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性应用。方法将58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nCPAP组30例.生后2h内预防性应用nCPAP,PS组28例,生后2h内预防性应用PS。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气使用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PAP组气胸的发生率较PS组高;其他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nCPAP的应用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另一良好选择,但需重视并积极预防nCPAP导致的气胸。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出生2小时内采用固尔苏气管内注入;对照组除不用固尔苏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发生RDS的发病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40%)(P〈0.05)。且胎龄越小,对比越明显。结论预防性使用PS,尤其是胎龄〈30周的早产儿,可以降低RDS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危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30例出生后lh内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30例出生后1h内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NI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RDS患儿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在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行经NIPPV ;对照组在予以PS治疗后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NCPAP),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及各项血气参数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项血气参数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情况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RDS应用NIPPV,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促进康复,效果确切,术后并发少,医疗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何金孝  宋烨  樊蕊  李敬娴 《西部医学》2022,34(5):715-718+723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救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247例早产儿RDS,按不同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 171例和晚期早产儿组(34~37周) 76例。分别对两组中RDS患儿的孕母高危因素、分娩方式、以及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合并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早产儿RDS以孕母妊娠糖尿病、宫内感染所致,且出生体重较大,以急诊剖宫产(71%)娩出为主,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RDS发生时间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时间均晚于早期早产儿组,且PS和nCPAP治疗效果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差(P<0.05),重复应用PS和机械通气比例显著增加;并发肺动脉高压、气胸和持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RDS的发病率仍以早期早产儿为主,但晚期早产儿RDS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晚期早产儿RDS病情复杂,应用PS效果差,急性并发症重,尽早机械通气并及时多次使用PS,利于病情控制,综合性支持治疗策略可提高晚期早产儿生存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母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将540例有早产征象的孕母按不同孕龄分为A、B、C三组各180例:A组孕龄为28—31周;B组孕龄为32—34周;C组孕龄为大于或等于35周。其中各组再随机分为用药小组90例和对照小组90例。用药小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盐酸氨溴索,而对照小组只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产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A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1.11%,A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42.22%,两者比较,x2值为9.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4.44%,B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8.89%,两者比较,X2值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用药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6.67%,C组的对照小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2.22%,两者比较,x2值为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28~31周是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2例Ⅱ~Ⅲ级RDS的早产儿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29例RDS患儿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天数、病死率及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较对照组发生率少,上机条件及上机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呼吸机条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科的产妇中胎儿窘迫者110例,根据胎儿窘迫病因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胎心监护异常)40例,B组(单纯羊水污染)39例,C组(胎心监护异常合并羊水污染)31例,同期选取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D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检测脐血血气。结果:A组、B组、C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组,产妇娩出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比例均显著高于D组,A组、B组、C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高于D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均低于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血气正常新生儿围生期患病率显著低于脐血血气异常新生儿(P0.05)。结论:合并围生期高危因素(胎儿窘迫)产妇娩出新生儿窒息及其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脐血综合分析异常者新生儿患病率亦显著增高,新生儿预后状况越差,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脐血综合分析对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剑 《当代医学》2010,16(16):3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我科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和未发生NRDS新生儿各52例的临床资抖。结果男性、宫内窒息、宫内窘迫、剖宫产等因素是NRDS的高危因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胎膜早破、产后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可显著降低NRDS发病率。结论新生儿出现NRDS及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防止新生儿出现NRDS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NRDS发生率并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0例,预防组给予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RDS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预防组早产儿的RDS发生率(16.67%与50.00%)。氧疗时间[(4.3±1.3)天与(13.4±1.8)天]、机械通气时间[(5.3±3.6)天与(9.5±2.4)天]、住院时间[(32.8±3.4)天与(52.8±4.0)天]、并发症发生率(感染:36.7%与86.7%),呼吸暂停(30.0%与83.3%),颅内出血(6.7%与30.0%),气管发育不良(6.7%与26.7%)及病死率(10.0%与43.3%),均比对照组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分娩方式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108例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发病孕周分为A、B、C三组,A组:28~32周(15例);B组:32+1~34周(30例);C组:34+1~36周(63例)。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B、C组;B组的新生儿感染及RDS比率明显高于C组。A组初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60%)明显高于经产妇(17%)。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初产妇,剖宫产为首选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轶  李翠梅 《广州医药》2007,38(4):37-39
目的 观察高危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预防组,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并与30例同期住院未能预防性应用PS治疗的早产儿作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预防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RDS发生率为76.6%(23/30),两组RDS发生率、需机械通气例数及Ⅲ级以上RDS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后6 h预防组PaO2和pH值均较用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预防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天(2~21天),其中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5天(3~11天);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天(4~30天),其中16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9天(3~18天),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如肺出血、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死率:预防组3.33%(1/30),对照组10%(3/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亲产前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在生后12h内应用盐酸氨溴索片(商品名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早产儿120例,按区组随机分为沐舒坦应用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沐舒坦组RDS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沐舒坦组RDS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有显著差异(P<0.05);(3)沐舒坦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及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产前母亲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生后立即静脉给沐舒坦可以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亲产前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在生后12h内应用盐酸氨溴索片(商品名沐舒坦)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早产儿120例,按区组随机分为沐舒坦应用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1)沐舒坦组RDS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沐舒坦组RDS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有显著差异(P<0.05);(3)沐舒坦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及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产前母亲未用过激素的早产儿生后立即静脉给沐舒坦可以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36例分两组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组18例出生后2 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18例未应用固尔苏。结果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出生后6 h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应尽早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PPROM(研究组)46例及同期随机选择的单胎PPROM(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胎膜早破的发生孕周、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期待疗法、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早产儿的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等新生儿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破膜前32.6%新生儿有较明显宫缩,对照组破膜前18.3%新生儿有明显宫缩(P〈0.05)。研究组早产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31.7%)(P〈0.01)。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PPROM的高危因素;双胎合并PPROM的临床处理棘手,早产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且新生儿预后差,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RDS和未发生RDS的VLBWI各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是RDS的易感因素;有胎膜早破史、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后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RDS发生率;患儿上呼吸机前发生酸中毒和并发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及肺部感染是影响RDS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LBWI发生RDS及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避免VLBWI发生RDS的各种易感因素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RDS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运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确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氧疗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在总的住院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天数,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67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预防组出生2h内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PS;对照组除不用PS外,其余治疗同预防组。观察2组临床表现、RDS发生率,预防组用药前后、预防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预防组发生RDS发生率16.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RDS发生率53.3%。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用药前后、预防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RDS发生率,改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取50例RDS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明显增高,剖宫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母亲患妊高征、宫内窘迫是RDS的易感因素;有胎膜早破史、母亲有产前感染史,发病率明显降低;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GC)、生后即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可预防和减少RDS的发病。低Apger评分,发病时间早,上机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严重,Ⅲ级、Ⅳ级X线表现,并发肺出血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影响RDS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防治早产,避免RDS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各种高危因素;预防性和治疗性应用PS可有效减少RDS发病率和降低RDS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