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叶。杜仲叶资源丰富,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杜仲皮相似。我国自古有食用杜仲叶的习惯,国外也有食用杜仲叶的经验,现代毒理学试验表明杜仲叶无毒副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杜仲叶国内外的食用历史和毒理学评价等内容,为杜仲叶作为"药食同源"中药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是杜仲叶中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杜仲叶中主要有效成分棚皮素具有抗自由基等作用。因此,测定杜仲叶中槲皮素的含量,可以评价原料的质量。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杜仲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1仪器与试药1.1仪器:Varian高效液相色谱仪;2510泵;2550可变波长检测器;4290积分仪;超声波清洗仪YYE-300(北医生产)。1.2试剂与材料:槲皮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19003;杜仲叶粉由陕西省略阳杜仲工业公司及贵州遵义安福集团总公司提供。2实验方法与结果21色谱条件:色谱柱:YWG-C18(250m…  相似文献   

3.
杜仲是我国特产。近年来,杜仲树已广泛栽培。为了开发利用杜仲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是很必要的。目前各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着重于木脂素类、环烯酸钙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以及杜仲胶等有机化合物,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通过RP-HPLC法对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吉元的种类进行了研究。1仪器、试剂和材料杜仲叶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干燥备用,岛津SLC-6AHPLC仪,X-型树脂,芦了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它均为AR级试剂。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杜仲叶中黄酮昔元的HPLC分析法:取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N、P 和 K 肥在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的影响作用,揭示药用植物生物量积累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建立合理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尿素、磷酸和氯化钾3种N、P 和 K 肥按正交设计组成3因素3水平的9个处理组合。用盆栽法比较灯盏花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量。结果 生物量适宜高 N、P 和 K 施肥量组合,有效成分量则偏向低施肥量组合。3肥素中,N 作用最强,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有效成分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不显著。P 对有效成分量的作用高于 K,但对生物量的影响低于 K。K 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最大。结论 N、P 和 K 施肥提高灯盏花药材生物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次生代谢有效成分量下降,但可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考察壳聚糖对杜仲叶提取液的絮凝澄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吸附澄清技术能否代替水沉淀法用于杜仲叶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澄清法及水沉法沉淀后的药液所含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壳聚糖吸附澄清法与水沉法均能使药液澄清,前者更能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替代水沉法用于精制杜仲叶提取液。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杜仲茶中氯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茶系由杜仲叶和乌龙茶制成的袋泡茶 ,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ulmoidesOliv .)的叶子[1] 。具有镇痛、降血压、中枢神经镇静、利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提高肾上腺皮质等作用[2 ,3] 。氯原酸为杜仲叶的有效成分 ,本实验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杜仲茶中氯原酸的含量[1,4 ] 。1 仪器与试药CS 90 0 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日本岛津 ) ;1μL定量毛细管 (美国Drummond公司 ) ;聚酰胺 6薄膜(上海化学试剂四厂 ) ;氯原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品检定所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杜仲茶由德利保健品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杜仲叶中主要成分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贮藏条件下杜仲叶中绿原酸、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的量。结果 新鲜杜仲叶采用烘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的量较高,阴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绿原酸的量较高。低温避光贮存的杜仲叶药材各成分的量下降较慢。结论 杜仲叶在最佳采收期进行采收后,经微波加热杀青、干燥处理后,对杜仲叶进行密封,低温并避光存放,存放时间在1年内其主要成分量均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连翘果实干物质及叶和果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采用百果质量研究果实干物质的积累,HPLC法测定连翘叶与果实中有效成分的量。结果5~7月是连翘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种子、叶和壳中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的量均呈下降趋势。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干物质积累已趋缓,种子和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稳定,变异小。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经9~10月的快速下降后,10月20日左右质量分数趋于稳定且达最低。青翘中有效成分的量高于老翘,青翘中连翘酯苷、连翘苷与芦丁的比例与老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北京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青翘最佳采收期;10月20日左右为老翘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杜仲叶提取物及其与CPC复合载体对MC3T3E1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MC3T3E1大鼠成骨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和0、0.152、0.304、0.608 mg/ml不同浓度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培养组。应用细胞增殖、MTT、扫描电镜法观察不同浓度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48 h的增殖活性及生长、附着的影响。结果: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尤其以浓度为0.152 mg/ml、0.304 mg/ml时作用较为明显(P<0.05)。结论:杜仲叶提取物/CPC复合载体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以及附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为藏红花高产优质栽培与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年版药典与现有文献基础上,优化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HPLC测定方法,并测量比较11个产地藏红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用DPS软件分析经纬度、海拔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分别在6.236~62.356μg/m L以及3.158~31.584μg/m 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7与0.9996,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1.69%,n=9)与99.4%(RSD=0.86%,n=9);11个产地藏红花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总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经度与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纬度与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本方法测定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我国引种的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低纬度、高经度地区并视种质选择海拔高度区别种植藏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积累。  相似文献   

11.
野葛中活性成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确定葛根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采用HPLC和UV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葛根的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用逐步回归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总黄酮及葛根系等异黄酮成分含量以1月最高,10月11月次之,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与活性成分的积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金银花中代谢产物积累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 TOF-MS/MS)对金银花盐胁迫组与对照组样品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找出潜在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质谱数据库搜索、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进行差异成分鉴定。然后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UFLC-QTRAP-MS/MS)对15个目标差异成分进行测定,并作灰色关联分析(GRA)。结果?金银花盐胁迫组与对照组的样品得到有效区分,筛选并鉴定31个差异成分;15个目标差异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GRA分析初步表明适度的盐胁迫可促进金银花中药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结论?为盐胁迫下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及提高金银花的药用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作为补肾阳中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通过回顾淫羊藿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淫羊藿成分复杂多样(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易受到品种、产地、部位、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响,且淫羊藿各类成分的体内过程差异较大,疾病、组方配伍、炮制加工及中西药联用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归纳淫羊藿成分分析及体内过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淫羊藿质量控制、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二者含量的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对样品中黄酮和萜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两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高原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结论 :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提高银杏叶质量 ,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的方法测定3种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丹皮酚、丹皮总苷及丹皮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牡丹皮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3种不同产地的牡丹皮饮片样品中,安徽铜陵牡丹皮饮片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迷迭香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运动性氧化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给药组(迷迭香总二萜酚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心、肝、脑及股四头肌等组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给予迷迭香总二萜酚提取物的中、高剂量(分别为250和500mg/kg体重)组的小鼠除脑外其他各组织内的MDA含量都有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都有明显升高。结论: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其中的二萜酚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双青咽喉片中10种成分(柠檬酸、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甘草酸单铵及蒿酮),验证此方法在双青咽喉片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 以双青咽喉片所含的10种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3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没食子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和回归方程法测定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3种fk/s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 3批双青咽喉片中10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3种校正方式的一测多评法控制双青咽喉片的质量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无花果抽提物抗肿瘤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天然产物无花果抗肿瘤成分检测分析。方法用高压液相(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具有显著抗癌疗效的无花果抽提物有效部位的有效化学成分。结果根据体外生物活性筛选出_的无花果抽提物这一抗癌有效部拉,色谱分析确定其抗肿瘤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具有香豆素类化合物骨架的组分,及苯甲醛和呋喃环类的小分子等环类化合物。结论无花果显著的抗癌作用与该品含有的芳环类化合物有关,可能是其中的苯环结构使癌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