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家庭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100例到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进行为期一年的家庭护理后,接受家庭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家庭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而且可以抑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大幅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可能性。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昱  邓雷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200+124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各129例,单纯药物组仅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联合治疗组则辅以家庭干预,疗程12个月。生活质量评定采用GQOLI评定,症状改善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GQOLI评分及各维度分显著提高,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BPRS评分显著降低,与单纯药物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干预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提高家庭功能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精神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年龄、性别、就业、文化程度、收入、居住情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精神症状、共病躯体疾病、服药依从性、洞察力等临床因素和社会支持、认知、病耻感、自尊和需求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药物和社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认知矫正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以及社区综合干预来改善其生活质量。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具有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等思维特点,多起病于青壮年且具有多复发、慢性迁延等病程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反复住院,并且预后效果较差.长期住院患者与家庭、社会接触减少,使得其心理功能、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不仅要关注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且大量研究证实,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中国近年来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与康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心理治疗与康复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结合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的护理结合家庭干预治疗,出院后并进行随访,用PANSS量表、QDL-100量表,MRSS量表和患者情况调查表在出院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出院1年后干预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DL-10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复发例数和再住院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再就业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讨论护理结合家庭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康复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两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结果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其复发.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具有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等思维特点,多起病于青壮年且具有多复发、慢性迁延等病程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反复住院,并且预后效果较差.长期住院患者与家庭、社会接触减少,使得其心理功能、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下,不仅要关注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且大量研究证实,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中国近年来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与康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心理治疗与康复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居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家庭干预,追踪随访6个月,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2个月末及6个月末其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依从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本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组标准随机抽取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研究组进行干预,在出院时及出院3月末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治疗依从性问卷3月末进行评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客观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研究组优于对照组.GQOIL-74中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x2=14.19,P<0.01).ADL中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于侠 《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08-10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每周2次、每次3045min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通过GQOLI量化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分组前,其GQOLI量化表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家庭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GQOLI量化表中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生活质量整体评价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测定结果将方便选取的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与在门诊就诊的1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进行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1000例和对照组(未开展上述工作﹚300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指导改善家庭关系、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康复训练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强化家庭关系、加强社区医师随访干预、定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参加康复训练及参加家务劳动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临床影响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每组30例,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对应常规慢性精神分裂症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相关数据优劣性。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对两组患者应用ITAQ对其治疗依从性进行检测,优质组患者所得数据评价更具优越性(P0.05);治疗后8周末对患者生活质量应用SF-36进行检测,提示优质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经治疗达显进或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每周2次30~45min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接受出院指导。均在入组时和观察结束时,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10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集体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在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两组均随访1年,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01或P<0.0005),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心身健康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GQOL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服务与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的精神病药物治疗,维持原剂量及随访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即由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指导,症状判断及康复技巧等,并由精神科医生每周1次进行家庭干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RSS总分及各项目评分较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工作能力、独立性、躯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估和人际关系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鸿  纪红玉  苏宗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0-2282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护理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家庭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和减少复发,一直是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如何改善患者的社区康复程度,减少疾病复发和精神残疾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增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对2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进行干预,旨在为选择最佳的干预方式,提高康复效果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随访1年,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残疾评定量表(WHO-D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GQOLI-74量表中:GQOLI总分、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HO-DAS量表研究组社会功能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效果,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