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痰菌动态变化对治疗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痰中带菌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利用结核病网络专报信息系统,对2005年1-3月云南省登记治疗的4 654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性别、年龄对治疗过程中痰菌转变无显著性作用。治疗前痰涂片的阳性程度与治疗2月末痰菌量的改变呈线性上升趋势。治疗2月末痰涂片强阳性的病人在治疗3月末仍较为可能出现中等阳性(RRR 47.03)及强阳性(RRR 24.45)。与2月末阴转病人相比,治疗3月末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及强阳性的病人,在5月末出现阳性的相对危险度(RRR)依次为4.06,18.25,69.48和55.97。73例(62.4%)死亡和140例(52.8%)失访病例发生在治疗前2个月。68%的死亡病例出现在40岁以上的年龄组。结论在目前DOTS策略执行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治疗前肺结核病人的痰菌结果对强化期结束时痰菌阴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强化期治疗直接关系到最终治疗效果。应特别关注早期失访病人和老年患者的治疗情况,减少失访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要分析痰集菌法在涂阴肺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月10日—2013年5月期间238例可疑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开展痰集菌、痰涂片法和痰培养法三种方法同时进行菌阳检出率进行对比,找出适用基层卫生单位的简便、可靠和有效的诊断方法。结果痰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最低,痰集菌与痰培养检出率差距较小。结论痰涂片法是快速,操作简单是临床试验室的常规检查法,但阳性但检出率不高。痰结核菌培养法的检测灵敏度最高(金标准)。但由于结核菌生长缓慢特性决定的,报告结果较长,仪器设备非常昂贵,要求技术能力较高,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痰集菌法操作需要条件和经济成本较低,痰中抗酸杆菌检出的灵敏度较高,利于基层医院临床单位开展。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痰集菌法在涂阴肺结核病人的诊断优势大于痰涂片和痰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济南读者孙某来信说:肺结核患者查痰菌阴性,是不是说明痰中没有病菌,是不传染的?答孙某读者:我国受结核菌感染的人口近5.5亿,约占总人口的1/2,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人,患病率为459/10万,当前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如果连续咳嗽2周或痰中带血就要作为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专业机构检查,其中痰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查。只要是活动性肺结核都会有传染性,这是绝对毋庸置疑的!只是传染性有高有低。以我们医院常用的杏痰方法为例,1毫升痰中有100万条结核菌,在高  相似文献   

4.
<正>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痰中查出肺结核肝菌,就能确诊患结核病。首次就诊需查三个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它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指标”[1],但阳性率低是美中不足之处。菌阳病人发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结核病的预防及控制成效,是进行结核病治疗以及判断结核病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近3年来,我院结核病菌阳病人发现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锡东 《社区医学杂志》2007,5(3X):66-66,83
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痰中查出肺结核肝菌,就能确诊患结核病。首次就诊需查三个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它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指标”,但阳性率低是美中不足之处。菌阳病人发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结核病的预防及控制成效,是进行结核病治疗以及判断结核病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绿假单胞菌在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外伤感染、医院感染、二重感染 ,以及老年人肺部感染中均起着重要的病原菌作用。因此 ,对常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对1996~ 1999年自临床病人痰中分离的92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 :92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分离自本院临床病人的痰标本 ,并按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了鉴定。2 .药敏纸片 :庆大霉素 (GM )、哌拉西林 (PIP)、头孢哌酮 (CFP)、头孢…  相似文献   

7.
在结核病人痰内找不到结核杆菌,并不能排除肺结核的诊断,因为结核病灶部位不同,病程进展不同,有的排菌,有的不排菌,或间断排菌,如急性粟粒性结核的早期,病人的痰内是不易找到结核菌的。要到肺组织已有破坏,痫灶与支气管相通时,痰中才  相似文献   

8.
