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患者男,73岁。主因左上腹胀痛,间断黑便1个月。体检:左上腹饱满,并可扪及一约20cm×15cm×12cm大小肿块,质中等硬度,活动性差,边界不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示胃轮廓明显受压变形,向左上移位,胃体小弯侧有一瘘口,钡剂经此瘘口进入胃轮廓外一大的不规则腔隙内,钡剂分布不均匀,轮廓不规整,直立位病变部位可见一气-液平面,空腔约有11cm×11cm大小。初步诊断:(1)胃外脏器占位性病变;(2)消化道外肿瘤侵及胃壁合并坏死腔-胃体瘘(图1、2)。胃内镜检查:胃体后壁瘘口样病变伴周围胃黏膜水肿。CT检查提示:胃壁增厚(图3)。手术所见:剖腹探查发现左…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39岁。反复黑便 6个月余。大便隐血( ) ,予以法莫替丁制酸止血治疗后大便转黄。胃镜检查发现 :胃体上部小弯侧见 2 0cm× 2 0cm× 2 0cm球形黏膜隆起 ,顶端凹陷 ,糜烂 ,质软 ,考虑胃平滑肌肉瘤可能大。胃钡餐双对比造影 :胃体上部小弯侧见一突向胃腔内肿块影 ,胃体黏膜推移改变 ,基底稍宽 ,边缘光滑 (图 1) ,考虑胃黏膜下平滑肌瘤可能大。CT平扫 :胃体上部前壁见直径为 2 5cm的软组织肿块影 ,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图 2 )。增强扫描早期 ,肿块明显强化 (图 3) ;平衡期肿块强化程度减弱。CT仿真内窥镜检查发现向胃腔内…  相似文献   

3.
例1男,48岁.上腹部疼痛伴黑便10天.体验:上腹部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大便潜血呈阳性.钡餐透视见胃底后壁示一10.0cm×9.0cm的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紧贴胃后壁,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表面有1.0cm×1.5cm龛影(图1).CT见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其肿块内部有不规则之低密度灶.术中见胃底部10.0cm×10.0cm的肿块,快速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证实胃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4.
胃底憩室1例     
患者 女性 ,4 1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 ,餐后胀痛 2年余 ,近来加重 ,故来我院就诊。查体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于胃底贲门小弯后壁见约 2 0cm× 3 5cm大小的囊袋状突出影 ,颈宽 1cm (图 1)。取立位右前斜观察 ,图 1 仰卧位 :胃底贲门小弯后壁 2 0cm× 3 5cm大囊袋状突出影 ,颈宽 1cm 图 2 立位 :胃底贲门区突出囊袋状影可见气钡双层征象 ,其颈部可见粘膜纹伸入胃底贲门区突出的囊袋状影 ,在气钡充盈下 ,可见一液平面。边缘锐利 ,轮廓光滑 ,其颈部可见粘膜纹伸入其内 (图 2 )。胃体粘膜粗大 ,蠕动活跃 ,外形完整。…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70岁。体检时胸透发现右心膈角处见“空洞样”病变,考虑“膈疝?”不排除“食管囊肿”。随后行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偏右下方见1 0cm×1 3cm囊肿病变,钡剂能顺利通过食管进入囊内,囊内可见9cm长气液面,并可见钡剂和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气体高8cm ,囊壁0 5cm ,局部食管受压变窄,黏膜未见破坏。钡剂能顺利通过食管下段进入胃内,囊状物与胃之间可见一段正常食管影,胃全部位于膈下腹腔内。胃形态正常,黏膜正常,并可见胃下垂。诊断:(1 )食管中段憩室。(2 )胃下垂。讨论 食管憩室为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突出,是一种常见病,一般憩室较小,巨大憩…  相似文献   

