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法、德、韩为汽车制造商以空前活跃的竞争态势,投向中国这块辽阔的汽车业处女地,谁是大赢家?中国自己的汽车业怎样开拓?此文告诉你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3年GDP数据,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这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元,占全部省(区、市)GDP总量(63万亿元)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夏天,得到福特基金会“长期出国进修项目”的资助,笔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活,接待机构是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和经济系。笔者同时参加了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的很多学术活动,亚太中心以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见长。本文仅就笔者知道的斯坦福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学者和中国研究做一介绍,以飨读者。挂一漏万,恐难避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化从五四时期到抗战时期,便是沿着从“世界化”到“中国化”的路向发展。这是悲怆的回归之路:它既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困惑;既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事业中的奋发,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现代化事业中的挫折。在“中国化”运动中所发展起来的排外主义和反现代主义意绪,则可视为那场国难给中国现代化事业造成的内伤。  相似文献   

5.
6.
奢侈的中国     
李疑然 《新经济》2010,(7):24-25
奢侈品牌终于发现了中国这根“救市稻草”:经济危机丝毫没能阻挡富豪们的一掷千金;许多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们也毫不示弱地加入了这场奢侈消费的盛宴,即使为了把那些炫目的logo搞到手需要省吃俭用地过活,颇有当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范儿。人们对奢侈品的狂热追求像病毒一样疯长,甚至蔓延到路边乞丐用以乞讨的山寨LV包上。  相似文献   

7.
《财经文摘》2010,(5):40-40
中国如果不积极合作、努力维持现有国际体系,那么不论是否出于主观意愿,现有国际体系恐怕都会崩溃。另一方面,若中国领导人有改良当前国际体系的新思路,那就应该清楚阐述,并说明实现路径,否则它也不会自动建立。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并不是政治常态,它通常托生于无力感。当公民感到被权威政府剥夺了权利时,接下来最好能让他们为国家强大的实力而自豪。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商道     
民国时期江南有一家有名的灯笼铺,时值风雨飘摇的年代,生意日渐萎靡。如此这般铺里老板换了好几个管家,结果都无济于事。后来,一个在店里做工很久的小姑娘出来主事,把局面扭转了回来。本来,做灯笼用的竹子应该经过三次熏蒸,结果,小姑娘把程序减少至一次,不仅节省了做工的时间,还能多接很多新的订单,自然生意逐渐好转。但好景不长,由于新灯笼的寿命短的让顾客无法接受,所以店铺很快坍塌。  相似文献   

10.
失衡的中国     
《新经济》2010,(11):25-25
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正被各种失衡因素撕扯得四分五裂,投资者不太可能完全去消化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味道     
盘点2012年的中国文化盛事,看点之一便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同名图书的热销。5月的深夜,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甫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之后,央视旗下多个频道相继重播,收视率仍居高不下,乃至“舌尖上的……”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热词。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国产纪录片的新境界,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片的热播,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对于传统价值复归的诉求和对于伦理亲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是否存在中国模式的争议涉及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劳动分工的发展方式究竟是趋同还是多样的?均衡经济学派与演化经济学派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文章从历史和比较的分析出发,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英美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道路,而且中国未来的发展也要求中国探索不同于已有市场模式的新路。政府的作用不能由意识形态先验地决定。中国所处的生态历史条件,要求有远见的政府。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再造中国,并引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道路,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财经文摘》2008,(8):23-23
虽然中国是全球公司纷纷涌入的热点国家,但这并不意昧着在中国开展业务是小菜一碟。实际上,克服文化差异仍然像登上长城一样艰难。  相似文献   

15.
缺席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兆光 《开放时代》2000,(1):124-127
最近读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著作《民族—国家与暴力》,凡是读到与中国有关的段落,总不免多看上几眼,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关心的面向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缘故,遇到西洋人的书中有讨论中国事情的,总是格外留意。吉登斯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中国,想来是讨论全球问题与普遍理论的西方学者视野中,已经有了“中国”的存在,尽管他们常常是带着西方人的居高临下,或者是把中国作为映射自身的“他者”,不过西洋那些顶级理论中,中国总算成了他们叙述中的世界的一部分,不再是可有可无。不过,当我读到下面一段文字的时候,却大吃一惊,突然让我想起了一个疑问:“他们说的是中国吗?”或者真的是本书译校者王铭铭先生所说的,中国只是他们理论书写时的一个“想象的异邦”? 这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11月,“10+1”国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起,双方开始着力建设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启动,双方承诺逐步实行协议内容,逐步降低关税至预期承诺,至2010年1月1日止,中国对东盟93%的商品关税降为0。  相似文献   

17.
铁林 《商周刊》2013,(15):54-54
中国囍连对成双, 中国字深含吉祥, 中国梦星光灿烂, 中国人幸福阳光。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的中国散文民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荣 《开放时代》2001,(11):82-91
伴随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一种受市场意识形态支配的文学写作动向首先在散文领域显现了出来;从1990年代前期“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等文学/市场品牌的创制,到1990年代后期“黑马文丛”的风行,1990年代的中国散文写作和相关的理论活动,在积极参与意识形态话语重构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主流品格,而真正在文学史和社会、艺术价值的尺度上达到较高水准的少数人的散文写作活动,却被屏蔽在主流现象之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特点:如重现实、重品德、重责任、重抒情、重表现等,中国文学始终歌颂和平、歌颂友谊、歌颂正义而从业不歌颂战争、歌颂暴力、歌颂卑鄙、阴谋诡计,中国文学与史、哲没有严格的区分等,因此,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但不能硬套硬搬西方的文学理论,尤其不能把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些术语当作标签到处乱贴。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有许多教训,现在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工作,从观念形态到方法路径,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总的来看,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还是要用中国文化学的视野,还是要回到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领地,还是不能撤换掉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最精彩的一盘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自信,这是非常遗憾的。中国的崛起是以一种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即中国模式进行的,今后也会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并深刻影响世界的未来。中国崛起震撼了世界,也远远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中国知识分子不能再唯西方话语马首是瞻,而应该独立思考,凭自己的良知、学识和爱国精神,在吸收世界智慧的同时,摒弃西方新蒙昧主义,共同探索和构建"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为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