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疗效 ,进行了大剂量胸腺肽和α 干扰素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68例慢性乙型肝炎均为活动期病例 ,血清ALT增高 ,HBVDNA阳性。甲组 34例接受大剂量胸腺肽和α 干扰素联合治疗 ,乙组 34例单用α 干扰素治疗 ,两组进行对比。甲组 :用大剂量胸腺肽 10 0mg ,1/d静脉滴注 ,1个月后 ,改为 2 0mg肌肉注射 ,隔日一次疗程 3个月 ;α 干扰素 3MU/d× 14,肌肉注射 ,以后 3MU/隔日 ,肌肉注射 ,疗程 6个月。B组 :用α 干扰素 ,剂量及疗程同甲组。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后均作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检测 ,并确定疗效标准 (显效、有效…  相似文献   

2.
陈民  孙华玮 《山东医药》2000,40(17):43-44
1997~ 1999年 ,我院应用基因重组干扰素 HBe Ab( )治疗 5 0例不同情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乙肝 ) ,现具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患者分为 2组观察 :其中 HBe Ab( )组 2 0例 ,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年龄 19~ 6 0岁 ;HBe Ag组 30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2~ 5 8岁。患者均为慢性乙型肝炎 ,发现乙型肝炎病史在 1~ 4年 ,均为第一次采用干扰素治疗 ,并且无其他明显合并症。方法 :干扰素为国产基因重组干扰素α- Ib(科兴生物赛若金 ) ,治疗剂量为 30 0万U,每周 3次肌注 ,疗程 6个月 ,同时采用一般护肝药物 (即10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东湖医院 1998- 0 8~ 2 0 0 4 - 0 2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2 95例 ,给予 10 %葡萄糖 2 5 0mL 苦参碱 15 0mg每日 1次静滴 (3个月 ) ,给予α 2b干扰素 5 0 0万单位 ,每日 1次肌肉注射 (10d) ,以后为隔日 1次 (6个月 )。对照组 16 5例 ,单用α 2b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同时给予 10 %葡萄糖 15 0mL 强力宁 10 0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 3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eAg阴转率分别是 5 7 0 %和 38 8% (P <0 0 1) ,HBVDNA阴转率是 5 9 3%和 4 2 4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是5 0 8%和 33 9% (P <0 0 1)。结论 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膦甲酸钠与干扰素α序贯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例。第一阶段治疗在基础护肝治疗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 3 0 g加入 10 %葡萄糖 5 0 0mL2h内滴完 ,每日 1次 ,疗程 30d ;之后用干扰素α 5 0 0U ,每日 1次 ,肌注 2 0d后改隔日 1次肌注 ,疗程 6个月。对照组 2 5例 ,第一阶段治疗采用基础护肝治疗 ,待ALT在正常值上限 2~ 3倍升高 ,无黄疸时给予干扰素α ,剂量及方法、疗程同序贯治疗组。结果 第一阶段治疗 ,治疗组有 2例轻度恶心 ,食欲不振 ,停药后消失。肝功能好转治疗组平均 18d ,对照组平均 2 7d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显效 6例 ,6 / 15 ,优于对照组 7例 ,7/ 2 5 (P <0 0 5 )。HBV标志物下降数值优于对照组。结论 膦甲酸钠与干扰素α序贯用于抗乙肝病毒疗效肯定 ,病毒指标转阴快。  相似文献   

5.
陈维 《传染病信息》2006,19(4):189-191
目的观察不同状况的慢性乙型肝炎与干扰素联合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0例接受重组α-1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按性别、是否母婴传播、ΑLT水平、HBVDNA定量、是否联合用药、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进行分组,观察其联合应答率。结果非母婴传播者、治疗前ΑLT2~5×ULN、HBVDNA<107copies/ml、疗程1年以上者联合应答率较高;未见性别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干扰素3MU与5MU剂量之间,以及联合用药与非联合用药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非母婴传播者、治疗前ALT为2~5 ×ULN、HBVDNA<107copies/ml、疗程1年以上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疗效较好,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α 干扰素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效果。方法 将 4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0例 ,两组病人均应用α 2a干扰素药物治疗 ,疗程 6个月 ,治疗组加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 ,疗程为 3 0天。结果 治疗组HBsAg、HBeAg阴转率和HBVDNA水平下降率比对照组提高 2 0 % ,肝功能改善及纠正骨髓抑制现象方面提高 90 % (P <0 .0 1)。结论 α 干扰素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抗病毒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认为,干扰素(IFN)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但必须大剂量长疗程才有一定的疗效,这对一般患者来说是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的。为此,我们应用小剂量脂质体-干扰素(L-IFN)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自我科及协作单位1995年10月~199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48例。所有病例HBsAg、HBcAg、HBeAg三项均阳性,  相似文献   

