希  姚穗  厉碧荣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2):166-167,17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 1β)水平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胎膜早破孕妇(早破组)和30例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血中IL 1β浓度,两组 孕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送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早破组血清IL 1β浓度为(0.3150± 0.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020±0.07)μg/L,差异有显著性(t=5.72,P<0.01)。经病理证实的绒毛 膜羊膜炎组孕妇血中IL 1β为(0.3515±0.032)μg/L,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为(0.2577±0.077)μg/L,两组差异 有显著性(t=4.60,P<0.01)。【结论】母血IL 1β水平可作为足月胎膜早破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一个预测 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对判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胎膜早破及40例正常孕妇母血、羊水中IL-8、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中IL-8、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母血、羊水中IL-8、MMP-9的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h增高尤为明显。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母血、羊水IL-8、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P〈0.01)。【结论】孕妇血清和羊水中IL-8、MMP-9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重型胰腺炎发病机制和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对 12例重型胰腺炎 (SAP) ,15例轻型胰腺炎 (MAP)病人和 13例正常人 (N )的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IL -6及TNF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D4 、CD8 细胞。结果SAP组IL-6水平明显高于MAP组及N组 (P <0 .0 1) ,但MAP组与N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IL -6大于 10 0 pg/ml时预测SAP的敏感性为83 .33 % ,特异性 93 .33 % ;三组间TNF检出率无差异 ;CD4 百分率在SAP组明显下降 (P <0 .0 1)。SAP组IL -6与CD4 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 (r =-0 .6 196 ,P <0 .0 5 )。结论SAP早期IL -6升高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属其早期反应 ,测定IL -6有助于轻、重型胰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及对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51例PPROM患者(观察组)根据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16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25例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10例,选择相同孕周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法分析TLR4mRNA与血清IL-6、CR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mRNA(0.726±0.048)及血清IL-6[(16.09±2.09)ng/L)]、CRP[(13.62±1.89)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61±0.026、(8.81±1.14)ng/L、(5.15±0.77)mg/L](P0.01);PPROM各亚组中,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 mRNA(0.906±0.072)及血清IL-6[(35.52±3.93)ng/L]、CRP水平[(28.36±4.32)mg/L]均高于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0.755±0.053,(20.63±1.85)ng/L,(15.04±2.54)mg/L]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0.543±0.036,(11.92±1.27)ng/L,(9.32±1.47)mg/L](P0.01),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mRNA表达与血清IL-6(r=0.473,P=0.019)和CRP(r=0.356,P=0.028)均呈正相关。结论 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 mRNA表达上调,可作为早期预测PPROM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联合检测TLR4mRNA、IL-6和CRP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内皮素 (ET)血浆浓度的相关性 ,了解慢性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ET变化及其作用 ,以探讨心衰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将 38例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 (A组 )、Ⅱ级 (B组 )、Ⅲ级及Ⅳ级 (C组 )。用放免方法检测其血浆ET浓度和B超检测其射血分数 (EF)。结果B组和C组E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及B组和C组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 <0 .0 5 )。但A组中EF <5 0 %患者与EF≥ 5 0 %患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ET血浆浓度在慢性心衰时升高 ,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NYHA分级方法结合ET的血浆浓度检测 ,也许更能客观评价心衰的严重程度 ,有利于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在感染性早产孕妇不同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意义。方法:收集50例早产孕妇和30例足月产孕妇,早产组孕妇中分为35例早产伴有绒毛膜羊膜炎感染孕妇和15例早产未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胎盘绒毛、脐带、胎膜和蜕膜等妊娠组织进行NF-κBp65蛋白检测,列联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孕妇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法进行IL-6含量的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比较NF-κBp65蛋白表达与IL-6的相关性。结果:(1)早产孕妇胎膜和蜕膜组织中NF-κBp65蛋白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表达率分别为52.9%、58.8%,均高于足月产孕妇(13.3%、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产孕妇胎盘绒毛、脐带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与足月产孕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早产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胎盘绒毛和胎膜NF-κBp65蛋白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为23.7%和77.1%,均高于早产不伴绒毛膜羊膜炎组(0%、6.7%),差异有显著性(P<0.05)。(3)NF-κBp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单胎自发性早产病例96例,另随机选取足月分娩6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组织学分析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自发性早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破膜至分娩时间及羊水性状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宫内感染是自发性早产的重要原因。胎膜早破后长时间保胎治疗可以导致或加重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妇女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健康妇女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 )测定 4 1例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妇女及 2 4例健康妇女循环中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E se lectin)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妇女CRP、IL 6、sICAM 1、E selectin水平分别为 (1.4 2± 0 .30 )mg/L ,(0 .2 9± 0 .0 5 )ng/ml,(2 5 1.79± 30 .34)ng/ml,(39.0 7± 6 .39)ng/ml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水平 [(1.13± 0 .19)mg/L ,(0 .2 4± 0 .0 3)ng/ml,(2 19.2 0± 2 2 .73)ng/ml,(2 9.82± 5 .30 )ng/ml]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老年高血压妇女积极控制血压后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仍存在明显异常 ,应寻求降压治疗之外的抗炎、抗粘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早产孕妇与足月分娩孕妇外周血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胎膜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探讨其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早产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SC)组、早产不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足月分娩组血清中NF-κB p65,IL-6水平;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胎膜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1)早产伴SC组血清NF-κB p65,IL-6水平比早产不伴SC组、足月分娩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胎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早产伴SC组、早产不伴SC组和足月分娩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9.65%,14.29%和13.33%。