6.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节段增厚型2例(12.5%),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胃恶性间质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恶性间质瘤少见[1 ] ,我院收治 3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1岁。饥饿后上腹出现包块 ,进食后消失 3年。10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无阳性发现。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残胃内见 9cm× 8cm× 8cm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的圆形软组织肿块影 (图 1) ,局部黏膜皱襞及吻合口壁未见异常。X线诊断 :胃占位性病变———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 :残胃大弯侧有一表面光滑的巨球形肿物突入胃腔 ,约 4.5cm× 4.0cm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质脆 ,触之易出血。考虑残胃黏膜下肿物———平…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82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17年"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1.胃占位(癌不能排除)(图1,2); 2.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示(高位胃体)腺癌(图3,4);而行胃早癌ESD术,术后病理示:(高位胃体)浅表隆起型中分化管状腺癌,肿瘤细胞间富于淋巴细胞,切面积约0. 8cm×0. 4cm,侵及粘膜下层,肿瘤最前沿距粘膜肌层下缘深度约0. 3cm。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示:1)左肾上极富血供病灶,考虑肾癌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57岁,胃部不适月余来诊.自诉除胃不适外无其他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显示胃底部可见一凸入胃腔的边缘光整的类圆形软组织影,约3.0cm×4.0cm,周围的黏膜如常,钡餐通过顺利,胃、十二指肠未发现其他病灶.提示:胃底部良性肿瘤(图1),性质待定,建议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8岁。因中上腹隐痛不适半月。于1991年11月28日入院。钡餐检查:胃内结石。胃镜检查:胃腔内见结石6cm×4cm,胃体表面粘膜粗糙,呈黑褐色,胃角有一较深溃疡,直径0.7cm,表面有白苔。诊断:胃内结石。于11月28日行激光微爆破碎石,共使用10根光纤将结石粉碎,结束时患者突感上腹部剧痛,呈持续刀割样,大汗,血压11/8kPa(83/60mmHg),脉搏112次/min。退镜后呕出粘液及鲜血30ml,休息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简介 孕妇29岁,孕1产0.曾在外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孕23周检查提示羊水多,孕28周检查提示羊水多并胃泡小,未提示其他异常所见.于孕32周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检查,超声见:双顶径7.7cm,头围28.3cm,腹围27.3cm,肱骨5.5cm,股骨6.4cm;胃泡最大范围约1.26cm×0.87cm(图1),于食管上段主动脉弓水平可见周期性出现的范围约2.77cm×1.19cm的囊状回声,会咽部可见2.20cm×1.13cm的液区,两者相通(图2),CDFI未见血流信号;羊水指数27.3cm.超声诊断:①胎儿食管闭锁;②胎儿胃泡小;③羊水多.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胎儿食管闭锁.  相似文献   

12.
盛二燕  彭卫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72-1074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临床资料及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6例GS中3例(3/6)发生在胃体小弯侧,2例(2/6)位于胃底,1例(1/6)位于胃窦部;肿瘤最大径2.0~7.8 cm不等,且一半的肿瘤>5 cm;6例中有5例肿瘤...  相似文献   

13.
汪禾青  刘爱连  丰鑫  张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84-1184,1190
胃血管球瘤临床少见,笔者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28岁。上腹隐痛1年,加重1个月。无贫血,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一半球形隆起,大小约3.0cm×3.0cm,表面光滑,充血,质硬。诊断:胃窦粘膜下肿物,间质瘤可能性大。CT表现:胃后壁边界清楚的球形肿块,平扫CT值约50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斑点状强化(图2),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范围增大,强化程度稍减低(图3)。CT诊断:胃后壁富血供良性病变。手术所见:肿物位于胃窦粘膜下大弯侧,约3.0cm×3·0cm大小,质韧,光滑,有搏动。免疫组化染色:Actin( )、C…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0岁,藏族。因上腹疼痛20天来院就诊。查体:发育良好,营养适中,心肺无异常,腹软。心电图正常,B超:肝胆胰未见异常。胃镜:见距门齿14cm 为食管入口,距门齿25cm 为贲门口,入胃。食管粘膜光滑,色泽正常,蠕动自如,齿状线模糊不清。胃底体腔膨大呈瀑布胃,胃粘膜光滑,红白相间,无糜烂及溃疡,粘膜活检,病理:慢性浅表性炎症,胃镜诊断:1.食管先天性过短症;2.慢性浅表性胃炎。(建议再行X 线钡餐检查证实),胃镜后第二天行X线钡餐照片,提示:食管中上段未见异常,下段平第9胸椎水平偏左入胃,胃大部(约4/5)位于胸腔心后之纵膈内,小部分位于膈下腹腔内,食管约11cm长,膈  相似文献   

