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对36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口服蚯蚓提取物治疗,观察其凝血与抗凝及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上升( P< 0 .01)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 P< 0 .05 ~0 .01)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上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0 .05)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明显改善( P< 0 .05 ~0 .01) 。从而提示:蚯蚓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凝和纤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病人时的抗凝和纤溶功能。方法:20例冠心病病人[其中5例总胆固醇(TC)升高,6例三酰甘油(TG)升高,2例TC,TG均升高],用普伐他汀10mg,po,qn,连服4wk。结果:治疗后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明显升高(升高0.2±0.3IU/mL),P<0.01,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比值(TPA/PAI)升高0.3±0.6(P<0.05)。抗凝血酶II(At-II)活性、At-II抗原、PAI、凝血因子I及D-二聚体无显著性改变。而对其中TC和TG正常者治疗后降脂疗效不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有促进纤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45例患者分成2组,三七总皂苷治疗组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500mg加入250ml液体中静滴,qd,共1周,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明显增高(P〈0.01),LPO含量降低(P〈0.01)。对照组SOD活力及LPO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均〉0.05),血清SOD的含量在治疗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皆无明显差别(P均〉0.05)。三七总皂苷治疗后tPA明显高于治疗组,PAI-1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升高冠心病患者SOD活力,降低LPO含量,提高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奚血症对肾小球损伤或硬化的病理意义。方法:对15例肾病患者进行血脂和血清蛋白的测定,并与1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全部患儿Ch、TG、HDL-Ch、LDL-Ch、ApoA1、Apo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HDL-Ch、ApoA1外,上述血脂异常与白蛋白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明病蛋白尿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用于冠心病治疗时对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其中陈旧性心肌硬塞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4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给予GIK液,即10%葡萄糖500ml+普通胰岛素10μl+氯化钾1g静滴 8~12 d。于用药前后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及其抑制物活性(PAL:A),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I)含量及D-二聚体(D-Dimer)含量,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用药前与正常比较,t-PA活性降低,PAI-1活性增高,胰岛素水平增高,高胰岛素者占78.2%。用药后t-PA活性及含量、纤溶酶原活性均较前降低(P<0.01),PAI-1含量较前增加(P<0.001),而PAI-1活性及D-Dimer变化不明显。结论:冠心病特别伴有胰岛素水平增高患者,应用GIK液可能通过其对纤溶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促使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6.
观察硝苯地平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β-内啡肽(β-EP)、亮啡肽(LEK)、精氨酸加压素(AVP)、P物质(SP)、神经降压肽(NT)、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变化,发现治疗前SP、NT、β-EP和LEK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AVP、NE、E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P、NT、β-EP、LEK、NE、E明显增高(P〈0.01),A  相似文献   

7.
蚯蚓提取物降血压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名正常志愿者和27名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分组。进行口服蚯蚓提取物降血压作用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服药后均有降血压作用,给予安慰剂的对照组无降血压作用。表示蚯蚓提取物有肯定的降血压作用。P<0.01讨论蚯蚓组织中除含有抗凝和纤溶成分外[3],还含有降血压成分,并且经SDSPAGE测定降血压成分的分子量分别是23000和25000[1]。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蚯蚓提取物在人体中具有肯定的降血压作用,而且未发现有毒性作用。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明显的高凝状态[4],而临床上应用的降血压药物对高凝状态多无影响,而蚯蚓提取物则同时具有降血压、抗凝和纤溶的作用,是高血压病患者的理想药物。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8例Ⅱ型糖尿病病人使用QK-全科广谱治疗仪治疗因液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性的变化,以探讨QK-全科普治疗仪对糖尿病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发现治疗前病人血注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血谷胱革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的氢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较治疗前明显了降低(P〈0.01),红细胞滤地指数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病人血液红细胞丙二醛含量较  相似文献   

