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滇西羊拉矿区里农矿段层状铜矿体产于于与扩张有关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含矿岩系内部含中泥盆统至下二叠统构造岩块,但成因上具相似性,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半深海环境。矿体寄主岩石主要为富铁的矽卡岩,多个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向西缓倾,延伸大于2km,受到地层层位的控制,矿体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的接触关系并不明显,与传统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里农矿段最具代表性的2、5号层状矿体及其围岩进行了岩石矿物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具同生沉积特征,含矿矽卡岩富铁,远高于正常接触交代矽卡岩。推断本区矽卡岩化应广泛作用于里农组和江边组中上段各类岩石,这样铁能够从原生矿层中的黄铁矿、胶黄铁矿得到补充。δEu与铜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可能说明矽卡岩化对矿体不同程度的叠加富集作用。里农层状铜矿床的成因可概述为:新古生代拉张背景下海底喷流热水活动形成了里农原生硫化物层状矿体,层状矿体与赋矿火山—沉积岩在空间上共存,印支期岛弧花岗闪长岩对原生层状矿体进行了不同程度叠加改造富集,形成了矽卡岩富厚矿体,因此认为羊拉层状矿床为具层控特征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
白面山锡石硫化物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白面山锡石硫化物型Sn、Zn、Sb等多金属矿床,处于广西姑婆山复式花岗岩岩体南部接触带的内凹部位。矿床北东部出露有岩体之主体,西、南部出露有主体之补充侵入体(浮船岭岩体)和一组走向NE的中酸性岩脉。赋矿围岩主要为中泥盆统信都组碎屑岩类和东岗岭组碳酸盐岩类。地层褶皱构造简单,主成矿构造为近SN走向、朝西陡倾的F_2断裂带。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次为穿层脉状,少数为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3.
昌宁县大田坝硅石矿资源丰富,品级较好。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泥盆统温泉组中,印支期岩浆活动是硅石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下泥盆统温泉组石英砂岩与花岗岩体接触带硅石矿的重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永丰县长田坑滑石矿床产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第四段滑石(泥)岩夹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根据风化程度矿体分为风化矿体、半风化矿体与原生矿体三种类型,矿石矿物组成以滑石为主,次为蒙脱石、高岭石、石英及少量氧化铁、方解石、绢云母、白云石等。按照矿石自然类型和工艺性能,将矿石划分为原生滑石矿石、风化残余滑石矿石。原生滑石矿石以显微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风化残余滑石矿多为土状、多孔状构造。矿床类型为残积型、沉积和残积过渡型、沉积型。中二叠统小江边组第四段、第五段局部及其风化带为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产于金沙江结合带与维西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弧交接部位加仁岩体北倾覆端羊拉铜矿,含矿岩系为泥盆系江边组和里农组,属一套火山岩、砂泥质硅质复理石建造,是火山-喷流沉积作用产物,形成(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中-晚印支期中酸性岩侵入对原生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形成了矽卡岩富厚矿体,里农矿段KT1和KT5层状矿体在产状、规模、分带性和矿物组构等方面与传统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显著差异,并从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明显同生矿化后期叠加改造特征,该期也可单独形成矽卡岩型矿体,及由钙铁榴石、钙铁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组成无矿化矽卡岩;晚印支-早燕山期形成NE向大脉状矿体,部分小型脉状斑岩型矿体。显示主要为三期叠加型矿床,是金沙江洋及其邻区构造演化在矿区的集中体现。根据矿体类型、保存条件及围岩性质等进行缺位预测、找矿与勘查。  相似文献   

6.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铅锌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以深灰-灰黑色含炭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炭质泥岩控矿为特征;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形成是经深循环作用使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局部沉积而成,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晚期,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钠长石是我省的一个新发现矿种,钠长石产于石英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九里坪组的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层位中,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其成矿主要受侵入体,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形层控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8.
钟姑地区是印支和燕山早期上升的地块,燕山中、晚期发展成为火山盆地.随着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一系列铁矿床.深断裂构造控制岩带及矿带的分布.矿体明显受接触带和三叠系黄马青组下部岩性段及周冲村组制约.岩体隆起、凹凸及三叠系中下部岩性段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青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镇安盆地。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似层状等产出,主要赋存在上泥盆统九里坪组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假整合面之上的界河街组的黑色碳质板岩和碳酸盐岩中。在燕山早中期的陆内造山过程中,该区区域构造继承了泥盆纪奠定的棋盘构造格局,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矿区棋盘构造控制了矿段的分布和矿体产出。矿石分为原生的含金黄铁矿-菱铁矿型及铁帽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成矿元素以Au—Ag—AS—Sb—Ba组合为特征,与区域低温矿床的元素组合相一致。矿床成矿温度介于160~220℃,成矿流体为重碳酸盐一氯化钠型地下热卤水。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地热驱动热卤水循环萃取矿源层中的矿质而形成的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北祁连中段北坡是甘肃西部的一个铀成矿带,下奥陶统火山岩、下志留统条带状砂岩及硅质岩、上泥盆统块状砾岩和含砾砂岩是重要的含铀建造;矿化受断裂和裂隙构造控制,区域性NW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着矿带的延展方向,矿体产于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中;矿化与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许多矿点和矿化点围绕岩体分布或产于岩体内部,晚加里东-晚燕山期的火山-次火山中酸性岩浆活动引起和促进了含铀建造中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铀矿化是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化类型属于钠交代热液型。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冬瓜山铜金矿床包括层状硫化物矿体、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具层状形态和层控特征,矿石具块状、层纹状和揉皱状构造。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岩浆流体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其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矿石成分,并在其上叠加蚀变和矿化。层状矿体中的铜是由含铜流体交代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的。冬瓜山铜金矿床经历了两次成矿作用:第一成矿阶段.在石炭纪中期,海底喷流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矿为主;第二成矿阶段。燕山期岩浆侵人,一方面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发生矽卡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另一方面岩浆流体对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叠加改造,致使块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等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2.
