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FK506对嗅鞘细胞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情况。 方法:①取4个月中期流产胚胎(孕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周,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双额放射冠部位。②报告1例患者:白人男性,49岁,德国籍,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萎缩2年。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1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先后共接受嗅鞘细胞脑内移植2次。第1次为单纯细胞移植,5个月后接受第2次移植术,术后当天下午即开始口服FK506胶囊3mg,2次/d,共42d。术前和术后随访疗效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满分40分代表正常,随病情加重分数减少,最低为0分),同时对两次移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第1次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26分增至32分(医生评定)。第3个月病情又开始加重,至第5个月降至15分(患者及其家属经医师正规培训后独立进行量表评定)。第2次移植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由术前16分增至19分(医生评定)。随访5个月病情基本稳定,评分为14分(患者及其家属评定)。 结论: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和保护剂FK506可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延长神经功能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3.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期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在证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近期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中期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系列研究的一部分。①随机选择2004-12/2005-05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3例,均经过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病情呈进行性恶化趋势。②所有患者均接受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即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两三周,然后在患者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2×106个。③术后采用MRI颅脑扫描进行影像学检查,定期随访,仔细比较注射部位及其周围脑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嗅鞘细胞移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3例,随访5.1~11.8个月,平均7.5个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间,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及呕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术后MRI扫描对比,颅内移植部位及其周围未发现新生肿瘤、出血、水肿、囊肿形成、神经结构破坏以及感染(脓肿)等病理性改变。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在7个月随访期内,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犤(18.6±7.9)分犦分别与术后2~4周犤(21.8±7.6)分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犤(21.5±7.6)分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5.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88例近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收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88例。早期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10个。后改为在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6悬液,细胞数共约2×10个。术前和术后近期(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6定和肌电图检查。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ALSFRS)。结果:8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ALSFRS(20.69±9.32)分与术后2~4周(23.96±9.06)分比较,72例患者(81.8%)的神经功能呈稳定或改善(P<0.001)。63例(71.6%)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能阻止或逆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6.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期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证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近期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中期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系列研究的一部分。①随机选择2004-12/2005-05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3例,均经过世界神经病联合会El Escofial诊断标准确诊,病情呈进行性恶化趋势。②所有患者均接受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即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两三周,然后在患者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2&;#215;10^6个。③术后采用MRI颅脑扫描进行影像学检查,定期随访,仔细比较注射部位及其周围脑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嗅鞘细胞移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3例,随访5.1-11.8个月,平均7.5个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问,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及呕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术后MRI扫描对比,颅内移植部位及其周围未发现新生肿瘤、出血、水肿、囊肿形成、神经结构破坏以及感染(脓肿)等病理性改变。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在7个月随访期内,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88例近期结果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01/2005-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收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88例。早期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215;10^6个。后改为在双侧大脑放射冠处各注射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2&;#215;10^6个。术前和术后近期(2-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和肌电图检查。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国际统一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标准(ALSFRS)。结果:8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ALSFRS(20.69&;#177;9.32)分与术后2-4周(23.96&;#177;9.06)分比较,72例患者(81.8%)的神经功能呈稳定或改善(P〈0.001)。63例(71.6%)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能阻止或逆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215;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18.6&;#177;7.9)分]分别与术后2~4周【(21.8&;#177;7.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21.5&;#177;7.6)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运动皮质及相关脑区的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明显受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质子谱变化。方法:于2004-12/2005-02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山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所治疗的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符合ElEscorial诊断标准。在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2周检查其神经功能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好)、肌电图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别于大脑脚、内囊膝部、内囊后肢、放射冠和中央前回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结果: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例患者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29,30,术后34,30),肌电图波幅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余5例上述2项指标保持稳定。②7例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整体水平降低(波幅比值:1.624±0.347,1.531±0.193;1.030±0.269,0.919±0.115;曲线下面积:1.697±0.354,1.021±0.182;1.625±0.230,0.912±0.118),但2例改善的患者在其相应的解剖区域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升高。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整体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疾病的进展或穿刺操作的干扰有关。其中2例患者显示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比值增高,而且与神经学检查发现相印证,并为肌电图检查所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运动皮质及相关脑区的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明显受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质子谱变化。 方法:于2004—12/2005—02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西山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所治疗的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符合El Escorial诊断标准。在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2周检查其神经功能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好)、肌电图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别于大脑脚、内囊膝部、内囊后肢、放射冠和中央前回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 结果: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例患者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29,30,术后34,30),肌电图波幅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余5例上述2项指标保持稳定。②7例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整体水平降低(波幅比值:1.624&;#177;0.347,1.531&;#177;0.193;1.030&;#177;0.269,0.919&;#177;0.115;曲线下面积:1.697&;#177;0.354,1.021&;#177;0.182;1.625&;#177;0.230,0.912&;#177;0.118),但2例改善的患者在其相应的解剖区域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升高。 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整体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疾病的进展或穿刺操作的干扰有关。其中2例患者显示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比值增高,而且与神经学检查发现相印证,并为肌电图检查所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