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例产科子宫切除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分娩总数12584例,产科子宫切除12例,子宫切除率0.095%,死亡1例,死亡率8,33%,同期产前产后大出血65例(出血量800mL以上),占0.158%,死亡9例,死亡率13.86%。结论 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的应急措施。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关键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纠正产前病理情况,提高住院分娩率及正确观察处理产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茂名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死因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茂名市2001~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2009年活产数733698例,孕产妇死亡183例,死亡率为24.94/10万。农村高于城市,农民占89.07%;死亡的前4位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中占首位的是家庭个人知识技能。结论针对孕产妇死亡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给予有效干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市2001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98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孕产妇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77例,占78.58%;间接产科原因造成死亡21例,占21.43%。死亡原因以产后出血居多,共64例,占65.31%;其次为妊娠高血压疾病8例,占8.17%;死因不明6例,占6.1,3%;心脏病、脑溢血各5例,占5.11%;子痫(产前)3例,占3.07%;羊水栓塞、结核性脑膜炎、产褥感染、妊娠合并肾炎、子宫破裂、肺水肿、HELLP各1例,各占1.02%。结论加强我市产科工作人员产科急救技术能力,积极处理产科急重症,是降低由产科直接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探索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01~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对监测地区内有正式户1:3的且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死亡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01~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22/10万、21.64/10万、22.20/10万.死亡的孕产妇中计划外妊娠明显高于计划内妊娠。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山区和农村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对计划外妊娠的管理,提倡住院分娩,提高基层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和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东省化州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化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年报表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活产数11796例孕产妇死亡人数16例,死亡率135.6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干预措施应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注重产后血死因等情况的识别与救治,建立建全孕产妇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6年分娩的74例围产儿死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分娩围产儿8203例,死亡74例,死亡率9.02‰,其中死胎41例(占55.41%);死产3例(占4.05%);畸形引产17例(占22.97%);早期新生儿死亡13例(占17.57%)。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孕期接受围生期保健次数和医疗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形儿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妊娠心脏病是产科危重病例,发病率虽不高但病死率却相当高,占产妇总死亡率32%,因此应特别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20例妊娠合并风心病顽固心衰患者的治疗,发现这类患者应联合用药控制心衰,尤其是扩血管药物一罂粟碱的应用,可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显著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及结果:选择我们医院1999年12月~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风心病心衰患者20例,其中1例入院时间短(3小时)心衰未能控制,患者死亡外,另19例患者均经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后,疗效不佳,经配合应用罂粟碱30毫克,日二次静推,2~5天,心衰症状即缓解。结论:妊娠合并风心病顽固心衰患者的治疗,联合用药尤其是扩血管药物罂粟碱的应用,均强于单纯强心利尿药物治疗,显著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长春地区10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结果2002~2006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96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34例,占死亡的35.41%。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2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4.7%。因家庭分娩死亡孕产妇2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5.88%。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11.76%。结论加强农村、乡级保健网建设,取缔家庭分娩,提高农村、乡级产科质量,加强妇科理论学习,认症、识症,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文成县2003—2008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8年8洌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03—2008年中孕产妇病死率为0~148/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居死因顺位第1位,产科出血占第2位;8例死亡孕产妇均为低文化低收入人群,其中流动人口4例;在医疗保健机构分娩4例,在家分娩4例;可以避免死亡4例(5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25%),不可避免死亡2例(25%)。结论低收入、低文化、流动人口中,是浙江省文成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人群;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支持、保护母婴安全,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妊高征的治愈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至关重要。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妇幼保健工作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平顶山地区16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占50%),子宫破裂为次要原因;死亡孕产妇中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程度低,计划外怀孕多,无规范的围产期保健,一部分有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健全孕产妇急救通道,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救治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孕产妇并发肺栓塞病死亡的高危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保健质量,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2004~2011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中17例死于肺栓塞病者年龄、孕产次、经济状况、分娩方式及死亡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孕产妇多发生在文化程度为中小学毕业的(占82.36%)、家庭年人均收入在4000 ~ 8000元(占41.17%)、30岁以上(占64%)、经产妇(占70.58%)、缺乏系统的产前检查(占58.82%)、剖宫产(占58.82%)特别易发生在术后一天以上的产妇中.计划外妊娠(占35.29%)也不容忽视.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产科知识技能培训,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按照围生期I标准,对我院产科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129例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率为22.95%,其中死胎占55.8%,死产占13.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0%。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综合征、胎儿畸形。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肺部疾患、畸形等。结论 加强产前诊断、孕期及产时监护,防治早产及妊娠并发(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5年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双胎妊娠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占17.58%,妊高征占14.28%;贫血占29.67%;产后大出血占24.77%;早产占32.96%;围产儿死亡率9.89%。结论 双胎妊娠并发症危害母婴安全,早期预防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分析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按WHO和FIGO的有关规定。妇女自怀孕开始至产褥期内因各种原因造成死亡,除车祸等意外都应包括在孕产妇死亡内(我国尚规定除外计划生育手术致死者)。孕产妇死亡率是以一年内每10万活产数中孕产妇死亡来计算的。1989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率57/10万。死亡年龄20~30岁占67%。二胎(产)次以上占55%,死亡时孕周37~42占59%,无产检率占44%;妊高症无产检率占58%;乡以上医院分娩占50%,死于村室、家、途中占38%。旧法接生占18%,临产→产后24小时内死亡占48%,文盲占47%,人均收入<50元/月占77%;产科出血29%,妊高症22%,心脏病8%,宫破6%,羊水栓塞5%,感染4%,肝病2.3%,直接产科原因72%,非产科原因28%。旧法接生31例死亡中,因产后大出  相似文献   