8.
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a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干扰素α2b 26周;对照组49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α2b 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透明质酸酶(HA)。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 ALT、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3.1%,P< 0.005;44.9%和22.4%,P<0.025;42.9%和20.4%,P<0.025:79.6%和51.0%,P<0.005)。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胸腺肽多组份混合液 ,经静脉大剂量滴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133例 ,160mg ,1/d ,治疗 2个月 ,第 3个月改变每周 2次 ,共 3个月 ,为 1疗程 ( 97例 ) ;疗效不显著者或为巩固疗效者继续给予同剂量每周 2次治疗 ,又 3个月 ,为第 2疗程 ,同时设干扰素对照组 ,观察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 ,治疗结束时 1疗程组的ALT复常率为 4 6.4 %、38.9%和 38.9% ;2疗程组为 52 .8%、38.9%和 50 .0 %。与干扰素组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停药后 6个月对部分病人随访 ,1疗程组和 2疗程组HBeAg和H…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作用 ,不仅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而且对某些细胞有抑制作用 ,许多实验表明干扰素一定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本文为进一步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 2b抗纤维化作用 ,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同时 ,观察其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ⅢP)、Ⅳ型胶原 (Ⅳ -C)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5 8例患者为 1996~ 1998年我院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 ,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重组人干扰素α - 2b治疗组 41例 ,病例选择标准 :①乙肝病毒血…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4月 ,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 2 0例 ,并用干扰素α- 2 b治疗 1 1 6例作对照 ,旨在对比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系本科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e Ag、HBV- DNA检测均阳性。符合 1 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苦参素组 )和对照组 (干扰素组 )。治疗组 1 2 0例中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 <2 0岁 2 9例 ,2 1~ 40岁 74例 ,41~ 60岁 1 7例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42例 ,慢性活动性乙型…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已被公认 ,其机制为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 ,但其潜在的抗纤维化、预防肝硬化的作用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笔者于 2 0 0 1年至2 0 0 3年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 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探讨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为 2 0 0 1年 -2 0 0 3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18~ 42岁 ,诊断符合 2 0 0 0年 9月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 (西安 )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干扰素治疗指征 ,均有肝功能异常 ,…  相似文献   

13.
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3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5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仅干扰素(INFα)6MU隔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2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完成时及之后24周,ALT、HBeAg、HBV-DNA、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疗程完成后24周,治疗组22人有效,有效率73.3%,高于对照组(x~2=4.267,P<0.05);对照组26人有效,有效率50%。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定量指标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6MU INFα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好,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优;干扰素能明显阻断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9月应用α - 1b干扰素联合中药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6例为治疗组 ,与同期应用α - 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4 2例为对照组 ,治疗组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按 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标准选择病例 ,所有病例HBsAg、HBeAg、抗HBc、HBV -DNA均阳性、ALT反复升高 2~ 4倍 ,病程超过 6个月 ,无黄疸。血清抗HAV IgM及HCV、HDV、HEV标志物均阴性 ,治疗组 56例中 ,男 4 2例、女 14例 ,年龄 16~ 4 8岁 ,平均33 4岁 ,对…  相似文献   

15.
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国产基因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疗效 ,自 1991年起 ,我们对应用α1 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长期随访 ,并于 2 0 0 0年底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 1991~ 1998年住院和门诊长期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4例 ,并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7例作对照 (见表 1)。二、方法(一 )详细询问病史 ,查询以往住院和门诊随访记录资料。(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sAg、抗…  相似文献   

16.
近年认为选用不同抗病毒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是较佳的策略.本研究探讨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 -2a与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索提高抗病毒疗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进行基因型测定 ,显示B基因型 31例 (5 1 7% ) ,C基因型 2 6(43 3% ) ,D基因型 3例 (5 0 % )。B型、C型与干扰素应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例D型均有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HBV基因型可能不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D型对干扰素应答率高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干扰素治疗肝炎的疗效与剂量和疗程有关。目前推荐的用法是 :干扰素每次 3mu或 5mu ,隔日 1次 ,皮下注射 ,4~ 6个月为一疗程。一般病例疗程已达 6个月仍不见效 ,应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涉及以下问题。一、选择适当的治疗对象 干扰素主要用于有活动性病毒复制 (血清HBeAg阳性 ,HBV -DNA阳性 )和肝病活动 (血清ALT升高 ,肝活检显示活动性慢性肝炎 )的患者。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干扰素治疗无效。回顾性分析表明 ,HBeAg阳性 ,HBV -DNA低水平 (<2 0 0pg/ml)病程较短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NF 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IFN 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清标本 ,用MTT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水平 ,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γ 干扰素 (INF γ)水平 ,并与 3 0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 2R水平升高 (P <0 0 5 )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IL 1、sIL 2R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 1b调节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20.
卢清  张清波等 《肝脏》2001,6(3):206-207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干扰素 (IFN )品种很多 ,现将 1995年 5月~ 1999年 5月间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 1b(赛若金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 7例的资料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随机选择病程 6个月以上 ,ALT为正常上限 1.5倍以上 ,HBsAg、HBeAg、抗 HBc及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18~ 5 5岁 ,平均 39岁 ,平均病程为 6 .9年 ,全部病例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型 ,ALT平均值为 170U /L。入选对象符合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