早产伴SC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NF-κB p65明显增高,说明其可能通过调控IL-6的表达从而启动早产分娩。血清中NF-κB p65变化水平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可以通过其血清学变化预测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PPD皮试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按常规方法PPD皮试 ,根据其硬结大小分为A组 (直径≥ 2 0mm)、B组 (15~ 19mm )和C组 (≤ 9mm )。分离PBMC ,用卡介苗提取素作刺激物、体外孵育附壁的PBMC ,收取上清 ,用ELISA方法测定TNF α含量。结果A组 ,B组和C组之间 ,PBMC分泌的TNF 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结核病患儿PBMC分泌的TNF α检测与PPD皮试反应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29-3530
选取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监测,研究组行降钙素原监测研究组孕妇血清CRP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血清CRP监测后孕妇有8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其中对照组2例,研究组6例,而降钙素原监测后孕妇有15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其中对照组9例,观察组6例。对照组患者的血常规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降钙素原与血清CPR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进行监测。降钙素原的监测指标明显优于血清C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MC)增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MC株中加入脂多糖 (LPS)后 ,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sA ,设实验组 1组 :MC +LPS +CsA ,设对照组 2组 :MC +LPS组和MC组 ,分别将上述 3组命名为 :CsA组 ,LPS组 ,MC组。采用MTT掺入方法 ,于2 4h、48h ,观察 3组中MC增生水平。结果CsA组于48hMC增生的抑制最为显著 ,CsA组MC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5 )和MC组 (P <0 .0 5 )。结论CsA能抑制大鼠肾小球MC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孕妇中水平变化及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PPROM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未发生胎膜早破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CD19+)和细胞因子[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所有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PROM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PRO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D4+、CD8+、CD19+及IL-6、IFN-γ、TNF-β水平较对照组高,CD56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过少人数多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CD4+、CD8+、CD19+、IL-6、IFN-γ、TNF-β水平较无绒毛膜羊膜炎组高,CD56水平较无绒毛膜羊膜炎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CD19+、CD56、IL-6、IFN-γ、TNF-β水平异常及羊水过少是PPROM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19+、CD56、IL-6、IFN-γ、TNF-β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B淋巴细胞亚群(CD19+)及细胞因子(IL-6、IFN-γ、TNF-β)水平在PPROM患者中异常表达,其为PPROM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各指标可作为判断PPROM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冠脉造影情况 ,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及其严重性。方法选择 2 5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 ,糖尿病病史 1~ 15年 ;对同期随机抽出 32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 ,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占 72 % ,对照组占 6 % (P <0 .0 1) ;A型病变观察组占 8% ,对照组占 75 % (P <0 .0 1) ;B型病变两组分别为 2 0 %、19%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冠脉病变多为严重、弥漫、多支、多处病变 ,应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2020年1~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92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1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探讨早期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化验指标;同时比较其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结果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超标,院前破水,孕期贫血,孕晚期超声羊水指数<8 cm,胎膜早破(PROM)后阴道操作引产以及产时破水>24 h是足月PROM产妇发生CAM的高危因素。2组患者发热前或分娩前24 h内末次白细胞计数(WBC)≥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E%)≥75%,C-反应蛋白(CRP)≥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E%≥75%及CRP≥6 mg/L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2组患者剖宫产率,分娩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严重影响母婴分娩结局,应加强宣教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注意体重管理,注意孕期贫血的纠正,普及院前胎膜早破正确处理方法,重视孕晚期超声检查;应尽量减少阴道操作同时注意无菌操作。分娩前血常规及CRP检查对于发现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意义。建议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定期动态监测血常规及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 (NPC)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内参照PCR对NPC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型检测。结果NPC患者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0 % ,对照组为 4 5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OR =1.833,95 %CI =1.0 4 6~ 3.14 7;鳞癌的空白基因型频率为 6 0 .5 % ,明显高于腺癌的5 0 .0 % (χ2 =5 .4 0 6 ,P <0 .0 1) ;吸烟者空白基因型个体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OR =2 .813,95 %CI=1.35 3~ 6 .0 12 ,P <0 .0 1) ,而不吸烟者的危险性增加不明显 (P >0 .0 5 )。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NPC患者的遗传易感有关 ,与NPC的病理类型也有关 ,吸烟者的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更易患NP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 ,分为 2组进行治疗。①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ITIE组 ,17例 ) ;②经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HAI)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15例 )。结果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率 ,二组分别为 5 .8%、2 0 %(P <0 .0 1) ;治疗后 0 .5、1、2年生存率ITIE组为 5 8.5 %、35 .3%、11.7%;联合治疗组为 80 %、5 3.3%、2 6 .6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HAI +I TIE联合疗法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效果优于单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