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24页)  相似文献   

2.
<正> 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我认为,这样表述历史唯物主义是值得重新探讨的。理由是:(一)这个定义不能确切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过程。斯大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同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有关。他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  相似文献   

3.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继承了“自然哲学体系”传统,主张历史规律象自然规律一样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是一种“自然主义”;①而“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可以称之为……实践的人本主义”;②历史唯物主义则“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综合”。③这种观点,实际上把马克思哲学人本主义化,并使之与恩格斯对立起来,我认为这是缺乏根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自1844年夏在巴黎会面并发现彼此“在一切理论领域中”意见完全一致后,就开始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志、战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者、阐发者和坚决捍卫者。他们毕生通力合作创立和使之不断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同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把二者混为一谈足没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 ,以其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 ,也常常不得不把马克思的思想偷运到自己的理论中。哈贝马斯虽然不满意于马克思的历史观 ,但是 ,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理论价值。但是他在承认其理论价值的同时 ,却要对它进行重建 ,而在重建中 ,则试图修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用社会进化论机制描述历史进程在哈贝马斯看来 ,社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 ,社会可以被理解为生活世界。所谓生活世界 ,就是指以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类认识的思辨维度,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由此被揭示为实践意识的观念形态。马克思还尝试建设一门真正的实证知识,它是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同一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7.
8.
詹姆斯。奥康纳是,美国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美国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认为,坟义当前出现的生态危机是由于“自然”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自然”边缘化的倾向。由此,他致力于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其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是其最核心的思想,也是我们解读奥康纳生态学思想的关键。对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思想和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理论进行解读和探讨,以期使人们更科学合理的解读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理论。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自创立至今一再面临着被曲解的命运。威廉姆·肖立足于生产力动力学的立场,柯亨则诉诸功能解释学的模式,分别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本质展开追问,但是由于他们都脱离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社会历史性,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非历史的先验规定来加以阐释,最终都滑向了实证化的解读。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出发来领会社会历史的发展,才能彰显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革命的批判本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发展源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推动. 马克思认为, 在阶级社会里, 被统治阶级的需求长期处于维持生存的低水平而基本不变, 根本性解决措施就在于解放生产力, 扩大物资产品的供给. 当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后, 社会主流需求变化就成为推动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调整的动力. 马克思的需求理论与其生产力、 生产关系核心分析范式关联不大. 从社会主流需求变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及上层建筑的影响, 挖掘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会在理论和政策建议上对中国未来发展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莱易斯和本·阿格尔通过重构危机理论,奥康纳通过赋予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作为两者中介的劳动以文化维度和自然维度,福斯特侧重对马克思理论文本的重新挖掘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他们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三种不同的理论维度,决定了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批判的不同侧重点。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应该超越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把“历史”理解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有机统一,并通过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运行的规律,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关春玲 《江汉论坛》2008,1(1):60-63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阐释体现了以生产劳动和阶级政治的观点透视当代生态问题的"应用马克思"的理论取向.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内分别就工具主义自然观、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以及环境史的叙事模式所关涉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等问题予以独到的分析;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蕴对深化当代生态哲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方瑞 《天府新论》2017,(3):9-15
考察18世纪末兴起的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学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研究路径。但是,当学界以“历史主义”作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时,出现了“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以及由此导致的两方面的理论困难。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滑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可预见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决定论。因此,要想走出这一解释路径的理论困境,就必须还原历史主义的原像,指明“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内在冲突,以此来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创造性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邓小平始终抓住这条规律 ,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条规律。首先 ,邓小平将解放、发展生产力纳入到…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识和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同社会学的关系?这对于我国社会学界来说,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众所周知,苏联在30年代,我国在50年代,都发生过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社会学的现象,结果导致社会学这门学科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销声匿迹。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于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社会学从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空前的繁荣,可是,近年来在局部范围又出现了不谈或很少谈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作用的现象。以上两种倾向虽然各趋一端,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同发展社会学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怎样认识和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同社会学的关系?在社会学领域并不是已经完全解决好了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在今后的长期实践中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作用和哲学基础的意义,看来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表述过三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命题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命题二,“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的”;命题三,“环境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考虑到“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同得到充分发展的新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形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我们可以把马克思的上述命题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把握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视角,这就是:1、空间结构的视觉,以揭示各国历史的不平衡发展中存在着的重复性和常规性,阐明社会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相互作用;2、时间历史的视角,以揭示社会发展的时间方向和不可逆性,阐明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形和更迭交替;3,主客体关系视角,以揭示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积极影响,阐明人类生活之区别于自然现象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特点。这三个视角彼此区别又相互关联,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运动的全方位的总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17.
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匆匆写下了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年冬天到1846年夏他又与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前者以简略的形式揭示出人本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粗线条地勾画出“新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蓝图,成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后学则展现出这一新世界观的梗概。它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划清了一系列界限,澄清了许多胡涂观念和混乱思想。笔者从中受益不浅。下面谈谈我学习这篇文章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为了从哲学上论证他创立的交往行为理论 ,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重建”。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由历史范式预设为社会范式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由劳动范式置换为交往范式 ,把社会发展的动力由生产范式重释为学习范式 ,把社会形态的演进由单线范式更定为多元范式 ,把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由经济范式转读为政治范式。尽管在他的“重建”话语中存在着走向人本主义主体辩证法的社会意识决定论的倾向 ,但他通过对社会维度和主体向度的张扬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对话的理论意向 ,仍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认为,由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对"自然"理解的缺陷以及这种理解所造成的对于"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导致"自然"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没有应有的位置,从而使它无法完成科学合理地说明历史的延续、变迁和转型的理论使命.奥康纳要用自然改造文化观念,用自然和文化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真正成为面向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