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ALP(碱性磷酸酶)、γ-GT(转肽酶)和ALB(血清白蛋白)、GLB(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及γ-GT、ALP的异常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ALB及GLB的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分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ALP等可有一过性的异常,且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很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及γ-GT、ALP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及Glb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ALP等可有一过性异常,且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很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7AA-H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17AA-H营养支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酸转肽酶(γ-CT)、碱性磷酸酶(AK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P、ALB、TRF、PA、RBP、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P、ALB、TRF、PA、R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LB、TRF、PA、RBP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采用17AA-H作为氮源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至2005-03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96例,年龄12~75(46.3±12.8)岁,共分为3组:A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正常组(n=265);B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且肝功能受损组(n=32);C组,乙肝标志物检测阳性组(n=28).比较3组各自术前和术后第1、5、10天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ST、LDH、DBIL术后第1、5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术后第10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术后第1,5天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ST、TBIL.术后第1、5、10天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IL术后第1、5天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术后早期对多项肝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肝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后早期肝功能损害各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05/2006-08我院创伤骨科入院患者719例中肝功能损害105例伤后24 h及48 h内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创伤后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6%,肝功能指标ALT,AST, ALP,GGT, LDH,ALB,TBIL和PT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4%,64.8%,42.9%,61.9%,27.6%,20.9%,30.5%,5.7%;创伤后ALT,AST和GGT升高1-3倍者分别为78例(81.3%),49例(72.1%)和42例(64.6%).严重创伤患者出现ALB降低、TBIL升高及PT延长(P<0.001),创伤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及GGT48 h与24h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创伤后早期即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指标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当创伤伤情严重及并发症多时,可出现ALB降低、黄疸及PT延长,创伤后黄疸为肝细胞性黄疸,可能与胆汁淤积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梗阻解除后的肝功能变化。方法对胆总管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24例)行EST-ENBD治疗。胆管及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行PTCD胆管支架及内外引流术解除梗阻。检测比较患者术前1~3d及术后3d和7d的有关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胆汁酸(TBA)。结果(1)ENBD和PTCD两种方法整体上都可有效解除梗阻,通畅引流胆汁,减轻或消退黄疸(7d时两组TBIL分别下降约63%和33%)。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梗阻的解降,各项肝功能指标亦逐步下降。(2)与梗阻解除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及TBA均显著下降(P0.05)。良性梗阻组ENBD治疗前后TBIL、DBIL有显著差异(P0.01)。恶性梗阻组治疗后TBIL、DBIL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良性阻塞性黄疸,EST/ENBD可有效解降梗阻,减轻黄疸,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而恶性阻塞性黄疸,PTCD胆管支架及内外引流术可以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促进转氨酶下降,但黄疸消退效果欠佳,可能有胆汁淤积等其它因素参与黄疸形成。TBA为反映胆道梗阻状态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MS)血生化的变化。方法对居住在海拔4300m高原87例CMS者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索(STB)、直接胆红素(S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并与236例非CMS者作比较。结果CMS组较非CMS组STB、TC、AST、ALT、γ-GT、BUN、UA增高,TG、TP、BLA、HDL—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S引起肝功能、肾功能等多项指标异常,有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5,(1)
目的研究应用溶血及不溶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时,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L)、y-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2例健康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人员的溶血标本及未溶血标本分别进行肝功能各项低代谢指标检验,观察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标本ALP为(52.94±18.16)U/L、DBIL(2.36±1.19)μmol/L、GGT(13.98±5.37)U/T显著低于未溶血标本相关指标的水平,分别为(96.16±26.64)U/L、(4.36±1.34)μmol/L、(23.61±6.20)U/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标本ALT、ALB、AST、TP显著高于未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显著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干扰,在检测标本的全过程中应该对客观因素进行控制,尽可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甘草酸二胺与单用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将肝损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和甘草酸二胺组(60例)。疗程均为2周,对比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末ALT、AST、γ-GT、ALP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联合组ALT、AST值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ALT、AST治愈率较甘草酸二胺组高(P〈0.05)。GSH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TACE治疗前后对肝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影响肝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1)TACE治疗后3 d、1周复查肝功能ALT、AST、TBIL、DBI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肝功能与术后1周比较,ALT、AST下降、ALB上升、P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ACE治疗次数对肝功能的影响:TACE1次48例,TACE 2次45例,TACE≥3次27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门脉癌栓患者,TACE治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影响:有门脉癌栓31例,无门脉癌栓8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CE治疗患者中HBe Ag阳性36例;HBe Ag阴性59例,HBe Ag阳性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ACE治疗患者中,HBV DNA低滴度58例、中高滴度38例,两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hild-Pugh B级患者,HBV DNA低滴度与中高滴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3~7 d,肝功能损伤较重,随着时间的延长,肝功能逐渐好转。TACE次数、门脉癌栓、Child-Pugh分级、HBV感染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伤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γ-GT和TBIL。