9.
正常妊娠与妊高症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高征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A-B型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二用仪及可调恒压力毛细管粘度计,电脑自动测算。结果(1)妊高征治疗前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中有5项呈上升趋势,其中血球压积,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5因沉方程K值显著升高。P〈0.05-0.01;(2)妊高征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是:血球压积、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Cap)对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高脂血清(HLS)造成体外培养猪主动脉SMC增殖。 结果:HLS培养促进SMC增殖,加Cap(0.2mg·L^-1)后拮抗SMC增殖,使丙二醇(MDA)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明显减少,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环腺苷-磷酸(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枸橼酸钠和阿加曲班在危重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优化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抗凝方案。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危重患者共134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枸橼酸钠组59例、阿加曲班组75例,记录并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CVVH治疗时间、凝血功能、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等项目。结果阿加曲班用量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阿加曲班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纤维蛋白原( F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T、APTT和INR与枸橼酸钠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未并发出血不良事件。两组治疗前、后 pH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阿加曲班组治疗后 pH 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压积(HCT)、血肌酐、血钠和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组CVVH治疗开始时、结束前滤器后血钙与体内血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加曲班组与枸橼酸钠组相同时点滤器后血钙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枸橼酸钠和阿加曲班在危重症患者CVVH治疗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枸橼酸钠更适合应用于有出血风险的危重症患者;阿加曲班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仍能安全使用,且代谢迅速、易于监测,亦为危重患者CVVH治疗中抗凝药物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韩宝玲  韩静  张方  曹晶 《中国药房》2007,18(23):1805-180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治疗糖耐量减低(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的疗效。方法:将IGT合并NAFL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罗格列酮钠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4wk后2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服糖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罗格列酮组FINS水平较二甲双胍组降低更明显(P<0.05);罗格列酮组服糖后2h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罗格列酮组脂肪肝好转率为65.0%,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的37.5%(P<0.01)。结论:罗格列酮钠治疗IGT合并NAFL安全、有效,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止咳、抗感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凝血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FIB、D-二聚体、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FIB(r=-0.311,P<0.05)、D-二聚体(r=-0.325,P<0.01)与PaO_2呈负相关;血浆FIB(r=0.550,P<0.01)、D-二聚体(r=0.577,P<0.01)与PaCO_2呈正相关;PT、APTT、TT与PaO_2、PaCO_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明显降低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提高PaO_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各种病因致急性肝衰竭患者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8例各种病因致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6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7 d后,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artial prothromb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D-二聚体(D dimer, D-D)、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以及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同时把两组各2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患者治疗后血凝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研究组20例为A组,对照组20例为B组)。结果研究组MEL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PT、APTT、FIB、PTA、D-D、PLT计数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0.01),其中研究组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凝指标优于治疗前,A组血凝指标亦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延缓DIC 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心肺转流术用不同胶体预充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胶体预充对心肺转流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6例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分别以人血白蛋白(A组)、琥珀酰明胶(G组)和6%羟乙基淀粉(H组)预充,于麻醉前(T0)、转流中(T1)、转流毕(T2)、术后6小时(T3)、术后24小时(T4)抽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HCT、RBC刚性指数和RBC电泳指数)。结果(1)三组T1、T2时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HCT均低于T0时(P<0.05或P<0.01);A组和H组T4时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仍未恢复(P<0.05或P<0.01)。三组T1时RBC电泳指数均大于T0时(P<0.01或P<0.05),且A组和H组T2和T4时仍大于T0时(P<0.01或P<0.05);G组RBC刚性指数在T1时大于T0时(P<0.05)且直至T4时仍未恢复(P<0.05)。(2)T1时A组和H组的血浆粘度大于G组(P<0.05);G组的RBC刚性指数大于A组(P<0.05)。T3时H组的全血粘度仍大于G组和A组(P<0.05或P<0.01)。结论 琥珀酰明胶预充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方面优于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  相似文献   

16.
用生脉注射液对5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粘度、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1),明显降低血小板粘附、血小板1分、5分及血小板最大聚集作用(P<0.01),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P<0.01),同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P<0.01)。生脉注射液有利于疏通小血管内的血液淤滞,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从而增加心脏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血常规特征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S)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对54例COPD患者、63例ILD患者、64例正常人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剂量GCS治疗前后ILD患者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组、ILD组的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ILD组红细胞计数(RBC)低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1),且COPD组RBC升高最明显(P<0.01);ILD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OPD组(P<0.01)。GCS治疗后,ILD组RBC升高;低剂量组PLT、淋巴细胞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高剂量组WBC、中性粒细胞降低(P<0.05)。结论 ILD患者血常规红细胞参数低,高、低剂量的GCS均有改善ILD患者低红细胞参数的作用,短期应用高剂量GCS能够降低患者WB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内皮素(ET)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76例均分为4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羟苯磺酸钙(安多明)组:安多明0.25 g,bid,po;缬沙坦(代文)组:代文80 mg,qd,po;羟苯磺酸钙+缬沙坦组(联合组):安多明0.25 g,bid,po+代文80 mg,qd,po。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ET和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结果羟苯磺酸钙组:治疗后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1);联合组:治疗后血压及Fi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及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治疗组ET和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三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治疗组ET和胱抑素C水平较治疗前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ET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单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氨甲苯酸单独使用与联合乌司他丁对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小儿心血管外科就诊并诊断为VSD的6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抑肽酶组(T组)、氨甲苯酸组(P组)和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组(PU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体外循环前给予不同药物预充液处理,记录所有患儿手术前后常规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并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和术后6 h引流量。结果三组患儿术前、术后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LT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术前PT、APTT和FIB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U组PT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APTT显著低于P组(P<0.05)。三组术后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三组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引流量PU组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结论在预充液中加入氨甲苯酸联合乌司他丁能更有效地对VSD修补术血液起到保护作用,可成为抑肽酶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20.
硒对126例Ⅱ型糖尿病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硒对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Ⅱ例糖尿病按服用不同药物而分为A、B、C3组,各组设原治疗6wk及观察后2wk,加硒宝康后2和4wk,分别采血测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结果:A、B两组与加硒宝康前比,其血糖、胰岛素、C肽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加硒福康后2wk与观察后2wk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P〈0.05,B组P〈0.01)。C在治疗后6wk改用胰岛素注射,与观察后2wk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