彭丽芳 《上海预防医学》1998,10(10):454-455
多重耐药肺结核是指病人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我院1997年1~12月共收治痰结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448例,其中102例为多重耐药病人,占痰菌阳性病人的22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病人痰菌量分布特征及对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发现的625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痰菌分布及痰涂片阴转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初复治及有无空洞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病人痰菌含量高于女性,农民病人及肺部有空洞病人痰菌含量较高。肺部有空洞、痰菌含量高的初治涂阳病人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低,65岁-组(老年)初治涂阳病人满疗程痰菌阴转率低于15岁~64岁组。复治病人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肺结核病对男性及农民的威胁更大。在规范化疗的基础上,痰菌含量、肺部空洞、患者年龄对痰菌阴转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飞  李剑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76-1877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在接受抗结核组合药物治疗期间痰液中结合杆菌的变化情况,为治疗和疗效提供依据与评价。方法在治疗期间采集痰液从直接厚涂片检查法查结核杆菌,并判断痰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复治病人痰菌量较初治病人多,其痰菌检出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痰菌阴转率则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完成疗程(初治6个月、复治8个月)后痰菌检出率(1.97%、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菌持续阳性病人与不规则用药、伴发病、病程长和耐药株形成有关。结论抗结核组合药物对机体内结合杆菌具有杀灭作用。在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中,进行痰菌检测观察对指导用药和疗效观察与评价是重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和评价迎泽区接受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接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板式抗结核药品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46例管理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总体治愈率达87.4%,疗程中对患者督导率77.2%,22.4%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终止取药,其中因对抗结核药品治疗顺应性差占首位,其次为药品的不良反应。结论接受短程督导化疗治疗的大多数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疗程中应正确引导和教育患者,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和对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治疗的顺应性,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筛查分析.结果 1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191人中,患肺结核39例,感染率为20.42%,传播率为39.00%;中心地区和边远地区患者家庭成员中的密切接触者感染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32),而非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中感染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47),以文化程度为文盲者传播率最高(57.14%),密切接触者中以文盲感染率为最高(33.33%;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区涂阳患者的卫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4,P=0.0000),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9.48,P=0.0000).结论 涂阳患者随地吐痰不良卫生行为是造成密切接触者高感染率的根本原因,加强对密切接触者检测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肺结核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找出影响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因素,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湖北省2004年和2005年新涂阳病人发现情况,将全省82个县分成2组。Ⅰ组2005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多于2004年,Ⅱ组低于2004年。比较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结防机构疫情追踪,以及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情况;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2组综合性医院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0.5%和3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X^2=3.59,P〉o.05);转诊未到位肺结核病人的追踪率I组高于l组,有显著性差异(79.o%,75.4%;X^2=39.2,P〈0.01),但追踪到位率无显著性差异(37.1%,37.6%,X^2=0.4,P〉0.05)}乡镇卫生院查痰率和查痰阳性率I组均高于I组,有极显著性差异(68.7%,60.7%;X^2=106.0,P〈0.01;10.7%,3.2%;X^2=84.1,P〈0.01)。结论 加大综合性医院病人转诊工作力度,加强结防机构疫情追踪,完善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可以有效提高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结核病常合并存在,素有“姐妹病之称”。近年来,糖尿病病人中结核病患病率要比非糖尿病人群高4~8倍,且两种疾病相互影响。现对本中心门诊诊治的79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2003-2007年新发涂阳肺结核治疗病例的分析,找出治疗失败常见因素,为防痨医生治疗患者提供经验借鉴,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疫情的目的。方法将2003-2007年登记的广州市户籍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病历资料、服药查痰资料填写统一的《结核病人登记管理卡》,并录入电脑统计。结果 45岁以下患者治疗失败率达4.32%;离退休患者失败率为7.39%,自由职业为6.63%;症状数量5种以上和6个肺野病变的失败率分别为3.80%、5.56%;合并肺外结核、糖尿病、空洞的失败率分别为6.20%、10.69%、4.18%;发现延迟120d的失败率为4.88%;满疗程失败率为2.37%,不满疗程的失败率为10.28%,其中在满疗程规则治疗的失败率为2.31%,不规则治疗的失败率为5.03%;采用2H3R3Z3S3/4H3R3方案和自由组合的其他方案失败率分别为5.48%、5.26%,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的失败率为0.89%。