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成岩条件下沉积物作用和变化是进行储层及其评价研究的重点。通过系统取心井的岩心薄片、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有利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等对储层不利。通过对成岩演化序列的研究表明,乌南下油砂山组储层砂岩的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亚期。成岩作用研究有利于建立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储层分类和评价标准,并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63储层砂体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原生孔隙度丧失率为41.1%和10.7%,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砂岩的物性,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沙窝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种方法分析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特低渗-中渗,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0%,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3.0%。  相似文献   

4.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了定边地区盒 8 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 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盒 8 段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 B 期;早期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后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深入研究成岩作用,可大幅度提高该区对储层评价与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长岭断陷登娄库组成岩作用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吉华 《特种油气藏》2011,18(3):24-26,38,136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白垩系登娄库组主要储集体为河道亚相砂体。岩石类型主要以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以中细粒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其主要储层段处于中成岩A2到中成岩B期。根据登娄库组储层评价标准,将登娄库组储层划分为5种类型,Ⅰ、Ⅱ类为较好储层,Ⅲ、Ⅳ类为差储层,Ⅴ类为非渗透层。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下段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下段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的砂体,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层段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是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损失较大。早成岩阶段B期至晚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C期,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等生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对碎屑组分及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形成两期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描述、常规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项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成岩对储集物性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长6砂岩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至高的纹层状岩屑质长石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A阶段、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阶段,目前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是影响长6油层油气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导致孔渗性能降低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改善岩石储集性能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解作用,浊沸石及长石等溶蚀形成的粒间与粒内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构成了长6油层组优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描述、常规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项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成岩对储集物性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长6砂岩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至高的纹层状岩屑质长石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A阶段、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阶段,目前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是影响长6油层油气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导致孔渗性能降低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改善岩石储集性能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解作用,浊沸石及长石等溶蚀形成的粒间与粒内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构成了长6油层组优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地区上新统底部湖盆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受盆地长轴控制,砂砾岩占近30%,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垂向层序表现为不规则的正旋回、反旋回的频繁交替,与湖盆半干旱气候下间歇性涨缩密切相关。三角洲平原亚相最为发育,由网状河道砂体、河道间洪泛及天然堤、决口扇组成。河道砂体呈低弯度窄条带状相互网结,以砂砾比例高、砂体规模和宽厚比小为特点。三角洲前缘亚相规模不大,水下分流河道向湖延伸不远,河口坝砂体规模较小,前缘席状砂则在湖水作用下分布较广,可建立枯水期、洪水初期、洪水中晚期及最大湖涨期4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乌南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重矿物、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物源分析.确定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洪水一漫湖相、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及风暴岩沉积相,并总结了其沉积相模式.通过对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研究,结合物源方向和特征分析砂体微相演化特点及分布规律,对砂体预测和储量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J1s)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烃类荧光显微鉴定,依据成岩产物之间及其与烃类流体(油包裹体和孔隙沥青)之间的赋存关系,建立了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的时间序列,恢复了关键油气充注时期的储层古物性,探讨了孔隙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三工河组储层为低成分成熟度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压实作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渗的主要原因,石英颗粒表面覆盖的绿泥石膜难以有效地保持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演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压实作用下富含软岩屑砂岩中软岩屑强烈塑性变形致使早期致密,而钙质强胶结砂岩因成岩早期的碳酸盐胶结发生致密化,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主要经历了3期有机-无机流体作用交替,分别以无荧光炭质沥青、黄色荧光油、蓝-白色荧光油等3期烃类流体活动为划分标志;在晚白垩世末关键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00~70Ma),高软岩屑和钙质强胶结砂岩古孔隙度低于8%,早期致密化储层难以发生油气注入;低软岩屑-弱胶结砂岩在晚白垩世末期可保持中-高孔渗性,普遍发生了早期油气充注,早期原油注入不能阻止储层深埋过程中物性变差的趋势,但可能改变局部储层的润湿性质,油湿通道网络是晚期成藏阶段(距今62~0Ma)低孔渗储层条件下发生大规模油气注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认识深层碎屑岩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征沙村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测试手段,研究了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讨论了成岩作用对不同类型储集岩石相的影响,并建立了岩石相—沉积微相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低,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自生矿物包括碳酸盐、自生黏土、硬石膏及硅质等;总体为低—特低孔渗性储层,非均质性强。依据岩石学组构和成岩作用差异,可将储集砂岩主要划分为极细—细粒富塑性颗粒砂岩、方解石胶结砂岩和中—细粒贫塑性颗粒砂岩。不同岩石相经历了差异性成岩作用:其中富塑性颗粒砂岩表现为强压实、弱胶结和弱溶蚀特征;方解石胶结砂岩则表现为强胶结、弱压实和弱溶蚀特征,二者均在成岩阶段早期致密化;贫塑性颗粒砂岩表现为中等压实、弱—中等胶结、强溶蚀。成岩阶段早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程度低,不但能保留原生孔隙,亦能遭受后期深埋阶段的酸性流体改造,形成深层物性较好的有效储集岩。不同岩石相的分布总体受沉积微相控制,物性最佳的贫塑性颗粒砂岩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中下部或河口坝中上部,这种分布模式将为寻找深层有效储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内蒙乌兰格尔地区上古生界砂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乌兰格尔地区的上古生界厚逾400m,大部分砂岩属于致密型低孔渗性的岩体。本文主要论述这些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渗性的影响。记砂岩具有四个成岩阶段:1.机械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2.碳酸盆的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3.溶蚀作用;4.晚期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和早期粘土矿物的重结晶作用。其中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减少砂岩的孔隙,碳酸盆矿物的胶结作用尤其显著地减少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但是,胶结物和部分颗粒的后期溶蚀作用是改善某些层段储集性能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LD15-1构造莺黄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D15-1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是由泥底辟引起顶部地层向上拱曲而形成的背斜构造。天然气产自莺黄组中、上部砂岩中。粒间原生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是砂岩中极其重要的储集空间。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表明,莺黄组地层所经受的成岩作用阶段为早成岩阶段及晚成岩阶段A—B期。溶蚀作用对砂岩成为高孔中渗储层贡献较大。深海盆地水道浊积砂、浅海陆架席状砂是良好的储集砂体。巨厚的烃源岩和良好的储集砂体及其与完整圈闭的有机组合,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富集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登娄库组发育一套湖相水下扇沉积、演浅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该组的砂岩厚度占地层总厚度的43.33%,是该区深部油气的主要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粘土边的形成、压实(压溶)、胶结、溶蚀-充填及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孔隙度降低,而不稳定的矿物颗粒溶蚀和碳酸盐类胶结肠的溶解导致孔隙度增大。研究表明,该区登娄库组的胶结作用发生在90  相似文献   