16.
1971年1月至1982年3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死亡病人33例,其中产科22例,妇科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3.4岁),其中18~45岁育龄妇女29人,占87.9%。一、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同期共收治住院的妇产科病人18,197例,死亡33例,死亡率为1.81‰。死亡原因中,产科以子宫破裂及妊娠合并  相似文献   

17.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它不仅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健康水平的标志,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市将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卫生区域目标管理的主要指标,制定了许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为了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情况,现将1974-1998年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于1974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0日内,具有哈尔滨市城市户口,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的孕产妇死亡266例(不包括意外、计划生育手术及葡萄胎死亡),同期活产数738470例。  相似文献   

18.
翟洪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53-155,158
目的:分析鞍山市2006~2012年共7年间发生的32例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以为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制订干预措施,为相关部门制订政策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32例孕产妇死亡情况逐例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2年活产数为186061例,孕产妇死亡32例,死亡率为17.19/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病、产科出血、肺炎及肺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病、羊水栓塞和血液系统疾病。直接原因12例,间接原因20例。结论随着本市孕期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的发展与提高,由妊娠合并内科及其他疾病的比例逐渐升高,这就需要开展多学科的协作,加强三级网络的业务技术培训及畅通高危妊娠就医的绿色通道,提高急重症的转诊及抢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甘娟  蹇涵  金璇  钟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62-164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2003~2012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来广州市白云区活产数逐年递增,孕产妇死亡率从2003年的33.33/10万降至2012年的11.71/10万;孕产妇前四位死因顺位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异位妊娠和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由产科直接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2003~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多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健康宣教,加大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转运和团队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藏农牧民孕产妇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出现异常的原因,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堆龙德庆县医院的346例妊娠晚期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异常情况121例,其中胎膜早破27例,占22.31%;脐绕颈25例,占20.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2例,占18.18%;早产22例,占18.18%;妊娠合并贫血14例,占11.57%;臀位8例,占6.61%:产后出血7例,占5.79%。结论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异常情况发生原因以胎膜早破、脐带绕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合并贫血、臀位、产后出血原因最常见,应做好产前检查和产程监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