结论影响新发涂阳肺结核治疗失败的常见因素有很多,除性别外,年龄、职业、症状数量、病变肺野数量、有无空洞、是否合并肺外结核、糖尿病、发现治疗延迟时间、是否全程规则服药、化疗方案是否合理等因素均与治疗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putum smears are those with the capacity to spread infec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in Catalonia (an autonomous community in the northeast of Spain which includes Barcelona) an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to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putum smear test. METHODS: New cases of tuberculosis detected by active surveillance between May 1996 and April 1997 were studied. The study was analysed as a coincident cases and controls study. The rate of incidence was calculated per 100,000 persons-year. The association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case of tuberculosis with positive sputum smear--with the remainder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was determined by odds ratio (OR)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RESULTS: A total of 2508 cases of tuberculosis were detected. The rate of incidence was 41.4 per 100,000 persons-year. Of these 19.4% (487/2508) were coinfected with HIV and 35.6% (893/2508) presented a positive sputum smear, which implies a rate of 14.7 per 100,000 persons-year. In an 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cases with positive smear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15-24 (OR=1.9; 95% CI: 1.4-2.4), 25-34 (OR=2.1; 95% CI: 1.7-2.7) and 35-44 years (OR=1.7; 95% CI: 1.3-2.2) age compared with persons 45 years old and above; with males (OR=1.8; 95% CI: 1.5-2.2) and consumers of alcohol (OR=2.1; 95% CI: 1.7-2.7) and negatively with those under 15 years of age (OR=0.1; 95% CI: 0.1-0.2) and coinfection with HIV (OR=0.5; 95% CI: 0.3-0.7). CONCLUSIONS: Measures to control tuberculosis transmission (prompt diagnosis, study of contacts and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 should be reinforced for male adults with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alcoh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防护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做好结核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25名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属、同事和同学对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平均总知晓率分别为65.80%、74.05%、70.53%,不同密切接触者的平均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 P=0.151)。125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环境控制(环境通风、环境物品消毒、患者痰液消毒)及个人防护实施人数百分率分别为96.00%、64.80%、59.20%,措施合格率分别为80.00%、74.90%、31.08%;不同类型接触者防护措施实施人数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2,P=0.002);实施防护措施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416)。结论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措施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肺结核复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湖北省涂阳肺结核愈后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北省10县(市)1995年登记的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和痰菌复查,对影响结核病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 湖北省1995年治愈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复发率为3.85%。非示范县、3个月末痰菌、结核病复治、化疗管理方式和就诊于非结防机构最终进入多因素分析的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0.15、4.62、3.68、5.88和6.47。结论 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督导化疗方案,归口管理肺结核患者能降低涂阳肺结核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涂阳肺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因素,为肺结核传染源发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87个县区2004年、2005年结核病监测与控制工作季报表中的病例登记资料,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登记率及其年增长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肺结核典型症状病人的病例发现系数(就诊率、查痰率、痰菌阳性检出率三因素乘积)X1和肺结核非典型症状病人的病例发现系数X2对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Y的回归方程为Y1=0.005X1+0.007X2+5.619和Y2=0.006X1+0.006X2+10.581,X1、X2、Y年增长率X1′、X2′、Y′的方程为Y′=0.603X1′+0.123X2′+18.809。X1在Y1、Y2及X1′在Y′中相应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906、1.055和0.516,均高于X2在Y1、Y2及X2′在Y′中的0.889、0.503和0.450,是影响涂阳病例发现水平及其年增长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病例发现系数是影响肺结核涂阳病例发现的主要因素,特别应该将肺结核典型症状病人的发现作为传染源发现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