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IL-2、IL-6、TNF-α、FT3、FT4、ALT、AST、ALP、γ-GT、TBI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PCT水平较正常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2、TNF-α、FT3、FT4水平和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老年组IL-6、ALT、AST、ALP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清IL-6与TNF-α、ALT、AST、ALP呈正相关(r=0.45,0.32,0.39,0.28,P0.05)。结论老年甲亢易伴发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双镜联合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结果围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28例术前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第3天肝功能有多样指标变化,分别为谷草转氨酶(AST,t=2.67)、谷丙转氨酶(ALT,t=2.53)、γ-谷氨酸转肽酶(γ-GT,t=28.23)、碱性磷酸酶(AKP,t=13.6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8天肝功能AST及ALT指标恢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后对肝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指标影响不大,双镜技术尤其适应老年胆石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肝功能生化指标对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代谢对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4-01/2005-03收治入院诊断明确且具有完整肿瘤标志物(AFP、CEA和CA19-9)和肝功能各生化指标患者845例,分为普通疾病组、良性肝胆胰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对不同组别的肿瘤标志物与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和普通疾病组中肝功能异常者的AFP高于肝功能正常者(z=-3.917,2.252;P<0.01或0.05).在普通疾病组中AFP与TBIL、DBIL、γ-GT存在正相关(r=0.082,0.133,0.190;P<0.01或0.05).在三组不同疾病组中肝功能正常与异常者的CEA未发现有差异.普通疾病组中CEA与γ-GT、ALP存在正相关性(r=0.171,0.139;均P<0.01).恶性肿瘤组中肝功能异常者的CA19-9高于正常者(z=-1.973,P<0.05).三组不同疾病中CA19-9与多种肝功能指标存在正相关.结论:胆道梗阻对CA19-9测定值有明显影响;低水平AFP与γ-GT有一定关系;而CEA则与肝功能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郝伟 《山东医药》2011,51(24):89-90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认识其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反映肝功能的不同的生化指标为标准,对248例可能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术后ALT为标准,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为肝功能损害的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AST为标准,CPB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尿量、血液回收量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TBIL为标准,术前高血压程度、术前TBIL、CPB尿量、体外红细胞用量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DBIL为标准,心胸比例、术前高血压程度、术前DBIL、术前TBIL、体外红细胞用量、术后带管时间为高危因素(P〈0.05);以术后ALB为标准,心功能分级、术前脂肪肝程度、术前AST、术前ALB、术前GLO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术前的心功能、肝功能客观指标以及CPB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等因素是行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从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出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在2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10项常用肝功能诊断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朦(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谷丙比值(AST/ALT)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回归分析。结果 10项指标分为5类:胆红素类(TBIL,DBIL,IBIL)、白、球蛋白类(ALB,GLB,A/G)、转氨酶类(ALT,AST)、转氨酶比值类(AST/ALT)、总蛋白(TP)。各类指标预示病情程度的作用大小为:胆红素类〉白、球蛋白类〉转氨酶类〉总蛋白类〉转氨酶化值类。在胆红素类中,TBIL的作用最大;在白、球白类中,A/G的作用最大。结论 胆红素和白、球蛋白类是判断病情的灵敏指标,其中又以TBIL和A/G比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2/2017-10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蓝光等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血清细胞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vs 8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间接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血清总胆汁(total bile acid,TB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 R P)等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P、AST、ALT、TBIL、DBIL、TBA、C R P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T R F均比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ALP、AST、A LT、T B I L、D B I L、T B A、C R P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RF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3%、2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功能状况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5例脓毒症患者,按照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分)、中分组(15~20分)及高分组(20分),并按照其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病死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状况,分析肝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患者中,67例存活,118例病死,病死率63.8%。随着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增加,其年龄、ALT、AST、TBIL、TBA水平均显著上升,ALB、CHE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年龄、女性比例、ALT、AST、TBIL、TBA、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ALB、CHE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TBA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ALB、CHE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肝功能障碍、年龄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肝功能障碍可增加病死率,密切检测肝功能变化有望及时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并指导合理治疗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凝血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秀贤  黎建源  梁娟英 《内科》2008,3(6):845-84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TBIL、DBIL、TBA、ALT、AST升高,PT、TT、AFIT延长,FIB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与其凝血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呕吐妇女肝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孕妇产前保健与及时发现妊娠期肝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至我院就诊的78例孕早期妊娠剧吐患者,依据肝功能分为孕早期妊娠剧吐肝功能正常组(B组)43例和孕早期妊娠剧吐肝功能异常组(C组)35例,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孕早期妊娠妇女40例为A组,4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相关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检验比较各组指标之间差异。[结果]血清ALT、AST、5’NT、GGT水平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H水平在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BIL、DBIL、IBIL、TBA水平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P、ALB、G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A组(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水平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早期妊娠剧吐患者肝功能指标存在异常,监测肝功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