15.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 1岁 ,运 - 8领航主任 ,飞行总时间 2 80 0 h。患者于 2 0 0 0年 9月12日在疗养院年度大体检中 ,主诉上腹部经常性钝痛、腹胀 7年余。腹部 B超检查提示肝左叶与胃后壁间有一实质包块 ,大小 5 cm× 5 cm,质地均匀 ,与胃无明显分界。次日行纤维胃镜见胃后壁有一球形隆起 ,大小 5 cm× 5 cm。遂于2 0 0 0年 9月 18日送往上级医院 ,检查腹腔 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均示胃后壁有 5 cm× 5 cm占位肿块 ,胃镜检查同前。即于同年 9月 2 8日行胃大部切除术 ,见大约 6 cm× 5 cm× 5 cm肿块 ,术后病理诊断 :胃间质肿瘤 ,未…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X线特征分析: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食管裂孔疝152例。其中老年组(60~82岁)105例,对照组(21~59岁)47例。以60~70岁发病率最高,占61.8%。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特点:①食管裂孔增宽,超过2cm者占65.7%;②胃食管返流,出现率占80.0%;对照组胃食管返流占31.9%;③疝囊大,平均横经4.1cm,最大达10.5cm;对照组疝囊平均横经3.1cm,最大者5cm。  相似文献   

17.
外生性巨型肝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 ,33岁。 5天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上腹占位性病变入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查体 :心肺 (- ) ,腹部平软 ,未扪及明显包块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胃气钡双对比检查 :脾胃间距明显增宽 (图 1) ,胃泡影呈凹弧形下移 ,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其他异常表现。CT检查 :脾胃底间见 6cm× 7cm类圆形块影 ,密度不均 (图 2 ) ,CT值32~ 4 3HU ;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 ,胃底受压内移 (图 3、5 )。CT诊断 :脾胃间占位性病变 ,胃平滑肌瘤可能。手术与病理 :见肝左外叶近三角韧带处一带蒂的外生性直径约 10cm质软的暗红色肿物 ,其蒂长径横径各约 1.5c…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4岁.上腹部憋闷不适,进食后左上腹疼痛2月余.体检:一般情况较差,慢性病容,贫血貌,左上腹可触及包块.X线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均未发现病变.B超:左上腹探及一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与胃及胰腺界限不清,考虑来自胰腺可能性大.CT检查:左上腹见一较大混杂密度肿块,约18 cm×15 cm×12 cm大小,CT值20~30 HU,边界较规则,其前缘与胃体部界限不清,后缘与胰腺关系密切;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图1、2).  相似文献   

19.
术中所见:探查见胃大弯侧有一凸出于胃腔的包块,大小约3 cm×2 cm×2 cm,质韧,行局部切除;切开见其内乳白色干酪样组织,即冰冻切片,回报炎性病变组织,故行吻合术;切除之包块送病检。病理检查:大体标本,不规则部分胃壁组织5 cm,在浆膜下有直径约2 cm包块,质软,黄白色,有黄色浓液溢出,周围界限较清楚,包膜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呈蚕豆大小。镜检(图6)诊断:胃壁及浆膜下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伴干酪坏死。讨论:胃结核是人体各器官结核病中罕见的疾病,在所有常规尸检中,胃结核检出率为0.03%~0.21%。胃结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指患者体内其…  相似文献   

20.
胰腺恶性畸胎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3岁。左上腹部包块3年伴疼痛1月余入院。查体:左上腹侧卧位时,可触及一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报告左上腹探及一大小约为9cm×10cm包膜完整的包块,其周边有一不连续的强回声环,内为高低混杂回声区。X线钡餐检查:胃呈钩型,胃体大弯侧可见一弧形压迹影。2 4h后复查,脾区结肠受压向8下移位,局部结肠移动度好,结肠黏膜无破坏。CT平扫见胰尾处一大小约为9cm×10cm×11cm囊实性混杂密度病灶,CT值-3 0~42HU ,周边有不连续的弧状钙化(图1)。CT诊断为胰尾处畸胎瘤。手术所见:完整切除胰尾处灰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