16.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孔特低渗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沉积、成岩和构造三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集层低孔特低渗;西山窑组早期因为含煤地层的酸性环境导致碳酸盐胶结弱,颗粒间缺少支撑而发生较强烈的快速压实,同时沉积作用又从粒径大小和填隙物含量上控制着储集层原始物性特征,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压实作用致使减孔率达到18%,酸性环境还导致高岭石的大量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发育及晚期的含铁质碳酸盐胶结的发育,胶结减孔率为5%左右;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通道,但岩石已在早期压实作用下基本固结致密,且煤层厚度较薄、酸性流体含量不足,难以在小体积粒间大规模流动,溶解强度不大,导致对渗透率贡献很大的粗喉道较少,形成了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相似文献   

17.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探针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榆林-神木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储集层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分布.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压实、压溶、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交代、高岭石胶结、杂基蚀变以及溶蚀等各种成岩作用,其中溶蚀作用是控制有效储集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同时对成岩作用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成岩作用在区域内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顺沉积体系方向,成岩作用表现为压溶-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增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减弱,由河道中心向侧翼方向,压实、碳酸盐胶结、杂基蚀变作用增强,硅质胶结、溶蚀作用减弱.孔隙主要发育于顺沉积体系方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中.图5表1参40  相似文献   

19.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应用岩心、薄片及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扇三角洲砂体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构成,具有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和高胶结物含量的“两低一高”特征,为近源、快速堆积成因。储层物性整体较致密,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型(孔隙度平均为6.3%,渗透率平均为7.78×10-3 μm2),发育细-微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主要受控于碎屑粒径、压实程度、碳酸盐含量及有机酸来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中,其次是席状砂和河口坝沉积的细砂岩。纵向上,次生孔隙发育带发育在2 100~2 800 m,对应有机质成熟阶段,释放大量的有机酸对砂岩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发生强烈溶蚀,扩大粒间和粒内孔隙,有效改善储层质量。因此,优势沉积微相、强溶蚀带及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有利储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