李洁  陈文  雍拥  杨莉  刘月东  罗诚  孙敬博  张斌 《岩石学报》2014,30(8):2269-2278
云南羊拉铜矿位于德钦县羊拉乡,构造上夹持在金沙江断裂和羊拉断裂两条南北向区域性断裂之间。矿区内自北向南由4个主要岩体组成,对应7个主要矿段,其中里农矿段为羊拉铜矿集中区。本文选取里农岩体边缘相岩石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显示出具有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9.38~10.23,轻重稀土明显分馏,稀土总量较高的特点,这些均说明源区有来自大陆地壳的贡献;运用Maniar主量元素构造判别法判定里农岩体为大陆碰撞型花岗岩(CCG型花岗岩)。通过锆石U-Pb定年得到了227.73±0.99Ma的年龄数据,代表岩体的侵位时代。结合以往研究,初步认为:1)里农岩体为大陆碰撞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时期,结合锆石U-Pb年龄可推测至晚三叠世(227Ma之前),金沙江缝合带沿该处已经闭合,进入到了碰撞造山阶段;2)羊拉铜矿为构造控矿矿床。在里农岩体持续时间约12Myr左右(239~227Ma)的缓慢冷却阶段,岩浆热液逐渐富集矿化金属元素,在227Ma左右,岩体及地层快速抬升冷却,羊拉铜矿开始进入主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3.
湖南郴州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床的关系,矿区有利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底部不纯灰岩,NE向成矿构造发育,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非常有利。将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类型分为矽卡岩—锡石硫化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花岗斑岩型三种,其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底部不纯灰岩中的似层状矽卡岩—锡石硫化物型矿床规模巨大,找矿前景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4.
北香是丹池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构造隆起区,成矿条件良好,但是近四十年的地质勘查未能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认为矿床明显受NW向同生沉积断层的控制,具有喷流沉积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两期成矿特征。目前发现的矿体仅是矿床上部脉状矿,其下部的下泥盆统中应存在层状似、层状的厚大矿体。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n important mineralized belt of Fe, Cu, Au, S and other elements, with a series of sedimentary-hydrothermal diplogenetic mineral deposits (Xu and Zhu, 1978; Liu et al., 1984; Gu and Xu, 1986; Gu et al., 1993, 2000; Zhai et al., 1992). Some geologists thought that the Carboniferous massive sulfide exhalative sediment was the basis of the late diplogenetic mineralization (Gu and Xu, 1986; Gu et al., 1993, 2000); o…  相似文献   

16.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17.
杨帆  余璨  坚润堂  姚志华 《现代地质》2020,34(2):215-232
羊拉铜矿是三江地区金沙江—哀牢山铜金成矿带的大型铜矿床,位于中咱微陆块与昌都—思茅地块相夹持的金沙江板块结合带,矿床与印支期侵入岩(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通过对江边花岗闪长斑岩体、花岗闪长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体富SiO2、Al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Fe、Mg、高场强元素,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各岩石样品点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和同碰撞花岗岩过渡区域,反映江边岩体属活动板块边缘产物,岩浆除幔源外,还混入了下地壳熔融物质。江边岩体锆石原位U-Pb定年分析得出2个花岗闪长斑岩(ZKJ1-1-14、ZKJ2-1-7)年龄为215 Ma、208 Ma,3个花岗闪长岩(ZKJ1-1-17、ZKJ2-1-6、ZKJ2-1-8)年龄为221 Ma、220 Ma和214 Ma,结合对路农、里农和贝吾花岗闪长岩体结晶年龄分析,得出羊拉矿区成矿岩体自南向北年龄逐渐变新的侵位序列;矿区内岩浆活动持续25 Ma,印证江边岩体同属俯冲-碰撞作用所致的造山期岛弧型花岗岩类,为碰撞后拉张背景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近年研究表明,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积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休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矿区东、西段各存在一个喷流中心,与之相关的层状矿体及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喜马拉雅期斑岩成矿作用在区域及矿区内均有显示,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湖南锡田锡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田矿床内发育近SN向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NE向复式褶皱和NE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穹窿构造主要由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和古生代地层及不连续的环形滑脱断层组成,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的分布;复式褶皱为古生代地层组成的NE向复式向斜,在矿区中部被锡田复式花岗岩体切割。严塘复式向斜与小田复式向斜中的背斜核部,尤其断层叠加的部位常控制一些构造破碎带型钨锡富矿体的分布。NE向或NEE向走滑伸展构造系统包括NE向右行(伸展)走滑断层、NE向或近EW向右行次级的走滑伸展断层、近SN向左行走滑断层和NW向伸展断层,控制了锡田矿区内的不同方向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云英岩脉型锡钨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花岗岩锆石U-Pb、白云母40Ar-39A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表明锡田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与成矿响应时间非常接近,介于150~160Ma。岩体与地层(灰岩)接触带、岩体中的NEE向断裂带以及被NE向断裂叠加的背斜轴部是重要的成矿区域,可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